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晓龙Amos,图片来自“123RF”
近期,资本市场上最热闹的,莫过于“两家龙头券商拟合并”的传闻持续发酵,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以及双方的主要股东中信集团、中央汇金,在7月2日、7月5日连续两度公告澄清,辟谣传闻。
两盆冷水,并没有浇灭狂热的投资者;相反,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随后的7月3日、7月6日,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股价跳涨,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截至2020年7月6日下午收盘,中信证券报收31.54元,总市值4077亿元;中信建投报收52.40元,总市值4007亿元。两者的市值之和突破8000亿元,碾压全球顶级投行高盛(约合4780亿元)和摩根士丹利(约合5300亿元)。
其实早在2020年4月15日,就传出了两家券商拟合并的消息。如出一辙,中信证券当晚发布公告称“未获悉有关传闻的信息,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但当日中信证券上涨4.22%,中信建投上涨8.88%。
那么,为何在官方多次澄清公告的情况下,投资者却做出了相反的行为,“中信系”龙头券商的合并,到底有没有可能?此外,除了在资本市场上吸金的两家券商,中信集团的创投版图更是超乎你的想象。
空穴难以来风
事出反常必有“妖”,没有落实前叫“传言”,落实后叫“事实”,对于投资者来说,“靴子落地”前更值得期待。
“中信系”两家龙头券商拟合并的传言,时隔两个月再度出现,可能并非空穴来风。这里有四个大的背景:
一是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资本市场新一轮深化改革已经展开,也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一周年;二是2020年4月1日,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三是证监会曾在2019年11月29日明确表示“支持证券业做大做强,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四是2020年6月28日,证监会针对媒体报道“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并没有直接否认。
可以说,上述大的政策背景,对于券商来讲,长期来看都是普遍利好,为何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备受关注?或许,在微观层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
渊源:半路结缘
券商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风光后,在2002年暴露出危机,行业经历大洗牌:北大方正集团收购浙商证券51%股份、鞍山证券因严重违规被证监会撤销、大连证券因发行假国债被证监会勒令停业整顿。
2020年券商行业出现巨亏,华夏证券也是其中之一,连年亏损使得被中信证券盯上。继2004年收购广发证券失败后,2005年,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斥资46亿元,拿下了困顿中的华夏证券,遂改名为中信建投。
当时的华夏证券是全国三大证券之一,其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甚至高于中信证券。在之后的几年里,中信证券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后来,国家法律规定,对证券公司实行“一参一控”,即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股一家券商,实际控股另一家。中信证券本身已经是证券公司,所以对于中信建投,只能参股,而不能实控,所以中信证券多次通过转让股权的形式,“交出”控制权。再后来,中信建投上市,中信证券仅保留5.01%的股权,不对其进行实际管理,两者从“亲兄弟”走向竞争对手。
不管怎样,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这两家同属“中信系”的龙头券商,还是有一些历史渊源的。
股权:国资控股
对于龙头券商合并这件事,光有中信证券参股中信建投、同属“中信系”这层渊源还远远不够,“亲兄弟还需明算账”。
但进一步看中信建投的股权结构可以发现,在中信建投前十大股东中,当前最大股东是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归属北京国资委,持股35.11%。
第二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归属国家主权基,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持股31.21%;第三、第四大股东分别为中信证券和镜湖控股,合计持股9.61%。
从上述股权结构看,中信建投是国有资本控股。
同样,中信证券也是国有资本控股,当然,不排除有股东及监管层直接拍板强势合并的可能。
将帅:国企“并购王”
2020年6月23日,中信集团宣布,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奚国华调任中信集团,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
不少人都没听过奚国华,对这位“空降”中信集团的领导感到陌生,但其人属是一猛人。
1963年生人,2004年5月任北车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08年6月任中国北车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常委。在此期间,亲自操刀南北车集团合并,成立中车集团,2015年6月起任中车集团总裁。
2018年6月,奚国华“空降”一汽集团,填补了多年来总经理的“空缺”后,也引来了不少人的揣测:或许奚国华会继续行业整合,距离一汽、东风和长安的“三合一”可能不远了。
如今,两年不到,奚国华就离开了一汽,但在一汽任职期间,主导一汽先后完成了一汽解放公司与一汽轿车的股份转换、一汽轿车分拆计划、奔腾品牌制造体系的剥离等诸多工作,为未来一汽集团的上市打下了一定基础。
从南北车到一汽集团,再到中信集团,奚国华的“二连跳”,带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
综上,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渊源、股权结构和将帅层面,有很多可以促成两者走向合并的因素。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只能等待“靴子落地”。
不为人知的投资版图
相较于声势浩大的集团本身,中信集团在投资业务上甚为低调,在坊间一度被人忽略。
资本市场上,除了吸金的“中信系”龙头券商,作为幕后者中信集团,其还有更为广泛的创投版图少有人知。
亿欧了解到,中信集团分别于2002年、2008年和2017年成立了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资本”)、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产业基金”)和中信文化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文化资本”),资金规模超3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信资本旗下的私募基金,是中国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部门成立至今,透过旗下管理的基金,已分别在中国,日本及美国等地完成超过70宗投资。目前,旗下管理基金的资金总额达76亿美元。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信资本累计出手超100次,其中不乏有阿里巴巴、京东数科、分众传媒、哈药股份、小猪短租等知名企业。被称为“中国黑石”的中信资本在一级市场狂飙突进,几乎投遍了“衣食住行玩”各个领域。
中信产业基金是中信集团和中信证券在国内的战略私募股权平台,重点关注科技与工业、消费与互联网,软件与商业服务、医疗与健康和不动产。自2008年以来,已累计投资超过100家企业,其中包括30多家已经成功上市。
知名投资包括饿了么、同程旅游、百世物流、纷享销客等。
中信文化资本股东有中信集团和中信出版,在金融、文化等领域资源还是比较丰富,专注于投资文化教育及消费零售领域。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目前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视觉特效公司和好莱坞顶尖的VR内容提供者数字王国空间。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总市值双双突破4000亿元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中信集团,创立于改革开放初期,身担“引进来”的重任,40年来,中信集团已筑起一个金融帝国,并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下属3加投资机构,“低调”的投资版图也十分庞大。
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国内仅有的几家正部级央企,总资产7.5万亿元的巨无霸中信集团,旗下拥有2家银行、5家券商、2家基金、2家保险、2家期货、14家资管等170余家子公司,参控股公司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中信集团的业务复杂程度已经超乎想象,一个超级巨无霸的版图正逐渐显现。
甚至有人将中信集团比作韩国的三星集团相提并论,中信集团毫无疑问已经和中国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很难离得开它。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马晓龙Amos。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