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时宣布11项金融开放重磅措施及时间表,业界将其视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围城大门就此开启。
2019年以来,多项金融开放的举措进入“升级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7月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将原本规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调快”金融开放时间表,展示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围城大门愈开愈大,“引狼入室”后,如何“与狼共舞”?走出围城后,中国企业又如何“与虎谋皮”?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摩拳擦掌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金融业一直在不断拓宽开放通道。而2018年4月以来的多项诸如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文件,更皆是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务实举措。
大门打开,此前对中国金融业垂涎欲滴的“城外人”纷纷摩拳擦掌。近日有分析人士预测,2020年将是外资入华大年,预计届时中国金融市场的总规模将高达45万亿美元。到2030年,仅仅是商业银行和证券行业的年利润就将高达90亿美元。
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世界第一、保险业资产规模世界第二、13亿人口红利……市场潜力是吸引各大外资机构争相来华的重要原因。
《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稳中有进,国内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行业资产总量保持稳定增速。截至201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余额268.24万亿元,同比上升6.27%;证券业总资产为6.26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余额18.33万亿元,同比上升9.45%。
李克强在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也指出,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金融业领域将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其中特别提到,深化金融科技领域合作,提升移动支付便利化水平,为三国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除市场潜力外,中国较宽松灵活的金融业发展政策以及金融科技的活力赋能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筹码。
在“城外人”摩拳擦掌走进城内之时,围城内装的盆满钵满的人也在摩拳擦掌“出海”扬帆。
中国支付宝、微信的移动支付名片已经走到了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也布局海外,以银行业为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就已经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2600多个。
黑云压城
外资、外企大举进军中国,给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及企业造成了黑云压城之势。
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PayPal通过旗下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并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动摇中国当下支付产业格局的野心“昭然若揭”。
2019年12月,继日本野村证券后,有“小摩”之称的美国银行巨头摩根大通宣布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成为第二家获准在华开业的外资控股券商,也是首家获准在华开业的美资控股券商。
此外,目前高盛正在申请将其在中国大陆一家投资银行合资企业中的股份从33%增至51%,若获得批准,将实现全面控股。高盛表示,如果中国继续走金融市场开放之路,高盛集团计划未来5年将其在该国的员工人数增加1倍。
2020年1月16日,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也正式开业。
支付、证券、银行、保险……自金融开放通道不断被拓宽之后,此前对中国金融市场垂涎欲滴的“城外人”,此时更是全方位布局、多角度渗透。一直在国外发展优秀的金融企业进军中国,势必会对本土金融机构、企业造成冲击,QFII/RQFII额度取消也可能会给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开放是大势所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走向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开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好风借力
国际优秀企业及资本的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将会倒逼国内金融企业成长及行业改革。真正优秀的企业也懂得借金融开放的东风,进一步做大做强。
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显示,上海将推出金融科技培育、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内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作为其中的一项举措,由支付宝、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也将永久落户上海。
这一举措既有利于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经验共享全球,也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上海市方案的发布,蚂蚁金服等企业的积极应对,是金融开放引发的鲶鱼效应的体现之一。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产品更加丰富,投资者选择更加多元化,此前躺赢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开放之时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除此之外,随着外资、外企进场,国内也需要重构金融基础设施来应对挑战迎接机遇。有专家指出,扩大金融开放最直接的目的是“以开放促改革”。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认为,在监管方面,中国的金融开放要“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切实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也就“走出去”指出,国内金融机构要成功地走出去首要的是国内的监管机构的支持和指导,利用国际法及国际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会倒逼监管层与时俱进,倒逼优秀企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而积极应对最终保住“城池”走向国际舞台的企业也将是这场与狼共舞挑战的胜利者。
编辑:梁杰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