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互联网金融退潮,十年繁华,梦幻一场。
互金退潮,不少银行松了口气:少了它们“捣乱”,手握牌照和低成本资金,又有几年好日子可过了。但是请注意,人生智慧提醒我们,“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如果你不担⼼,你就要担⼼了。”
形势大好时,恰是危险迫近时。从来没有岁月静好,互金退场,只是为下一阶段的残酷竞争拉开序幕,更多不确定性正扑面袭来。
用户觉醒
冲击者离场,冲击还在发酵。首要者,就是用户觉醒。
在传统金融业务供需关系中,一直是银行强势主导,用户被评估、被选择,发言权有限。比如,贷款业务中,用户申请,银行审批;理财业务中,用户被评估,银行设置起购门槛;支付业务中,也有额度限制。
金融业务不同于一般产品买卖,以钱为交易对象,与风险打交道,对专业性要求极高。一般产品交易,多是用户主导;在金融行业,银行与用户在专业层面的鸿沟,足够扭转双方的主导权,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银行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风险评估等专业领域,还导致了其对市场的迟钝和对用户的傲慢。互金出现之前,用户选择权有限,即便用脚投票,也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但长期的口碑抱怨和负面情绪,总要找到出口。互金入场,提供了这个出口,成就了自己,也“激活”了用户。天平开始向用户一侧倾斜,当用户慢慢站起来,银行便只能俯下身去。
(1)选择自由
十几年前,用户一边吐槽大银行的糟糕体验,一边乖乖做大银行的用户。原因很简单——在那个看“网点”的时代,网点即真理,大银行的网点无处不在,糟糕体验能奈它何?毕竟,一切金融服务都在网点中进行,用户只能在周边三公里内的几个网点就近选择服务,没有真正的选择权。
互联网金融崛起后,通过金融APP,用户有能力与成百上千个金融机构建立联系,挣脱了线下物理空间束缚,获得了选择自由。
有了选择自由,才能用脚投票,这是用户权利觉醒的第一步。
(2)竞争赋权
用户选择自由,加剧银行竞争,而竞争,进一步给用户赋权。
一度,银行间的竞争是很“羊性”的。网点,作为唯一听得到炮声的地方,KPI压力虽大,竞争却不激烈。方圆三公里内,几家网点相互竞争,用户兜兜转转,也不过在几家之间做选择。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网点之间会不自觉结成隐性同盟,谁也不去做那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傻事,大家日子都过得去。
现在不同了,用户面对的是开放环境,一旦走了,就真的不回来了。此时,银行只能俯下身来,拼命出血讨好,还得满脸堆笑。竞争越来越充分,越来越狼性。
正如经典经济学理论描述的,充分竞争让商家利润趋近于零,虽然竞争让银行服务水平普遍提升,用户却越来越挑剔了,银行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差了。
此时,佛系赚钱就行不通了。发力“场景”和“科技”,打通任督二脉,激活自身潜能,银行走上转型之路。
场景入场
银行追着用户跑,用户追着场景跑,于是,银行加速做场景,场景方也借着用户的势入场了。
竞争沿着两条线展开:场景巨头,走的是“+金融”之路,实业上加金融,相对容易;银行,走的是“+场景”之路,金融反向加实业,步步维艰。
银行“+场景”没走通,便选择了开放之路;场景巨头“+金融”孕育出金融科技巨头,也走上了开放之路。
在彼此开放、交叉合作中,金融与场景融合趋势愈发不可逆。
这个时候,意外出现了。神仙干仗,以和解告一段落,却逼死了一般的互金机构。那些既缺乏场景支撑,又不持有金融硬牌照的互金机构,开始与趋势脱节,生存空间日趋狭窄,走上了异化和冒险之路。
这里面,有P2P,有小贷公司,有支付机构,也有大数据服务公司、催收机构,甚至还有小的农商行、城商行,更有大量非持牌创业机构。它们,一心只想活下去,不愿离场,放下了普惠金融的梦想与荣光,一头扎进现金贷的风口里。
有了它们的参与,现金贷蒸蒸日上,高利贷、暴力催收也开始层出不穷,成为行业痼疾。
花团锦簇背后,命运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这些机构,下场都不怎么样:有些资金端被庞氏骗局自行撑破,有些死于下行周期,有些被强监管斩落马下,还有些被迫转型,看不到前路。
互金机构,一旦忘记了普惠金融初心,就只能付出离场退出的代价,或许曾经风光无限,最终也不过成为金融科技大潮中的一段暗黑插曲。
另一边,金融与场景的融合还在加速。
金融与场景的融合,背后是金融数据与场景数据的融合,数据重混产生化学反应,激活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则进一步加速金融业深化变革。
科技崛起
科技,一直都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不夸张地说,无论哪个行业、哪个职业,唯有先与科技融合、和解,才有生存的权利。
1988年,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曾在《亦近,亦远》中自问道:“你认为当今世界还有哲学的一席之地吗?”他接着回答道,“当然有,但只有当哲学基于当今的科学知识与成就时才能立足”。
哲学贵为科学之母(爱因斯坦语),尚需栖身于科学才能立足,何况是金融业呢?所以,我们在谈论“科技是金融第一驱动力”时,究竟在说什么?
