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有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互联网金融该提防违约”的文章,援引了批评人士对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平台近期几款债务产品的批评观点。对于批评人士的观点,蚂蚁金服的发言人杨昕韵回应称,这些交易所有自己的信息披露管理方法。“这个平台上销售的所有产品都是低风险,都有保险公司和银行等知名金融企业提供担保。”
招财宝被狠批推荐垃圾债
马云推出的招财宝是一个帮助小型企业和个体业者贷款的平台,自2014年4月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15年7月20日,该平台累计交易额达到2038.20亿元,这距离4月26日突破“一千亿”大关,仅过了两个多月。
巧合的是,招财宝交易额骤然放大的阶段,恰与本轮牛市以来A股市场最大的一波剧烈震荡相重合。今年5月以来,A股市场进入一个高幅震荡的区间,尤其6月中旬之后的断崖式下挫,上下振幅超过1800点,过山车式的震荡让整个市场心惊胆战。而招财宝5月与6月的环比增速分别达到23%和36%,呈现明显的加速式增长。
在招财宝受到投资者热捧的同时,有媒体批评招财宝平台提供的产品风险过高,称其推荐“垃圾债”。招财宝平台上被点名为“垃圾债”的产品是一款无评级债券,由安徽省一家酒店经营公司和去年在尚未完建的深圳金融区成立的多家投资公司提供,这些债券产品的招股说明书都没有提供收入、利润、资产或债务等数据。据报道,有238个房间的安徽一家酒店发行了1亿元人民币私募债,收益率6.6%,发行工作本周结束。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与招财宝在此次发行中进行合作。根据公告,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本私募债产品的本金及收益的到期兑付提供保证保险。
设立于深圳前海的深圳大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本月通过招财宝发行了1.5亿元人民币私募债,收益率6.7%。中国招商银行深圳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这些金融产品的风险很高,不应该向个人投资者出售这些小型企业发行的无评级债券。”
招财宝回应:“垃圾债”说法站不住脚
对于批评人士的观点,蚂蚁金服的发言人杨昕韵回应称,这些交易所有自己的信息披露管理方法。“这个平台上销售的所有产品都是低风险,都有保险公司和银行等知名金融企业提供担保。”
关于招财宝推荐“垃圾债”这一说法,招财宝回应称,招财宝把保障投资人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同时招财宝设立了一系列机制和标准,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比如,目前招财宝平台上展示的交易所产品均会有融资性担保公司、财产险公司、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增信,包括担保。同时,招财宝还对增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准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要求在150%以上;担保公司必须达到AA+以上评级,且由国资控股。因此,“垃圾债”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但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招财宝上的金融产品风险系数很高,有担保不代表不会发生违约和缺乏信息披露情况。
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总裁徐志鹏认为,担保无法阻止违约,缺乏信息披露隐藏了可能的陷阱。“如果一个互联网融资平台不能充分披露募集资金用途或披露全部投资风险,如果我们看到这样涉嫌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信贷风险将会非常大。”
分析人士:监管部门处境很尴尬
今年5月份,监管部门禁止个人投资者购买中国证监会监督发行的私募债。但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石磊表示,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招财宝与地方交易所合作发行的债券,因为它们由不同的金融主管部门监管。
斯坦福伯恩斯坦的高级证券分析师韦侯表示:“监管部门目前的处境有些尴尬,他们一方面想拓宽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想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等我们看到违约案件发生的时候,就会看到监管部门出台更严厉的规定。”
“互联网金融该提防违约”一文称,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0年来最慢,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从6月份的1.86万亿元人民币降至7188亿元,融资越来越难,更多企业面临债务偿付困难。
虽然招财宝与质疑者之间双方各执一词,“其实这样持续下去,对招财宝仍有负面影响,无论其是否给投资者提供了‘垃圾债’,其平台声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专业法律人士甚至分析称,此次事件的风浪还没过去,波及面有可能会涉及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如果招财宝真的涉及“垃圾债”,其很有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首个遭受灭顶之灾的大型P2P平台。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