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过去的2019年里,支付从业者们经历了许多坎坷,转型阵痛期之后,2020年行业将会有发生哪些变化?
本文转载自支付百科,作者张浩东/陈大柴,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2020年的支付行业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未来支付机构的发展应该更重视质量、效益、效率。以科技金融为基础的“支付+生态”的业务模式对行业影响会日益加深,支付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竞争,而是基于科技金融的生态系统融合发展。「支付百科」立足行业趋势,从行业关联的各方出发展望支付行业的2020。
1、二代征信上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曾表示: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了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
征信对个人来说,等同于第二张身份证。随着征信系统越来越完善,征信污点对个人的衣食住行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此前央行征信中心下发了75号文,要求各地做好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准备工作,按照最新发布的接口文档进行调整。
据「支付百科」了解,预计央行二代证信系统2020年正式上线,信用报告方面也会发生调整,包括数据更新速度、个人信息展示、还款记录保留时间等。
在新版征信报告中,只需要2个工作日就能更新完成,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征信情况,想利用征信更新时间差,去申请贷款和办理信用卡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杜绝了很多钻空子的行为。
新版征信将历史还款记录由原来的2年拉长至5年,记录详尽的还款信息(即便销户也有详尽还款记录)、逾期信息。也就意味着,不良记录将会伴随你更长时间。
新版信用报告收录最近5次业务系统上报的手机号和信息更新日期,还设计了水、电、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
2、刷脸支付聚合兴起
2019年被称为中国刷脸支付元年,刷脸支付在微信支付宝和服务商的推动下已成为支付革命的新赛道。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扫码支付正是借助聚合才形成线下全面覆盖的市场生态。而相比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终端设备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并且成本更高、体积更大,这也就意味着刷脸支付比扫码支付更需要聚合。
蓝鲸的出现,让刷脸支付聚合充满更多想象。聚合服务商能在一台机器上,把刷脸支付的红利释放给商户,同时也便于聚合服务商在较低成本下,深耕场景,增强支付外的B端服务输出能力。蓝鲸已在医院、景区等场景商用。
目前银联商务的蓝鲸可以聚合受理银联刷脸付和微信刷脸支付,此外还支持市场上主流钱包的扫码支付。在2020年,伴随5G商用推广,云计算能力增强,三维视觉技术进一步完善,或许刷脸市场上还会出现支持支付宝刷脸支付的聚合支付产品。
3、转型金融科技加速
央行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到,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支付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构成部分,发展规划更是点出“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
强监管之下,通道成本、利润空间和账户管理权等一系列问题压在第三方支付机构身上。相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优势被进一步削减。在此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营业务被迫面临转型,会由支付公司变成以支付为着力点的金融科技类服务公司。
金融科技作为一种底层技术输出能力,能为银行、支付机构、以及各个场景中的商户提供大数据管理、智能风控、支付解决方案等服务。例如平安壹钱包等支付机构为不同场景中的商户提供钱包服务和线上商城等服务。
支付机构相比银行等机构,不仅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而且对场景中的商户实际需求了解得比较透彻。立足自身的人才、支付技术以及数据风控优势,支付机构从单一提供通道的支付公司转型成支付+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将是支付行业一大趋势。
4、跨境支付持牌经营
去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琦在一场活动中为现在热络的跨境支付结算市场画了几条“无证驾驶”的红线,引起支付行业与跨境电商行业的关注,孙天琦认为跨境交付模式金融服务的更加开放是大趋势,强调金融必须持牌经营,以及金融牌照必须要有国界。
跨境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业务风险也随之凸显,给外汇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既往发生的风险事件来看,在跨境支付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无牌收款公司等配合非法商户,通过合同及单据造假合谋逃汇、刷单及从事地下钱庄业务等非法行为亦不鲜见。
未来,跨境支付或许也将迎来“断直连”,境内外持牌机构之间一定要通过网联或银联等拥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来完成清算,这也是监管的意图所在,清算机构所期。
境外持牌机构把资金划转给网联或银联,网联或银联再把资金划给境内银行或持牌机构;交易指令是由境内银行或持牌机构接收之后,先发给网联或银联,然后通过网联或银联发给境外持牌机构,完成扣款动作。
随着跨境支付业务监管趋严,2020年整个跨境支付行业或将迎来巨变,随着监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业务流程的重构等措施,将有效提升跨境监管能力,构筑跨境支付监管新生态。此外,跨境支付牌照在今年有望正式落地。
5、国际卡组织有望持牌
按照监管规定,过去国际信用卡在境内限制较多,而今年外币卡可在境内绑定微信支付实现移动支付的功能。行业猜测此举是在金融开放大背景下进一步开放中国支付领域,或是释放外币卡收单监管松动的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境外卡组织纷纷选择在内地设立子公司,申请清算牌照。3月,网联与Mastercard合资在北京成立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拟申请清算牌照,在中国发行万事达卡;美国运通公司于2018年在境内与连连支付母公司共同参股成立“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并被审查通过。
而Visa首席执行官艾克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Visa选择以外商独资企业的形式向央行申请境内人民币清算业务牌照。
外国人在境内使用移动支付,体验到中国移动支付的便捷红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金融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相信监管在适度的原则下会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国际卡组织申请境内人民币清算业务牌照在明年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6、电商支付获解释权
事实上,近年来电商平台的二清现象普通存在,难以有效杜绝。在支付行业,“二清”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各机构更是谈二清色变。“二清”存在的土壤或环境,和支付牌照的难以申请紧密相关。
合规做法是,要么电商平台自己获取支付牌照,要么其他持牌支付机构直接对接商户。为了解决平台内部清算合规问题和存留保护交易数据的考虑,电商公司不惜重金收购支付牌照。 通过支付公司搭建账户体系,并将平台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体系内流转,使之受监管约束。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支付牌照价格居高不下,动辄数亿元,对于不少中小电商平台来说无力购买。如果电商平台能收购支付牌照,那么“二清”将转化为一清。
去年两会,全国工商联在《提案》中建议,明确界定支付业务“二清”范围,保障电子商务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提案》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明确电商平台信息发送、资金归集等业务的标准,同时可以要求电商平台提供有效担保、保险,建立电商平台白名单,通过技术手段对电商平台进行资金监管,将电商平台的正常业务与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区分,保障电商商务行业平稳有序发展。今年电商支付有望获解释权。
7、聚合支付持牌有望正式落地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基于微信、支付宝及银联等支付通道的聚合产品在支付行业中承载线下流量“管道”的作用。在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同时,期间也产生一批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如收钱吧、利楚扫呗等。
2019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公开表示,将加快收单外包机构的直接备案管理。这释放了聚合支付将迎来牌照时代的信号,直接备案或成聚合支付下一阶段主流合规形式。
对于聚合支付,虽然其在服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仍是处于“无牌”运营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监管对聚合支付合规化管理方面动作频繁,聚合支付在今年非常有希望变成“正规军”。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