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科技李德紘: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要具有“韧性”

作者:马晓龙Amos,图片来自“亿欧网”

2020年7月10日晚间,作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未来城市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欧)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协办。论坛以“智联万物,慧城新篇”为主题,以“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突出数据联动、智慧生活、万物互联、政企合作的四大议题,致力于为行业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启发新的发展思路,促进技术在具体场景的进一步落地。

论坛期间,明略科技联合创始人姜平,虎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烨,深圳云天励飞副总裁 郑文先,西井科技COO章嵘,科达科技首席科学家章勇,天堂硅谷管理合伙人蔡晓非,天壤城市大脑总裁彭伊莎,以及亿欧公司副总裁由天宇等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标杆初创企业与投资人嘉宾莅临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此外,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优必选科技AI首席科学家陶大程,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佳都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前苹果全球总裁兼COO Marco Landi分别以视频的方式带来精彩分享。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佳都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先生带来《轨道交通、信息互联与智慧城市》的主题演讲,李德紘先生演讲的核心观点有:

1、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2、可以预见,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

3、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通过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三化”的做法。  

以下是他演讲的核心内容:

(经亿欧·EqualOcean精简发布)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李德紘,来自佳都科技。

佳都科技是一家位于广州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ICT分销与服务、智慧城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等。今天我将分享过去这段时间佳都科技在交通出行、信息互联、智慧城市方面工作的一些想法、理念。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现代化城市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与接触传播的特性使得公共交通系统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急剧上升,同时感染人群在交通网络中的流动也会迅速扩大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随着复工节奏逐渐推进、出行需求特别是上班上学等刚性需求的增加,公共交通客流必然逐步增长。但如果延续历史客流密度或是强度,对现有的疫情防控不利,那过去拟定的预控方案将无法满足对疫情防控的需要。

因此,公共交通的运营部门必须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出行者对病毒潜在传播的忧虑,或是进一步的确保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像往日一样,是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系统中,密切接触者在这种人力的记录方式之下,一方面无法符合大众出行需求,更实际的层面看,对接触者或是疑似患者,他过去的接触源,很难追溯。因此应对疫情,新技术的手段的发挥并不如我们预期。

随后,公共交通行业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快速的反应,推出了不的解决方案。各地各省份各种健康码纷纷上线,并与健康上报、流动人员疫情排查,各类小程序快速开发并具体应用,也因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员留痕以及人员追踪在过去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从人工化迈向了智能化、自动化。

而数字化的措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效率,这当中也具体体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化零为整的能力。那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也为公共交通安全、危机快速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智能化技术和针对疫情防控推出的各种智能系统,在这次疫情中初试牛刀,也显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在优化城市治理方面的潜力,可以增加城市再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

但我们也看到,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的确要进一步借助出行的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手段,并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具体对民众出或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应对危机的动态响应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管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地铁线路为例,建立适当的模型,量化客流增加对疫情控制的影响程度,使用智能大数据的统计,来统计我们出行者接触的概率。    

由于疫情期间对接触者追踪的需求,各个城市对个人出行的时空信息,在不同交通模式中都进行了收集统计。目的无非是为了找出确诊病例或是疑似病例,在出行轨迹中所接触的潜在人群。

但不同的交通模式中,孤立的信息收集,也无可避免造成身份信息在不同场景重复收集的情况,效率低,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出行链溯源困难,对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的阻力。

因此,为了寻找出个人出行链,就必须对不同的出行模式之间的个体身份进行一个统一化的收集管理。在一些城市,实施了实名制乘坐公共交通的措施,就是为了形成个体出行全链条、全时空的追踪。

可以预见,这种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让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拥有更全面、更细致的可能性,多模式交通服务层面,打开信息交互渠道,将可以促进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整合。 

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

我提出以下的“三化”做法,也就是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借由“三化”的出行方式的构建,将是解决城市交通韧性问题的主要关键方向。    

首先,让我们了解何为“局部化”。现代城市中,市中心高密度集中化的发展,使得市民大众不仅通勤距离变得太远,耗费时间变得太长,生活必需品可达性也很差。以此次疫情中小区化网格管理作为参考借鉴,我们发现,生活必需品集中采购的需求其实可以透过社区集市形式,在未来进一步的系统化铺开。

再来我们看“无人化”。无人驾驶车辆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智能技术发展,势必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这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势必也将显著地提高交通系统在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接着看“轻量化”。为了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出行,许多生活、工作事物其实都可以透过线上业务作为一个支撑。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内潜在的交叉接触而带来的感染危险,其实我们可以基于“定制公交”的理念来进一步提供预约式、定制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有效控制车辆承载率。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而城市动能需要交通系统达成。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必须能与时俱进。

今天我的分享,特别点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要具有“韧性”。这个韧性,可以通过以上我分享的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进一步建构达成;也唯有具有韧性的一个城市交通系统,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谢谢!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马晓龙Amos。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7-12
佳都科技李德紘: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要具有“韧性”
导语: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而城市动能需要交通系统达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