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金融刚刚兴起之时,商业银行开设微信银行成风。而如今,部分银行正在将部分功能迁徙至自身研发的移动客户端。日前,建设银行将微信公众号的账户变动通知服务全面迁移至手机银行客户端。在此之前,抛出e-ICBC战略的工商银行也推出了自身开发的社交+金融服务平台融e联,地位等同于电商平台融e购和开放式手机银行融e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微信银行虽然是银行触达客户的重要途径,但也屏蔽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随着商业银行移动金融转型的深化,微信银行将成为银行业务营销的阵地,而金融交易则会回归银行体系。
部分功能迁徙至手机银行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建设银行自1月24日起将“中国建设银行”微信公众号的账户变动通知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客户端。客户可下载建行手机银行并开通服务,定制信息提醒,同时手机银行的账户变动通知服务仍实行免费政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建行微信银行的关停,该行表示,“中国建设银行”微信公众号将继续服务。
对于此次迁徙,建行总行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关信息通过安全加密的建行手机银行发送,确保了信息安全。另外,规范变动通知服务,避免多渠道重复提醒,避免客户混淆。此外,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为丰富的金融信息服务。
事实上,在建行之前,工行就已试图让客户回归。其e-ICBC战略中,就有一个类似微信但金融属性更强的工具--融e联。相比该行微信银行只能提供账户自助查询和业务咨询服务,融e联可以让使用者与工行客户经理、在线客服等服务号及融e联好友发送图文信息进行联络沟通,还能发布朋友圈,更能办理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等业务,同时也支持用户跳转至e-ICBC战略的另外两大平台--手机银行融e行和电商平台融e购,办理其他业务。
而且融e联不仅局限于工行客户,其他银行客户也可以注册使用。由此可见,银行的目的不仅在于走出微信束缚、摆脱依赖,更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融版社交软件。
蜜月期到冷静期
在移动金融刚刚兴起之时,商业银行开设微信银行成风,建行、工行、招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曾开设微信银行,提供信用卡账单查询、理财产品推荐、业务咨询、网点搜索等多种服务。而短短几年之后,银行就已走上了回归的道路。
微信银行迅速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银行依靠网点数量提升业务规模的商业模式亟待转型,而彼时微信大行其道,微信银行自然而然地诞生,并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一种新方式。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银行此前之所以大力推进微信银行是为了贴近客户,但银行与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竞争关系,如果过于依赖微信则对自身移动端发展不利。
易观智库互联网中心研究总监马韬指出,微信并非银行自主开发,所以银行没有自主权,只能遵守微信的游戏规则,如今微信加载支付、转账、理财等功能,甚至微众银行的贷款也可通过微信申请,银行与微信就有了竞争关系。对银行来说,若只依赖于微信银行,对自身金融业务发展无益,只有做好自有终端和微信银行的关联,或者有意识引导客户迁移至自有客户端,才能激发金融交易的产生。
除了竞争因素的考量,微信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令银行关注。一位银行业人士直言,当初曾有银行想在微信银行上加载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金融功能,但最后却没有实行,出于客户信息安全与保密原则的考虑,很多信息无法放到微信平台。而通过使用银行自己开发的软件就可以有效规避使用第三方通信平台带来的客户信息流失风险,把客户信息全部封闭在银行系统内传播。
未来微信承载营销功能
对于银行走出微信体系是否为时过早的问题,刘银平表示,“银行现在这样做并不早,实际上银行早就应该大力发展自身的App及其他移动服务。”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手机银行交易规模的支撑,是商业银行敢于走出微信束缚的底气。
以最早展开行动的建行和工行为例,截至去年9月,建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量达1.7亿户,日均交易量2427万笔。而工行截至去年9月底,个人网银用户超过2亿户,手机银行用户突破1.7亿户。刘银平表示,这种改变对于客户来说可能在短期内不太适应,但是如果银行能对App端进行优化,让客户能够在App上清楚银行的各项服务以及便捷地处理各项业务,长期来看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益处。
虽然部分银行正在努力推进自身终端的使用,但在银行移动客户端用户规模、客户黏性尚无法与微信相比之时,微信银行仍是银行宣传、营销的重要阵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银行在经过尝试之后发现,微信银行带来的产品交易机会并不多,银行能够嵌入的金融场景也不丰富,但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且黏性极高,因此各家银行对微信的营销功能、自助查询功能还是非常重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