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断点”下“过桥资金”问题及其风险识别

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下行周期的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困难连年加大,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在信贷“断点”存在的情况下,过桥资金运用频率和规模持续加大,对银行授信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甚至,由于贷款企业涉及“过桥”资金问题,引发的信贷“败局”现象接连发生。因此,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角度讲,“过桥资金”问题研究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应当熟悉过桥资金概念、运作模式及其风险防范,提升此类风险的信贷防范水平。

过桥资金的含义

过桥资金是一种短期资金的融通,期限一般以六个月为限,是一种与长期资金相对接的资金。提供过桥资金的目的是通过过桥资金的融通,达到与长期资金对接的条件,然后以长期资金替代过桥资金。过桥资金是一种过渡性的资金融通,其目的不是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单纯作为财务上资金“链断点”的衔接,系为信用而提供信用支持的信贷安排,而非为生产而提供信用支持的安排。

“过桥”资金与“搭桥”贷款可能产生混淆,两者都可视为过渡性融资,但存在显著差异。搭桥贷款,指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安排复杂的中长期融资以前,为客户的经营周转或项目建设提供所需资金的短期融资。因此过桥资金和搭桥贷款的资金提供主体不同。另外搭桥贷款的期限往往比过桥资金要长。更为关键的差异在于搭桥贷款仍然属于为生产经营提供信用支持的安排,而过桥资金只是为信用提供信用支持的安排。

过桥资金典型用途包括注册资金融资、垫付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还旧借新资金拆借、开发商融资等。从信贷经营角度分析,过桥资金主要是还旧借新资金拆借类型的过桥资金。这种资金专门解决企业在银行贷款到期需续借,但企业自身又没有资金归还贷款的问题。当企业遇到这种问题时,必须临时外部融资,归还老贷款,以保护其信用记录和持续经营可能,在贷出新贷款后,再归还临时拆借的资金。一般而言,过桥资金提供方(亦称“银主”)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新的银行批复以确保其资金只是短期过渡,且往往会收押企业法人身份证、单位公章、财务章、人名章、支票、公司网银和密码等,以控制风险。

过桥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过桥基金;二是大型国企财务公司为本集团成员企业提供的过桥资金;三是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及其他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过桥资金。前两者过桥资金实际上可以视为企业获得的一种支持,对银行授信并无不利影响。但该两种获得难度较大,第二种仅国企集团成员才可享受,第一种则仅有地方骨干支柱企业才可享受,因为地方政府设立过桥资金主旨在稳定当地经济和支柱产业,受益企业必然有限,门槛较高,且因其无成本或低成本,势必会鼓励企业频繁占用,运作不当还可能滋生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和行政干预等一系列问题。第三类过桥资金往往是出于逐利的目的,呈现出期限短、回报高的特点,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典型类型,且运作十分隐蔽,信息高度不对称,对银行授信形成潜在威胁。

过桥资金存在的原因

过桥资金实际上是民间借贷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原因主要有:

1、首先是民间借贷存在的共性原因。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而正规金融又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时的必然产物。民间借贷的客观存在与发展,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体系结构有关,也与其自身所固有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有关。相对正规金融而言,基于地缘、人缘、血缘等关系而产生和发展的民间借贷有其特殊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具有获取大量非正规财务信息等额外“软”信息的优势,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二是手续便捷、方式灵活,可以针对不同的借款人提供个性化的信贷服务,交易成本低;三是具有特殊的风险控制手段和灵活的贷款催收方式。

传统的企业民间借贷主要用于弥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或用于偿还银行到期贷款(所谓的“还旧借新”)的“过桥资金”,因此信贷期限总体以短期化为主。

2、信贷“断点”的存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模式中存在信贷断点。银行在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时人为给企业制定了一个所谓的“生产经营周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周期结束时归还贷款,银行一般情况下在收回贷款后很快就会重新投放。这样,在银行收回贷款重新投放之前,就产生了信贷断点。但实际上企业资金循环是连续的,一般不存在一个周期结束后资金退出的情况。因此,大多数企业在遇到信贷断点时只能另行筹集资金偿还到期贷款。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利用率高,除银行贷款外其他融资渠道少,信贷断点困局更为明显。企业信贷断点的问题,并非全是由于经营情况出现问题而形成的资金链断裂,只是因为贷款到期时资金难以一下全部回笼,或者资金回笼期与贷款到期日不对应,所以只能依靠外部过桥融资来偿还贷款,然后再用新贷款偿还过桥资金。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一个广阔的过桥贷款市场。

