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江湖,从来就不缺少刀光剑影。
前有BATJ四位先行者,后有TMD三位新晋者,由这7家巨头公司提供的服务,几乎没有人能逃得出去。支配着顶流,也让它们在兼并收购的路上斩获颇丰,建立起一个个庞大的帝国。
新浪与之相比,确实低调不少。但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成立和赴美敲钟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这种举动,却一点也不低调,为后继者探路,也为新浪自身注入了勇于开拓的精神。
那么,新浪留给了我们什么?
资讯网站新浪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可能是新浪在我们生活中最显性的体现。但你可能并没有感受到,新浪在10年前播下的一颗“种子”,如今已枝繁叶茂,逐步成长为新浪营收的“三驾马车”之一,那就是新浪金融。
布局10年,初显成效
2010年,新浪集团开始布局金融业务。起初提供专业金融媒体服务,以资讯平台为主,属于新浪网旗下的版块。营收以广告收入为主,与新浪网和新浪微博的营收模式没有差别。
2013年,向普惠金融服务者转型。转型的契机来源于2009年新浪微博的诞生,截至2013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3.31亿,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门、100%的省级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级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
那么,如何向这些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金融服务?金融媒体服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销和小贷服务。
2017年,新浪金融正式成立。这是新浪集团重点打造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新浪年报中也首次出现“Fintech services”项目,具有重要战略发展意义。
时至今日,新浪金融走到了第10个年头,“羽翼”日渐丰满。
根据新浪财报披露的2018年全年财务摘要来看,自2014年到2018年,新浪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28.5%,净利润年复合增长也高达27.3%,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增长仅为14%。所以,新浪整体表现是优于大多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那么,这些营业收入到底有哪些业务贡献的呢?
上图为新浪营业收入构成表,可以看到,新浪网和微博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值得关注的是: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增速在放缓;而其他业务,也就是金融科技服务和移动增值服务占比不足10%。但可以看到的是,2017年,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4%,高于新浪网收入增速的5%。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金融科技服务营收达到7425千万美元。2017年金融科技服务营收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7%,是新浪所有业务板块在增速最高的部分。但2018年出现了负增长,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家在金融科技方面各种规范措施相继出台。
根据2019年新浪前三季度报告,新浪广告(新浪网、新浪微博)收入在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而非广告(直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8%以上,甚至在第三季度达到37%。
综上可以看出:
1)新浪“金融科技”已经被提至公司战略层面高度;
2)新浪金融在新浪整个大的营收体系中,占比不足10%,体量较小;
3)新浪金融在以往营收表现中,增速亮眼。
新浪金融布局:围绕流量生态,侧重消费金融
新浪的流量生态,到底有多强大?流量担当,当属微博。
根据新浪披露的2018年财报,截至2018年底,新浪微博拥有4.62亿的月活用户,仅次于微信、QQ和抖音,同比增长17.9%,2亿的日活用户,同比增长11.6%,大约93%的月活用户每月会通过移动设备至少登录微博一次。
与小米通过手机和生态建设,吸引了大批忠实的“米粉”异曲同工,新浪通过微博构建社交平台,沉淀了大量高质量的活跃用户。
“高质量”在于这些用户对于微博的忠诚度较高;同时,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微博市场渠道部副总经理魏莉在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上表示,16-30岁用户比例超过80%。这部分用户具有较强的消费潜力,且消费观念超前,较为容易接受微博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
新浪在金融方面的最新动作是:2019年6月24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内蒙古银保监局关于包头市包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同意包银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亿元增加至5亿元。此次新增的2亿元资金全部由新浪微博旗下全资子公司微梦创科提供。
据微博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新浪微博的第一大股东为新浪,持有微博45.20%的股权。而微梦创科持有包银消费金融40.00%的股份,这便意味着,新浪间接持有包银消费金融18.08%股权,新浪就此间接收获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这张牌照对于新浪金融来说意味着什么?消费金融又与新浪之前从事的小贷业务有哪些区别呢?
消费金融公司指的是经过银保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发展近10年,截至目前,全国总计只有2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四家尚未开业),基本上按照一省一家的方式颁发。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背后是银行持股。由此可见,消金牌照的含金量相当之高。
上图为消费金融与小贷的区别,可以看到,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有银行兜底,信用贷又用于实际消费场景,风险可控。
在新浪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之前,2019年5月,百度旗下度小满入股哈银消费金融公司,成为BATJ中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首个公司。此次新浪微博入股包银消费金融公司,领先腾讯和京东(阿里是新浪微博第二大股东,所以阿里与新浪同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等互联网巨头。
目前,新浪金融围绕消费金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业务,涉及小贷、分期(消费金融的一种业务模式)与消费金融。
除了消费金融牌照,新浪金融还拿下了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销、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等金融类牌照,并已在多地开展互联网金融项目,并组建专业的金融团队,从金融资讯、消费金融、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维度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新的10年,新浪金融如何开启?
新浪金融,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边界,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金融“新势力”。但其始终围绕“流量变现”布局金融,只要流量供给稳定甚至增长,金融服务就有深耕的价值。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使用率高达99.1%,巨大的网民基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剧变提供了基础。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巨头形成的庞大帝国,不可避免的在一些业务领域产生重叠,竞争由此展开。
微信支付vs支付宝,淘宝vs京东vs拼多多,抖音vs快手……寡头竞争,带来的是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在你对面永远有一个和你实力相当的对手,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对方“吃掉”。
但对于新浪微博来说,幸运的是,目前尚且不存在一家与之功能属性、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均类似的,并可以产生直接竞争的公司。新浪微博一家独大,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它所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MAU、DAU以及用户黏性。
由此带来的是稳定可控的流量支持,而稳定可控的流量又会成为新浪金融发展的源动力。
纵然,新浪微博没有直接竞对,但是其他流量平台对于流量的瓜分,势必会对新浪微博产生冲击,以及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速在近年逐渐放缓等问题,都不可小觑,未来的可持续性,需要引起新浪的关注。
所以,新浪金融未来的10年如何发展,起始阶段,可能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流量支持。但正如10年前新浪布局金融,可能没有人会预见今日的新浪金融版图已经如此强大。
同理,未来10年,充满变数,很难预测,或许,新浪金融会玩出新花样,脱离流量供给,更具有金融属性。
2020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将是十分困难的一年,作为企业来讲,也很可能遭受创伤,甚至重创。新浪,也即将向公众交出2019年“答卷”,并迎接自己新的10年。
我们相信,新浪金融经过10年积淀,在未来新浪整个大的业务体系中,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将更值得大家期待。
编辑:余欣婷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