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紧缺一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最近,来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消息称,该校互联网金融博士点正式开始招生。据悉,这是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博士点,今年浙大公布的招生目录中已经有了这一专业。明年春季该校将进行相关考试,不久后就能诞生全国首位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曾被称为“草根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何以能进入象牙塔?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如何创新、如何打造更大格局的金融体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全国首位互联网金融专业博导金雪军,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是新金融格局中的主角之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硬伤: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有关方面已通过教育部规定的流程,互联网金融专业博士点正式落户浙江大学。记者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了解到,今年已经公布的招生目录中已经有了这一专业,将在明年春季进行考试,也就是说明年将出现这一专业的首位博士生。
互联网金融博士点落户浙大,这背后恰恰说明了浙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充裕、土壤肥沃。
金雪军教授说,互联网金融的特质与金融一样——本质是信用,基础是信息。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给金融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他特别提到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交易信息数据、腾讯为代表的社交信息数据都是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大数据。
我省将金融作为“七大万亿产业”之一,金雪军教授表示,浙江打造“金融强省”,需要打造大金融的新格局。在他看来,浙江互联网金融无论是产品还是数量上,都发展得不错。“浙江互联网金融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有着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有活跃的民间金融,又有阿里巴巴的流量优势,两者催生了浙江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专业人才其实还是挺缺乏的。”金雪军教授说,通过培养提高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从基本知识普及到高端人才培养的完整教育体系,这也是当初申报博士点的初衷之一。
融合互联网金融是人才培养难点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必将出现两种态势:一种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迈进;另一种就是金融业思考与践行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为金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特别是金融大数据的应用,破解了传统金融实践中广大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
中小微企业为什么还存在融资难?在金雪军看来,主要问题出在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正好为金融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也为信用的建立与巩固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大家都有手机和电脑,每个人都可能有网上支付的需求,因此互联网思维从某一种层面来说,就是用户体验,这种体验将不断“刺激”金融创新和技术拓展。金融业在互联网的扶持下,将彰显更突出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首先是金融,有着金融的特性和功能,在支付结算、投融资、通道和平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雪军说,如今包括P2P、众筹等在内的新业态也变得越来越活跃,网上证券、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越来越多,新的金融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不容质疑的。金雪军认为,近年来我省围绕建设“金融强省”的总体目标,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着提高,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改革创新向前迈进,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区域金融发展日趋明显,互联网金融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金融博士能否 抓住创新本质?
互联网金融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大数据的理财产品如何提高效率、支付功能如何在网上交易过程中控制风险。
当前,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监管层的视野。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到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对于投资者最关注的风控问题,金雪军表示,处理好风控与创新之举的矛盾关系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进度和方向。
“发展与监管、创新与风控,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两对矛盾,必须要处理好、解决好。”金雪军表示,金融创新的动因不外乎三个方面——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机构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是金融创新的典型表现。
由于当前企业的融资体系仍以银行为主,重担保、重抵押的融资模式给很多轻资产企业带来了麻烦:一方面实体经济企业在融资方面有较强的需求,而另一方面“融资难”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破解。解决这对矛盾需要创新现有金融模式,除了银行自身改革创新外,也离不开银行体系之外有新的融资渠道。
“广大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更多地需要依靠互联网金融的方式。”金雪军认为,用“互联网+”的思维破解这些问题成为可能,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监管更完善,也可以为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
“大数据既可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拓市场服务,也可以为政府监管服务,通过大数据可以处理好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金雪军说。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人才争夺战极为激烈,特别是一些大平台的高管,在市场运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积累了大量试错的经验,许多平台都愿意高薪挖人,甚至开出高达10倍的薪酬。即使是一些行业内的基层人员,通过“跳槽”也能获得薪水的成倍增长。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人才特质表现为对自由的崇尚,希望扁平化管理,给到个人足够大的空间。这样的文化氛围也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员流动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