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楠,图片来自“特定授权”
当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界限逐渐模糊,互联网营造的巨大虚拟世界,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电子社会”的背景下,和互联网有关的纠纷和案件越来越多,传统公证处的证据保全链条效率低下,程序复杂且费用不菲,准确性高、成本更低、程序简单的“电子数据存证”应运而生。
电子数据存证,简单来说,是把各种途径产生的电子数据,通过区块链、哈希算法、时间戳等技术实时保全固定,存储到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库中,待需要使用时调取出来,同时,把上述过程通过可靠的方式记录并传输,以证明“该电子数据在那个时间是那样的。
安存科技是电子数据存证领域的拓荒者,2008年成立至今,已在该领域深耕12年,如今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并同金融机构和司法部门深度合作。安存科技总裁冯保龙表示:“未来电子数据存证是社会基础性的标配,相当于水和电,而安存科技给自己的定位是‘可信电子数据构建者’,这点从来没变过。”
“拓荒者”需要坐得住“冷板凳”
安存科技成立2008年,但在2015年之前,一直生意惨淡,艰难经营。每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势必要面对各种挑战,但是“安存科技”的经历却更难一些,因为它不仅要解决一般创业者面临的普遍问题,更面对的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市场。
电子数据存证是数字经济的附属品,换句话说,电子数据存证市场大小和数字经济规模成正比。早期,中国数据经济总体规模偏小,2005年只占GDP的14.2%,如此的体量没办法孕育出成熟的电子数据存证公司,2014年数据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61万亿,该市场逐渐被开发,2019年数据经济占总GDP高达36.2%,电子数据存证公司迎来“春天”。
如果说数字经济是电子数据存证市场生长的土壤,那么互联网金融就是催化剂。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增速高达1186.2%,惊人数字背后乱象丛生,监管缺位下的违规企业比比皆是,人们对新金融模式越发“不信任”,给电子数据存证带来第一波机遇。同时,第三方金融机构爆炸式发展倒逼银行从“安逸”中清醒,以更为开放和主动的姿态拥抱新事物和新技术,给电子数据存证带来更多机遇。据冯保龙透露,如今银行已经成为安存科技的主要客户群体。
安存科技冷板凳坐了十几年,在自身实力增长的同时,更多是等待未知“风口”的到来。支持冯保龙及其团队的是他对未来的预判:“未来是电子社会,所有事物都可以数据化,肯定需要电子数据存证来证明数据的可信,我们相信这是正确的方向。”
科技+司法,两条腿走路
在这一领域,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保证“电子数据存证”的可信度,对此,安存科技“科技”和“司法”缺一不可,合理性需要技术保证,而合法性则需要司法承认。它的发展战略也是“科技”+“司法”,双轨并进。
据华诚的研究表明,电子数据存证的合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电子数据存证服务提供者作为完全独立和中立的第三方主体;2、电子数据存证技术具备可靠性;3、电子数据存证的操作方式必须合法合规。其中,“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安存科技成本投入最多的部分。
随着互联网案件的络绎不绝,司法系统内部逐渐开始意识到电子数据存证的重要性,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承认,例如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仔细研究安存科技提供的服务,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安存科技提供的是金融机构或银行同司法系统连接的渠道,同时在服务上更方便金融机构和银行,例如定制化电子证据平台,提供了数据的智能化梳理、与法院系统的对接、一键诉讼等服务,这些都是银行需要的。
“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机构的不良清收效率,同时解决司法机构案多人少的困扰,这是安存作为专业第三方存证机构希望做的。”
安存科技的背后是一片荆棘,未来仍然是未知。冯保龙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商人逐利,将十几年赌在一个行业之上,在失败的边缘徘徊,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会做的事情。但是他是一个很好的“拓荒者”,坚定信念,耐心等待,不轻言放弃。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朱楠。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