3、过桥资金客户多为银行客户,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都相对较好,且过桥贷款期限短,风险相对较小。因此,部分资金来源乐于提供支持。正因为过桥资金客户均为银行客户,且过桥资金提供者往往以客户已获得或即将获得银行续贷批复为前提,而过桥资金提供者往往难以掌握这些信息,因此多通过银行内部人员尤其是客户经理与资金需求方进行对接,换言之,银行内部人员尤其是客户经理发挥中介作用是过桥资金融资顺行进行的必要条件,部分银行内部人员甚至不满足于充当掮客,利用其信息优势直接成立专门过桥融资机构开展业务,可能诱发巨大的道德风险,对此需予以高度关注。

此外,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功能异化的问题。实践中,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重要的过桥资金来源,与其设立初衷严重相违。在担保公司而言,承接银行体系转移出来的信贷风险,所得不过是2%左右的担保费收入,相应缓释只是银行不认可的一些担保品,其主业风险收益严重不匹配。在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其初衷在于扶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因为人员较少,坚持“小额、分散”的放贷特点放贷成本很高,受人力限制无法完全做到。另外,相对其他企业和私人资金来源而言,企业也更愿意与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打交道,因为其他企业和私人放贷可能采用非常规方式收款,违约成本将十分高昂。后续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应对其涉足过桥资金融通问题予以关注。

过桥资金识别

根据近年来爆发的一些风险事件来看,民间高息融资往往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过桥融资是民间融资的重要类型。但是,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是授信实践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包括过桥融资在内的民间借贷信息尤其难以获取与核实。如何对授信客户的过桥融资行为进行识别,特别是如何有效防范授信客户民间高息过桥融资风险传导,不仅是银行授信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也是银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商业银行对授信客户过桥融资的识别,包括是否涉及、借贷渠道、金额、成本和期限等相关信息,这不仅依赖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更取决于客户经理的尽职程度,我们总在强调业务人员的风险控制第一责任,包括过桥融资在内的民间融资行为的识别与核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过桥融资行为往往十分隐蔽,但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至少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取:

一是看账目,“五比对”。看账目主要是指充分运用背靠背询问、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企业资金整体情况进行盘查,摸清会计科目实际数据,并对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具体做到“五比对”,即比对负债规模与资产规模,比对应收应付与生产状况,比对资本公积与发展进程,比对财务费用与融资总额,比对管理、销售费用与经营状况。特别要高度关注企业银行存款账户的资金往来信息,对企业与私募基金、合会抬会、资金中介机构、地下钱庄、私人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大额资金往来,或出现异常大额现金进账用于归还到期贷款或同户名转账等情形,应及时跟踪调查。

鉴于财务报表和账目比对的指导性相对较强,因此本段进行必要的展开分析。阅读报表时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看三项费用的支出。根据企业有无银行贷款和贷款的额度,可以估算出其每月的财务费用支出金额,如果企业实际财务费用支出超出估算的范围,企业可能涉及民间借贷,应进一步分析是否涉足过桥融资;另外,如果企业的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长期高于行业平均值,或超出其经营规模的合理范围值,或呈规律性的变动,如季度性地增加一个相对固定的金额,就要分析企业是否将民间借贷的利息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进一步查看企业的账薄以进行分析。

二看应付和预收项目。企业的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产生于经营活动,一般与生产规模相当,与生产周期的变动一致,并在短期内就要支付。如果企业的应付账款或预收账款长期固定不变,就要考虑这部分资金是不是过桥融资的本金,其他应付款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应付和预收项目,可以通过查看账薄和阅读财务审计报告附注来进一步分析企业存在民间借贷的可能性。

三是看往来,“五关注”。从企业资金流向入手,通过查阅应收应付明细、询问企业工作人员及上下游企业、查银行账户、查政府和司法部门信息等手段,从交易对象特点、资金进出特点等方面,判断企业是否涉及过桥融资。具体应做到“五关注”,关注关联关系,关注交易对手情况,关注规律性资金进出,关注异常交易行为,关注涉诉和抵押信息。

