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行业的企业均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危”与“机”总是相伴相生,疫情后的产业复苏也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2003年,“非典”疫情加速互联网大众化和商业化的进程。那一年,诞生了淘宝、京东等对中国数字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和企业,网易、搜狐、新浪等互联网企业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股价重新驶向增长的快车道。
今年,新零售、远程办公、在线协作等新业态和新组织方式率先进行大规模运用后,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远程在线协作的效率与便捷,为此,许多企业也开始调整流程与组织架构与之适应。从历史视角看,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将是诸多产业变革升级的历史性“拐点”。
这种变化意义极为重大,这绝不仅仅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更是加速各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的重要契机。在后新冠疫情时代,创新转型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刚需。在未来,以公司制为核心的“中心化”组织形态很可能会逐步减少,而以平台化、社群化、在线的新型大规模协作方式将成为主流。而区块链正是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协作的最关键的新兴信息基础设施。
这一波创新大浪潮之下,区块链应用将驶入快车道。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更是运营模式、组织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区块链已经初显身手,特别是在多方协同的复杂场景,应用潜力开始显现。
“区块链+政务”:加强疫情防控
在疫情大数据管理方面,河北省巨鹿县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疫情防控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上传到平台后,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网同步、安全加密,极大提高了数据获得效率和安全性,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也增强了数据的公信力。
平台数据确权后,全程可追溯,为疫情防控提供可信数据化支撑,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决策辅助,为各部门的工作考评提供客观、全面的依据,事后还可由第三方机构用于分析。
上海临汾街道使用的“智慧临小二”平台运用于20个社区,服务2万多人次,涉及688个商户,3000以上的复工人员。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使用电子签名并后台存证,不可篡改。
该平台具有口罩预约、回沪登记、健康打卡、访客登记、社区关爱5大功能。在平台上线5分钟内1200户家庭实现线上预约购买口罩,减少社区居民因排队购买、领取口罩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并将各类零散数据整合后形成“大数据”,居委会可以关注到节后未返程的家庭,制定人员排查方案,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数据上链后,能够清晰显示行为轨迹,大量数据累计后可显示疫情前后变化。
“区块链+公益慈善”:破解捐赠难题
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公益慈善”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领域,但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传统公益管理模式的一些问题和待改进之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也是公益体系的一次迭代的契机。
区块链有着不可篡改、多方同步、信息透明等特性,与公益慈善行业需求高度匹配,甚至可以说,公益慈善是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天然场景。目前,在该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也已经有一系列的实际的案例。例如,支付宝上众多的爱心捐赠项目和用户捐赠信息都已接入蚂蚁区块链,实现了平台捐赠数据的公开透明。
在疫情出现后,支付宝的“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中国雄安集团、趣链科技发起的“区块链慈善捐赠管理溯源平台”、复杂美推出的“33区块链慈善平台”、众邦银行、金山云发起的“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等一批新兴的“区块链+公益捐赠”公益平台快速得以应用。
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公益项目,往往只存有相关项目信息和用户捐赠信息,善款采购、物流、物资分发等使用信息还未能实现完全在链上流转,还需要依靠传统慈善组织的信息机制进行披露。
在未来,随着全社会区块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块链将为公益慈善带来更大的变化。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公益平台,可以预先设定善款使用规则,实现资金自动分配,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善款可在链上追踪,了解每一笔捐赠的最终去向,降低组织和个人作假的可能性。慈善组织将在变化中完成角色转变,逐步构建透明、高效、全球协同的公益体系,成为区块链分布式组织形态样本。
“区块链+大数据”:助力复工管理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行业和地区的正常生产、运营的节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工业、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和资金压力。因此,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复工的前提是对人员的有效管理,其中最关键的是“穿透式”的实时数据管理能力。区块链不仅仅是“信任的机器”,更是“协作的机器”、“监管的机器”,区块链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助力实现“穿透式监管”、“精细化治理”,区块链可以巧妙地帮助本次疫情的复工过渡。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东湖大数据复工智能管理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特征的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复工备案申报、复工员工的监测管理、疫情数据的实时获取、数据安全机制保障等功能,通过区块链技术和“可信身份认证”保障数据不可篡改,保障数据安全隐私。
广州市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基于“南沙城市大脑”,运用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汇总整合疫情重点关注人员、最新疫情数据、资源调度等各类防疫信息,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烟囱”,通过该系统企业复工管理功能,引导人员防控,促进企业填报防疫信息,真正实现了防疫工作信息化管理。
“区块链+金融”:实现金融精准服务
春节前后是很多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最大的时候,疫情使得部分企业资金问题雪上加霜。因此,需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这样的金融支持决不能是“大水漫灌”,必须是精准施策,才能实现有效帮扶,同时降低通胀风险。区块链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科技”,在这方面更是可以大展身手。
目前,国家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工作范围已扩大至22个省区市,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159亿美元,服务企业近25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5%。湖北省已经纳入平台试点范围,中小企业将在出口贸易融资等金融信贷支持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便利条件。
另外,北京市也提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2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正式启用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对开展确权融资业务的企业给予基准利率50%的贴息。2月14日完成上线后的首笔确权和贷款,成功基于平台上对政府采购合同确权,帮助为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和保障学校远程教育的公司从百信银行获得72万元贷款额度,并获得44万元首笔贷款,整个流程线上操作,高效便捷,且减轻了线下业务使得疫情扩散的风险。
“区块链+隐私计算”:破解数据利用难题
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一直是大数据应用面临的矛盾和难题。在这段疫情中,有大量个人信息、行程轨迹被曝光,部分民众遭到恶性骚扰。但是,对于个人信息、医疗信息等隐私数据,如何能够兼顾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的有效利用,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了刻不容缓的话题。
该问题的破解离不开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和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相对不太成熟,因此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利用还不够广泛。但是,可以预期,相关的产业风口将加速到来。
目前,微众银行区块链里面已经有分布式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并将源代码全部开源,供社会免费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可信身份认证的解决方案,未来可以实现既能在用户本人知情的情况下授权披露,又能让相关机构可信地追踪到用户的信息。这样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保障公共安全。
在区块链技术尚不完善、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就绪的今日,在疫情有关的这一个领域,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区块链+”的落地并不遥远,一旦落地,就能显现出巨大的价值和威力。可以预见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格局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复工后,加速创新转型升级势必成为刚需。
区块链发展机会和场景应用落地正在明显提速,同时5G的普及也使得区块链的价值明显提升,更多的人将看到并愿意接受区块链为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区块链毫无疑问将成为企业创新转型“第二曲线”。
2020年,产业区块链大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携手奋进,借助区块链,让中国经济重回快车道,勇攀新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于佳宁)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