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行业收益率水平遇持续下滑,投资人在选择投资平台时遇难题。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2016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2.18%,与2015年1月同期相比,下降了近超3个百分点。
那么,行业收益率下降的趋势会否持续,对相关各方会带来哪些影响?对行业而言是好还是坏?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投资人遇平台选择难题
“平台收益率一降再降,不想投了。”新年伊始,不断有P2P平台投资人在论坛上发表类似言论。
春节前后,正是各类理财机构争夺年终奖理财的高峰期,P2P网贷行业也不例外。但不断下行的收益率,却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渠道时有了疑虑。
多位P2P平台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益率下行确实是大势所趋。
深圳地区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其所在的平台确实也在酝酿调降收益率,不过也要考察投资者的反应情况。
降低收益率成趋势
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2016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2.18%,环比上个月下降了27个基点,而与2015年1月同期相比,则下降了近超3个百分点。2015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5.81%.
网贷之家相关人士对收益率下行的解释是,2016年1月,网贷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地区收紧了互金企业注册。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同时,各大平台也加速了对投资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银行存管,形成了客户资金保护预期,风险补偿下降的背景下影响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
“近段时间,我们也是打算要调整收益率了。”深圳地区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平台上的收益率在去年就已有所降低,而今年则可能会根据行业趋势,再做一定的调整。在市场整体利率都已经走低的情况下,P2P行业也很难再保持过高的收益率,尤其是在市场上优质资产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过高的成本显然已经不合适。
“降低收益率是趋势,我们也肯定会降低的。”深圳地区另外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其所在的平台在3月份可能就会调整收益率,不过平台也会根据平台的交易量以及投资人的投资水平来看。
网贷之家在此前发布的《2016年P2P网贷行业展望》中表示,由于宏观经济承压,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行业制度不断规范、信息披露逐渐透明完善,对于风险的补偿也逐步降低;另外,相比与投资人的获得,优质资产的获得日益困难,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的开发,这些都推动了P2P网贷收益率的持续下降。2016年,P2P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仍有下降的压力,但跌幅将收窄,预计在10%~11%.
投资人遇投资平台选择难题
对收益率最敏感的,无疑是平台的投资人。
近期,在各家第三方平台的论坛或讨论区,关于收益率的讨论都在不断出现。
网贷之家平台上一位投资人“LiuPN”发帖表示,“网贷平台靠高收益扩大规模的时代即将结束,我们投资人一方面是潜移默化被迫要接受这个事实,也是比较心酸,一方面也确实需要好好考虑是否要跟随政策改变一下自己的投资策略,稳健安全也许比任何时候都要显得重要。”
也有P2P平台的投资人表示,现在行业利率都这么低,也不指望P2P收益率高出行业太多。
好好理财副总裁黎育刚表示,“我们客服部门对部分客户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平台降低收益率势必会影响客户的收益,但作为理性投资人用户,也可以理解及接受。平台只有持续稳定盈利,投资客户才会有稳健的收益,而对我们融资的客户也会减低压力,能更好地促进借贷循环。以后,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及市场情况将收益率调节到合理的水平。”
联金所COO刘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P2P降低收益率还没有结束,特别是对于资产稀缺的平台而言,降低收益率在所难免。理财产品降低收益率一部分原因是借款项目利息下降,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件好事,借贷成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实体经济复苏,二者是良性互补的关系。对投资人而言,P2P收益率的理性化也是件好事,对应的风险有所下降。对平台本身而言,在告别高收益率之后,获客、融资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这是一道新的难题。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下调是必经之路,对于未来的展望,投资者不必对降息抱有敌视的心态,因为下调代表着未来P2P行业将就有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投资者是资金也会越来越有保障。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可持续发展才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