四是看老板,“五了解”。老板主要指企业经营者、企业实际控制人等,企业是否参与过桥融资与企业主有很大关系。对企业主调查主要从询问有关关系人等渠道获得,具体应做到“五了解”,了解企业主投资理念,了解企业主从业经历,了解企业主人际关系,了解企业主生活习惯,了解企业主异常动向。

另外还要关注同业授信变化特别是同业对企业授信压缩退出所释放的信号,还要高度关注企业投资行为对资金链的影响等等。

“过桥”资金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方面,因为信贷断点的存在,过桥融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包括过桥融资在内的民间借贷,缺乏监管机制,容易引发经济纠纷,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风险隐患,一旦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银行的损失首当其冲。因此,商业银行授信发起和审批过程对过桥融资应予以高度关注,准确识别,认真防范。“过桥”资金的风险防范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全面调查,充分披露,合理判断,区别对待。

(一)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银行授信从业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调查授信客户过桥融资信息。授信业务人员特别是客户经理要加强现场调查的深度,提高现场调查的频率,要查看企业的财务账薄,到企业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到企业仓库看存货情况,与企业实际控制人及经营、财务管理人员交谈时有针对性地问询,密切关注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披露的信息,不定期进行公开信息查询,力图充分掌握完整的真实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二)充分披露

充分披露,就是授信从业人员要将本环节通过上述调查手段所得到的授信客户是否涉及、借贷渠道、规模、成本和期限等过桥融资信息进行充分披露,为后续环节和最终授信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千万不可知情不报。对授信从业人员特别是客户经理隐瞒调查所得的授信客户过桥融资信息的行为,要仔细鉴别其中的道德风险,并予以严厉打击。

(三)合理判断

合理判断,就是要关注每一个授信客户及其所涉过桥融资信息的个性特点,授信从业人员应根据调查所得的授信客户过桥融资信息,结合企业经营状况、投资行为和企业主个人的生活习惯等信息对授信客户过桥融资对授信客户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作出判断。

(四)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就是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授信建议和决策。区别对待的核心在于对于合理的过桥融资行为应设定合理的容忍度。对确属生产经营中临时资金需求,资金用途为调剂企业短期头寸且融资期限短、利率合理、融资规模在其承担能力范围内的,则不应夸大过桥融资对授信的不利影响,在对过桥融资风险作出合理防范的基础上仍可实施合理授信。对涉及高利贷、融资规模超过其承担能力的,则从谨慎原则出发应拒绝实施新增授信,对于已授信客户,必须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一时无法退出的,应尽可能增加有效缓释,并力争在合适的时机退出。

延伸思考:警惕融资性专业担保公司的业务风险

信贷实务中,融资性专业担保公司经常作为“过桥”资金的提供方,违规开展业务,需要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警惕。对此,商业银行需要强化如下几方面的风险管控工作:

1、经营风险方面:商业银行要重点关注担保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及时获取财务报表信息,对担保公司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偿债能力进行判断;担保公司保证资格变化、履约能力及意愿变化情况;全部对外担保总额、担保贷款的资产质量、保证金账户变化情况;担保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等。

2、合规风险方面:目前,专业担保公司业务资源和经营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担保机构超出经营范围,参与资金拆借、过桥贷款等短期借贷,一旦资金周转不畅或拆借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必将导致其资金紧张,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

3、代偿风险方面:一是,各金融机构调整了对担保机构的合作政策,从合作标准到在保授信的风险分类认定都从严掌握,这一举措导致部分授信客户担心贷款偿还后无法再从银行取得融资,造成部分担保公司的在保业务代偿和代客垫款有所增加;二是,目前多数担保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宏观经济波动、银根紧缩、融资困难等问题困扰,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加大,从而导致担保公司代偿风险也随之增加,故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担保公司代偿风险。

4、授信批复落实风险方面:商业银行需重点关注授信项目批复通知书中约束条件、管理要求内容是否落实;担保公司管理行是否设立台帐,逐笔登记担保额度使用及保证金缴存情况,统计其对银行所有授信的担保余额及保证金缴存余额,确保不突破核定的担保额度、保证金缴纳比例符合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强化担保公司日常贷后管理等。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1-02
信贷“断点”下“过桥资金”问题及其风险识别
过桥资金概念、运作模式及其风险防范。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