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贷动”建筑产业开启“加挂模式”

来看这样的两组数据: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40%;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21家主要金融机构共发放绿色贷款达1140多亿美元,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一起有力支撑了经济的绿色转型。

试想:当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产业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新理念,强阵容:绿色金融深入人心

伴随公众对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人类社会生存环境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绿色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具体来看,绿色金融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指数等。但由于这些项目通常具有前期投入大、收益期长且低等特点,对于机构平台的融资条件要求较高,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都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普遍配套优惠政策主推。

立足于全球视角,许多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绿色金融的前进道路上走在前列。例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对获得不同等级“能源证书”的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贷款;花旗集团优先向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日本横滨银行对三星级以上的新建公寓给予优惠利率支持......

再将视线转回到国内,虽然“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并不是我国首创,但中国却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

在顶层架构设计的指引下,出台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从“导向性”逐步向“实质化”方向演进着。

现阶段,银保监会正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金融综合服务三体系:

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金融工作考评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指出,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已经在三条茎脉上做到“全面开花”:

一是绿色信贷“稳步推进”。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绿色信贷规模超过9.47万亿,人民银行也将绿色信贷纳入MPA考核。

二是绿色债券“亮点突出”。至2019年三季度,我国绿色债发行规模达7598.47亿元;绿色ABS发行规模为512.07亿元,成为全球增速最快、规模最大的绿债发行市场之一,人民银行也已将绿色债券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担保品。

三是绿色股市“初具规模”。2018年6月,我国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将对所有纳入指数的上市公司进行ESG研究和评级。

零负荷,超想象:绿色建筑拔地而起

大城市的小床房、高楼宇的小隔间,据说人的一生有90%的时间是在建筑里度过的。

作为绿色发展的重头戏,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社会中的我们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早在2015年,我国监管层就已将绿色建筑产业列为绿色金融的重点“帮扶对象”。

2015年修订后的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指标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最终从高到低分为绿色建筑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认证。如果最终拿不到绿色建筑认证,那么绿色金融机构可以对获得绿色信贷、成功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进行高额罚息。

而由于绿色建筑普遍所具有的公共属性,各国政府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均也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措施。

各国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方面的作为大同小异,可总结为这样的“三部曲”

一是强制要求所有的建筑都达到绿色标准;

二是把绿色建筑标准转化为绿色金融标准;

三是通过绿色建筑保险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杨庆蔚指出,现阶段我国的绿色建筑仍存在有几点不足:

工程生产建设不协调。由于不同阶段的主体不同,工程初步规划、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三者之间不能协同一致,导致企业注重工程统筹规划,而对于实际运用和维护涉及的则相对较少。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的管理体制,实现各阶段的协调发展。

缺乏相应的绿色评估制度。很多工程人员只重视工程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对工程的评估则“选择性忽视”,导致工程建设与实际出现偏差,也使绿色工程在运动维护方面出现大量能源损耗现象。

从事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从事人员技术水平是绿色建筑运行所要维护的核心。绿色工程相关部门应该提高从事人员的门槛,在招录前做到多方位的全面考核,此外还要注重实践操作中的指导与培训。 

引进来,散出去:北京朝阳辐射效应

80米高的挑空大厅、7个采光中庭、10处空中花园,享受最为均衡的自然采光和开阔视野空间;双层内呼吸式玻璃幕墙,智能电动遮阳系统和通风换气系统,在实现节能效果、提升隔声性能的同时,保障恒温恒湿的办公条件;冰蓄冷技术在夜间将冷量储存后在白天释放利用,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

2019年12月26日,由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投集团)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联合主办的“亚洲金融大厦‘LEED铂金级认证’授牌仪式暨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发展论坛”在创新型绿色建筑代表——亚洲金融大厦举办。

据了解,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被誉为全球绿色建筑领域的“奥斯卡奖”。

而俯瞰亚洲金融大厦脚下的这片“沃土”,也一度令首都的其他城区眼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朝阳区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654家,占北京市四分之一,其中全市100%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100%的外资再保险公司、80%的外资及合资保险公司、78%的外资法人银行、70%的国际证券交易所代表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均设在朝阳。

金融产业已然跃升为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艳表示,朝阳区初步形成了以CBD国际金融为龙头、以奥林匹克功能区国际金融组织聚集和大望京金融科技融合发展为支撑的金融体系。

“作为中国第一个落户北京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大楼,亚投行入驻进程的推进,将对提升朝阳区国际金融影响力、促进国际金融机构组织聚集形成显著的带动作用,为朝阳区国际金融产业发展迎来更多契机。”

“榜样的力量”也成为联动国内多个城市聚焦绿色金融与建筑产业融合的新引擎。

上海银行制定《绿色金融建设实施纲要》,将绿色金融嵌入信贷业务全流程,结合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特点,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浦发银行广州分行深度参与广东碳交易市场建设及碳金融产品创新工作,成为了广东省碳交易市场的清算银行;深圳为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江西赣江新区出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激励政策;贵州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任务清单》与新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的同时推出搭建绿色金融项目库清单......

2020年,绿色发展领域内的较量将成为国与国之间重构竞争优势的新赛点。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近年来国内绿色经济小有成绩的另一面,我们还要看到德国严谨的技术标准体系、美国先进的市场运作手法、日本精细的政府立法思维等。立足当下,针对难点,探索更多“绿色金融+”的生态可能,“贷动”这些大象级产业们实现华丽转身。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2-27
绿色金融“贷动”建筑产业开启“加挂模式”
以资源消耗和生态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已成过去,经济换挡迫使人们正视绿色发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