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银行方面,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金融科技,到底有多热,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当下正值银行密集公布上年年报的日子。据统计,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的数量分别是15次、64次、7次、21次、21次和3次。另外,招行、建行年报更是提及金融科技多达60余次。招商行长田惠宇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讲话更是被看作银行吹响全力发展金融科技的号角。
第二个例子是笔者最近参加的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论坛上,那些从华尔街归来的“大叔们”都在感慨:回国以后学了很多东西,涨了不少见识。能让这些华尔街归来的大佬们潜下心来向国内同行学习,也确实可以给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点个赞。
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云、区块链、开放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等眼花缭乱的技术或概念层出不穷。
金融科技大热的同时,也不免让人产生质疑: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跟风炒概念?香港发放虚拟银行牌照的价值何在?毕竟香港的金融服务已经足够发达,有必要再搞什么虚拟银行?开放银行真的能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能让服务无处不在,银行真的愿意把服务能力开放给别人?其它合作方是否真的愿意把场景开放给银行?如果用户都被银行吸走怎么办?甚至有某新媒体曾在去年发出《银行不行,主要因为科技不行?》一文认为“银行发展的好不好的关键不在于科技,而在于银行组织架构能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现实需要”。
那么,科技对于当下银行的发展到底能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呢?还是如上面的质疑声一样,金融科技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笔者以为,如果这届银行不行,一定是因为科技不行。
错失的消费互联网,输不起的产业互联网
何为产业互联网?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为什么笔者坚定地认为如果这届银行不行,一定是因为科技不行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阐述一个事实:回顾过往发展,银行显然在消费互联网阶段的赛道中处于下风,错失了场景,远离的用户,甚至一度迷失自我,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以移动支付为例,据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发布的2019年全球消费者洞察力调查显示:在全球十大移动支付市场中,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全球排名第一,遥遥领先其它支付市场。在这其中,互联网两大支付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银行是绝对的小玩家。
曾几何时,还有银行人放言“银行靠的是存、贷、汇,支付不重要”。在消费互联网阶段,银行错失网络支付发展良机,缺乏与客户高频互动场景,让银行与用户越来越远,以至于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如果在这个阶段,试问银行得到了什么?那一定是清醒地意识到,错失过消费互联网发展良机的银行人不再愿再错过产业互联网。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1月11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路径在于以前端消费互联网带动后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在前端消费侧的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而后端,产业互联网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消费互联网的前端应用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正沿着价值链牵引后端生产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协同。
具体到银行领域,就是目前各家银行正在全力推行的全行数字化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显然科技将会起到绝对的引领作用。波士顿咨询的这个报告也指出,在消费互联网阶段取得优势的互联网公司在产业互联网阶段存在着巨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迅速从水火难容过渡到相互合作、平等竞争的关系中去了。可以说,目前产业互联网方兴未艾,银行还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新的赛道中扳回一城。
金融科技子公司:醉翁之意在酒,更在乎山水之间也
既然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于银行产业影响的不断加深,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然迫在眉睫,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是银行的组织架构。有观点认为:银行在消费互联网阶段之所以落后挨打,是因为组织架构过于庞杂,决策链条过长,很难跟扁平化的互联网公司抗衡。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银行不行,主要因为科技不行?》。
我很难说这样的分析没有道理,但我坚定认为决定银行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还是在金融科技。银行落子金融科技子公司是从2018年到现在,行业都在激烈讨论的话题,目前的玩家既有捷足先登的兴业数金、平安科技、招银云创,也有气势如虹的建信金融科技,更有北京银行、中原银行等新进者。面对如此高涨的声浪,对其发展前景也有质疑之声,甚至还有专家搬出了之前国外和国内大行成立科技类公司失败的案例来给现在的这股热潮浇冷水。
银行如此热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意欲何为呢?除了笔者上面分析的,为了应对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需要之外,一位深耕行业多年的观察家对此表示:银行落子金融科技子公司,一方面,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银行可以壮大自身的科技实力,满足本行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对外输出服务,扩大自身业务边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银行可以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形式,建立起能够更加适应市场化竞争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后续的全行架构调整探索经验,投石问路,正可谓,醉翁之意在酒,更在乎山水之间也。
由此,可见科技承担的责任除了业务数字化转型之外,同样也肩负起了组织数字化转型的重担,所以银行的组织架构先不先进,科不科学的关键还是在金融科技。
香港虚拟银行牌照:高度市场化的自由市场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纵观全球各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态势,英国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按照我们的逻辑来分析,似乎说不通。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发展迅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市场广阔,金融服务不充分,市场空间巨大,所以才能获得如此的发展良机。可英国作为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么他们发展金融科技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答案是英国的金融监管当局,来自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科技发展政策来推动英国金融业的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而现在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的发放,香港金融监管局也是从这个层面考虑问题。香港作为自由港,金融服务绝对处于饱和状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敏感,缺乏创新动力,监管当局正是看到了这样的问题,才会大力推进香港的虚拟银行发展。可以说,这是高度市场化的自由市场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都如此重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写在最后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发端于1580年的意大利威尼斯,发展至今,银行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前,银行的服务形态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这一切在出现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后却在发生巨大改变。
客户在逐渐线上化,服务的场景和产品也在逐渐线上化,甚至支撑服务的中后台也在线上化,这在之前的几百年的发展中是不曾遇到的,可以说银行正处在一个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当中,而在这其中,金融科技显然起着难以撼动的决定作用。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