极客新金融4月22日,花旗银行近日发布了一篇题为“DIGITAL DISRUPTION: 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我译为:数字革命:金融科技如何把银行逼向临界点)”的报告,认为在科技金融蓬勃发展的倒逼下,银行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是时候全面向数字银行转变了。
花旗在这份100多页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和为金融消费市场带来的巨大改变,列举了金融科技把银行逼向临界点的系列理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份报告都说了些啥,看看这些观点是否站得住脚,以及银行真的被逼上了不得不变的临界点了吗?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临界点。临界点的由来由物理学而来,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后来一般用临界点来形容事态发展的待变状况。
一、过去五年全球投向金融科技企业的风险资金翻了十倍
花旗在报告中援引自家和CB Insight的数据指出,从2010年到2015年,资本加速进场,全球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资从2010年的18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90亿美元,增长了10倍多。
在这些风险资本中,70%投到了金融消费领域的“最后一公里”体验环节上,包括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其中投向支付、借贷、财富管理的资金占了绝大部分。
二、银行大幅裁员,未来十年银行的人员需求量将锐减近50%
花旗在报告中指出,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及所配置的服务人员构成了银行成本的重头戏,大银行这一比例高达65%,而科技金融带来的流程自动化将大幅削减这一数值。
而这一改变的结果是:银行业对员工的需求量会急剧减弱,未来十年欧洲和美国银行的人员需求量将分别缩减40%和45%。
三、科技金融企业率先在银行利润最丰厚的零售业务上发起挑战
花旗报告指出,零售业务是银行感受到的来自金融科技企业的最大挑战所在。花旗集合银行财报预估,零售业务占据了银行利润的35%,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保险贡献11%,而风险资本支撑下的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朝这几个相对容易变革的市场开始发力。
金融科技公司向第三方支付、P2P借贷和财富管理发力,必将与银行的零售业务争食,而这一块“长尾市场”恰恰是银行最容易被颠覆的。银行业发达玩家众多的欧美市场也许还不是特别明显,中国的支付和借贷发展迅速,在用户量上已经可以和银行分庭抗礼。
科技推动金融变革
花旗的报告还有很多细节,但朱飞(微信号xjrclub)浏览下来发现,上述三点是花旗做出判断的核心原因。在报告中,花旗还对中国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短期内大量兴起的P2P借贷,以及全球领跑的电商系统大书特书,并认为中国的科技金融在某些层面上已经可以和银行叫板(这一点大家见仁见智)。
笔者注意到国内几家财经媒体在摘译花旗这篇报道时有些夸大其词,譬如它们的标题是:FinTech是如何把银行逼上绝路的?其实这么说是不准确的,临界点和绝路是两个概念。就朱飞看来,花期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家厘清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机器代人”在金融行业也实实在在在发生。同时也印证了一个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用户与银行、用户与资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今天的FinTech势力,给银行撂下了严峻的课题。任何玩家都得看清这种趋势,去适应这种改变,才能拥抱未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