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的不同领域,曾诞生过“零售之王”“同业之王”等诸多称号。当下硝烟四起的金融科技浪潮中,谁能成为银行业“金融科技之王”?
这是一场全面的较量。只有从金融科技战略布局、组织架构调整、科技实力、人才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才有可能晋升为真正的王者。
从金融科技实力与战略布局看,国有行中的工行与建行走在最前列,股份行中招行则遥遥领先,这三家银行构成了银行业金融科技最强阵营,也最有望在这轮变革中谋得先机。
战略篇:对传统银行的“创造性破坏”
每一次创新,既是创造又是破坏。哈佛大学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各行业上演。
“在前20名的银行名单里,10年前我见过的银行现在只有7家”,《消失的银行》一书中作者指出,“创造性破坏”也发生在银行业。
传统银行如何重塑自身?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建立一家“贝塔银行”。具体步骤,包括找到有启发意义和吸引力的目标、组织围绕客户而非产品、任命专业管理者、营造尝试和学习的文化氛围等。
当然,其中也包括“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
三家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共同点之一,是都有高层强力推动、从上至下全员加入金融科技革命,从组织架构、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转型等方面建立了清晰有力的战略规划。
1、将金融科技融入战略中
战略决定成败。工行、建行、招行都注重强化金融科技顶层设计,站在全局高度去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以自身特色出发构建了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战略。
从三家银行2019年年报中有关金融科技的笔墨,也能看出金融科技转型决心。相对而言,工行、招行有关金融科技的篇幅和频度更为突出。
2、加大组织架构调整
多年来,制约银行业创新活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传统组织架构。只有通过数字化推动机制创新,建立金融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敏捷组织架构,才能激发员工以及整个银行的活力,从而适应金融科技快速迭代、即时响应的需求。
2019年,工行大动作不断。通过实施科技组织架构和研发模式改革优化,工行构建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科技的战略规划、技术研究、资源统筹、人才聚集能力。
招行也在2019年12月将“一部三中心”改为“一部六中心”,总行层面首设金融科技办公室,改变以往分支行分散经营的做法,打造零售经营数据化支撑平台,确保让技术、业务、产品可以最大化的衔接。
建行在2019年年报中并未明确披露金融科技相关组织机构变革,但仍表示将全面推进人才兴行战略,以市场化机制提升金融科技人才团队力量。
3、推进IT架构调整
数字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对银行IT架构提出了新要求,分布式架构成为必然选择。然而,谨慎的风险偏好、业务连续性保障、巨大的工作量等因素,决定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近几年,工行大力推进IT架构转型,打造了“主机+开放平台”的双核心IT架构。目前,工行超过90%的应用从主机迁移到开放平台部署,提升了系统架构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实现了大型银行IT架构的历史性突破。
建行从6年前开始实施“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为建行带来了众多明显的改变;而招行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于2010年启动规划,从规划到投产历时3年。2019年,招行新一代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扩大运用,招行全行应用上云比例达到44%。
总体来看,三家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各有特色,而在组织架构调整、IT架构转型等方面工行动作更大,这背后也体现了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心。当然,科技要推动金融业务跑得快,内部组织文化亦要跑步跟上。
实力篇:五大硬核指标对比
面对来势汹汹的技术革命,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在业务上“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与互联网巨头相比,大中型银行在资本、人力、客户规模等方面实力更为雄厚,被认为是科技赋能最佳战场。
不过,更重要的是内生性创造,即持续的战略支持与研发投入。如果考量银行的金融科技实力,既体现在研发投入、科技人才、新技术上,也体现在移动端用户群规模与粘性等方面。
1、注重研发与科技投入
纵观传统银行业金融科技的痛点,是缺乏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可持续的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机制,因而不利于科技创新。
为了打破这种约束,工行在2019年成立银行业首家金融科技研究院,其主要职责是开展金融科技新技术前瞻性研究及技术储备、重点金融科技领域战略规划布局和创新应用。
此外,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还下辖涵盖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分布式、5G、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在银行业纷纷谋求金融科技突破之际,工行的这次动作极具代表性。
为支持创新项目,招行也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规模已经提升至营业收入的1.5%,同时将金融科技投入、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纳入公司章程。
从各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来看,建行与工行都在150亿以上,科技资金投入的绝对数量不分伯仲,招行也逼近百亿元,同时各家银行的科技投入都有较快增幅。
2、新技术平台与应用
在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上,大行的实力已经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巨头媲美。
目前,工行已经构建了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方面新技术创新平台,其中多是自主研发、业内首创,大幅提升了科技敏捷和迭代创新能力。 比如,率先实现5G网络联通,在苏州亮相落成同业首个全功能5G智慧网点;实现同业首家通过工信部区块链权威认证、首家完成网信办备案;率先建成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智能运维等特点的云计算平台等。 建行把金融科技新技术概括为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互联网、5G),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招行现已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出闪电贷、刷脸取款、“一闪通”支付等创新服务。