我们不是在强调科技很重要,科技一直对金融很重要,几十年来从未改变,不需强调;我们实际上是在提醒说,科技驱动下的金融创新,已步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阶段,进入非常关口期。
熊彼特曾说过一句名言:
“无论你如何重组邮政马车,你永远不能因此而得到铁路”。
这句话实际上在讲创新的两个阶段:重组邮政马车,是现有模式的优化完善,不妨理解为“量变”,彼此属于同一层次的竞争;铁路和火车,则属于颠覆性创新,可以理解为“质变”,相比马车已可降维打击。
马车跑得再快,也跑不过火车。火车出现后,马车退出舞台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修马路不再重要,修铁路才关系长期竞争力。而当前金融科技的创新,便不啻于从“邮政马车”到“铁路火车”的跃进。
原因在哪里呢?十年前的金融科技,是设备和系统层面的;近十年的金融科技,受益于金融场景化的数据积累和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一如纺织机取代纺织女工,金融AI赋能下的金融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渐渐具备了碾压优势。
这对金融业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短短数年间,鸟枪换炮,赛道变了。传统模式下的业务流程、机制文化,从经验优势变成转型累赘,传统金融服务和产品,与传统流程模式自洽,在金融科技驱动的新模式下,则显得格格不入。
“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正加速走来。金融机构面对的,便是这种时代的变迁,抢不到新时代船票的,没有出路,只能湮没在行业周期变动的长河中。
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应对时代变迁,过往五年、十年的经验都没用,我们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应对智慧。
1894年,干支纪年甲午年,中日爆发海战,史称“甲午战争”。大清在这场“国运之战”中败北,从此一蹶不振,日本则一跃而起,跻身强国之列。
在国内,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仅仅照搬西方物质层面的“船坚炮利”,不能救中国。一如梁漱溟先生的批评:
“他们以为西洋这些东西好像一个瓜,我们仅将瓜蔓截断,就可以搬过来!如此的轻轻一改变,不单这些东西搬不过来,并且使中国旧有文化的步骤也全乱了”。
之后,中国救亡图存从“西洋制械练兵之术”转向变法之路,废科举、兴学校,改良派主导了“戊戌变法”;变法被慈禧太后扼杀后,守旧派回光返照,义和团兴起,“扶清灭洋”却以卵击石,以八国联军入侵告一段落,大清付出了4.5亿两白银的代价(史称庚子赔款)。
之后,社会目光转向政治制度变革,有立宪和革命之争,终于孕育出“辛亥革命”。
再之后,大总统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家醒悟——原来改变政治制度也不彻底,又开始着眼于文化变革,有了“新文化运动”,想要唤醒大多数民众,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落地生根改善土壤环境。
一如当时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先生在《吾人之最后觉悟》一文中所言:
“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
之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果然也源于唤醒了大多数民众。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往昔峥嵘岁月,种种曲折艰辛,皆因最初未能认识真正的挑战在何处。冲击下的转型不易,找到真正的挑战,尤其不易。
把视线转回到当前的金融业,面对金融科技冲击,金融机构看到的,何尝不是金融科技的“船坚炮利”。看到了场景、数据和科技,于是,也去建场景,也去拓数据,去招聘科技人才,去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去进行系统改造,推动IT敏捷转型。
但这些就够了吗?显然不够。
金融机构真正的挑战并非科技本身,而是能否创造金融科技自生自长的土壤环境。否则,一味着眼于科技,也只是“把瓜蔓截断,摘了几个瓜回来”,绝非真正的金融科技转型,恐怕在未来某个时点,依旧会输掉关系自身命运的“甲午战争”。
有冲突,才有活力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你只能拥抱它。
舞台上热闹非凡,舞曲却不停变换。于是,总有冲突与混乱,但终究,人们会随着新曲跳舞,毕竟,怎么跳不重要,一直跳下去,才是目的。
在《历史的教训》中,威尔•杜兰特总结道:
“老年人抵制年轻人,与年轻人刺激老年人,都是对的。经过这样的对抗,就像两性冲突和阶级斗争一样,才能产生充满张力的创造性力量,才能带来富有活力的发展,才能产生整体隐而不彰的基本统一与运动。”
你看,守旧与创新,都没有错;有冲突,才有活力。
2019,是值得我们记住的。互联网在这一年退潮,新时代也在这一年开启。机构进进出出,生死流转,行业变迁,从未停下脚步。
挑战,一直都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