3、科技人才占比
金融科技另一个比拼的因素是人才争夺战。
在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银行越来越注重提升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人才的占比。未来银行更需要的金融科技高端人才,是拥有STEM专业背景同时亦通金融。
强大的科技人才,是金融科技实力的最大保障。从截至2019年末的数据来看,工行1.65万名金融科技机构人员,无论是绝对人数还是相对占比,均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排第一,如果将视线放宽至金融科技相关的信息技术开发与运营人员,工行3.48万人的数量更是遥遥领先同业。
4、移动端客群
智慧金融首先要解决获客问题,各家银行均在加大数字化投入力度,将线上获客模式打造成为新的商业获客模式。
在拓客方面,工行正在积极推行“全量客户”,通过实施全量客户、分层服务战略,建立覆盖个人中高端与长尾客户、全公司与全机构客户、行内与行外客户的全量用户体系,促进“获客、活客、留客”的全方位提升。
招行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未来两大APP的三大重点是不断做强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把线上和线下能力融合,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融合能力。
从三家银行的年报来看,手机银行流量优势成为零售业务获客与经营的坚实基础。
5、权威评级与专利
一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实力,还可以从监管的认可来衡量。
在这方面,工行的领先优势较为明显。自银保监会科技监管评级开展以来,工行连续六年在中国银保监会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位列全行业第一,7项成果获人民银行2019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其中《金融云建设项目》获一等奖。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发布入选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评选的“2019年金融信息化十件大事”。
2019年末,工行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03项,居银行业第一;建行、招行的年报中未提及专利相关情况。
综合来看,从金融科技与业务的融合看,三家银行的金融科技源于自身多年积累,更符合自身的业务特色。
无论是从科技人才体量占比,还是移动端客群、权威评级与专利等方面,工行都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招行作为一家股份行竞争力也值得关注。
而从研发与科技投入、新技术平台与应用上,工行、建行的系统经过多年战略部署,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招行的科技投入高增速也是亮点。
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离不开持续的科技投入,更需要能耐得住寂寞,以长远规划“多年磨一剑”,才能收获转型的回报。
趋势篇:未来金融科技布局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竞争,不止是机构自身,更是平台与生态之间的竞争。银行业正在发生的金融科技革命,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布局。
1、金融科技子公司与对外输出
通过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是银行业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目前,三家银行均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并将科技输出作为未来业务支撑点之一。
工行在2019年成立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生态共建、价值输出与创新孵化,推动工行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加快向外扩展延伸,适应开放化建设的创新研发机制。
2018年4月,建行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建行云将集团功能和数据以服务方式对外输出。目前,建信金科已经提供了多样化的行业综合服务,包括政务类、普惠金融类、住房类、大健康类、教育类等十多个行业应用。
早在2016年,招行成立招银云创,定位是将招行IT系统30年稳定运行的成功经验和金融IT的成熟解决方案对金融同业开放。截止到2019年,招银金融云支撑了超过1000万的MAU,同时支撑了上百家行外客户。
不过,目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在人才、机制、文化等方面能否担当起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转型的重任、能否在对外输出科技能力上破局,仍有待观察。
2、开放银行生态
只有生态足够开放,金融服务才能将自身的服务与产品向更多领域、更大的用户群延伸,三家银行都在打造多层次的开放银行生态。
3、疫情加速金融科技落地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形成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也是对银行金融科技实力和服务能力的一次检验。
疫情加速了银行金融科技的敏捷落地,而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加敏捷创新成为银行金融科技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而言,在金融科技子公司布局上,招行在三家银行中动作最早,建行作为首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国有大行,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而从开放银行生态布局和金融科技助力疫情的效果来看,工行都体现了强大和领先的金融科技实力。
结语
变则生,不变则亡。新兴科技正在重塑银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开启了银行业的科技新周期。
在这个过程中,谁能成为银行业金融科技王者?目前断言还为时尚早。不过,从金融科技战略战略、整体实力、未来布局等综合科技实力来看,工行继续稳坐银行业头把交椅,这位行业“老大哥”的金融科技融合已开启加速度;建行、招行也构筑了自身的护城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拥有强大资产与用户规模、雄厚资本实力的大中型银行,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更深度变革,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机制,从而提升自身在科技创新上的技术硬实力、融合软实力。
当银行业一旦打破机制束缚,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勇于做“创造性破坏”的银行,就有可能站上王者之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