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货币债券转移的过程。支付与交易相伴相生,支付方式的发展,离不开交易场景的延伸,也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交易场景的日渐丰富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推动着支付行业的不断跃迁。
在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等飞速发展的时代,支付已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功能,更是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入口。支付的价值,已经不再局限于支付本身。
回顾支付行业的发展,从90年代的手工操作结算,到目前包括人行二代支付系统、三方支付、银联网联清算等全方位的现代化支付体系,不论是支付工具的演进,还是支付监管的完善,支付行业可谓走过了三十多年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关于支付的零散的文章很多,但鲜有对支付体系历程的一个简明扼要的系统性梳理,因此本文把支付中的重要节点做总结梳理。
(一)九十年代的支付体系
1984到1993年这段时间,四大行逐步组建,但定位于专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主要是手工操作体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现金支付是主要的支付手段,其次是银行卡和票据。
银行卡方面,我国在1985年推出银行卡支付模式,1985年中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1989年工行发行“牡丹卡”,1990年建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发展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行发行“太平洋卡”,这段时间发卡以借记卡为主,信用卡使用量较小。
票据方面,90年代以来,央行建立了以汇票、支票、本票等票据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银行汇票和支票是当时使用最普遍的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支票主要通过同城清算进行处理,使用的范围较小,而汇兑,委托收款,托收付等支付方式的使用更为普遍。
1994年起,互联网开始兴起,银行信息化建设起步,同时四大行商业化转型,股份制银行涌现,政策性银行成立,支付结算业务趋于复杂,支付结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同城结算中,省级以上城市能够实现跨省票据交换;异地结算中,借助信息技术,各地银行间逐步实现联网操作,央行和各国有银行建立了统一的支付系统,异地联行结算得以实行。
(二)现代化支付体系与银联的成立
2000年左右,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各商业银行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跨行传送电子支付信息,还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若干ATM和POS机,构筑了现代化的支付结算系统。
2002年3月,为方便商业银行之间跨行交易结算,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
2003年8月,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正式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银联卡,提供了对于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之间的的跨行清算服务和代替收单机构针对商户和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收单清算服务。银联卡成为了连接不同银行之间支付清算体系的桥梁。
(三)电商时代与第三方支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交易场景出现,特别是小额、高频的交易场景需求开始涌现,国内支付行业迎来电子商务时代。然而,线上交易的买方与卖方之间缺乏信任及银行手工清算体系,制约了电子商务发展。
为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及银行支付结算效率问题,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2003年5月,淘宝网诞生,针对当时市场存在的买卖双方缺乏信任情况,2003年10月,淘宝网推出了“支付宝产品”,并提出虚拟账户概念,促使银行将人工清算改进为电子清算,确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自2004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2005年以后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进行登记备案;
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放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一批27家支付机构获发牌照,随后,支付机构数量迅速扩大,并加速进入银行卡市场。
据统计,自2011年4月底央行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央行总计签发了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在2015年8月份,央行注销了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
(四)移动支付时代
随着互联网从PC端向移动端演进,智能手机时代来临,而与之相伴的交易场景移动化,则促进了移动支付的诞生与发展。
2014年是移动支付发展最迅猛的一年。随着支付技术的不断进步,扫码支付诞生,二维码作为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的媒介能完美取代传统POS机的作用,虽然曾由于安全性等问题被央行叫停,但2016年8月,央行发布条码支付标准,二维码支付的地位得到了央行的认可和推广。
2014年1月27日,微信推出“微信红包”一夜走红,成功打破了支付宝一方称霸的格局,占据了继支付宝之后国内第三方支付领域第二大市场。
而一直占据线下POS收单市场的银联,也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中国银联在2014年的11月便宣布与苹果公司进行合作,当时苹果在其应用商店“AppStore”中就添加了银联的支付通道。而在2015年2月18日,由苹果公司研发的“Apple Pay”正式登陆中国。“Apple Pay”是苹果公司基于NFC技术的移动近场方案,然而缺乏用户数量与未能培养用户消费习惯,NFC支付功能逐渐沦为鸡肋。
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支付宝、微信依靠二维码支付崛起,实现“降维打击”,支付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银联和银行的压力可想而知。
2017年12月,在央行的指导下,银联与各商业银行共商共建的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高调诞生,试图在移动支付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同时人民银行协调了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各方,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了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借由便民工程,云闪付初步建成,现已经覆盖公交、地铁、菜市场、超市等十大便民场景。云闪付一周年之际,即2018年11月26日,银联正式宣布,云闪付APP用户数突破一亿,已经形成与支付宝微信三足鼎立的格局。
(五)直连模式与支付监管
新兴技术与传统支付业务结合,使非银行支付机构迅速发展壮大,2013年至2017年,支付机构处理的业务量从371亿笔增加到3193亿笔,金额从18万亿元增加到16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1%和75%。
支付机构利用掌握的客户备付金优势,在商业银行多头开户、多头连接,他们通过在各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与银行直连,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这种直连模式拥有低支付成本的优势,但这种模式由于支付机构的清算工作绕过了清算机构,从而暴露出资金流向不透明、资金挪用、违规资金清算等问题。
因而伴随着支付业务的发展,支付结算方面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
监管文件梳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2017〕217号)——继续深化无证机构整治工作;
《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2018〕281号)——加强市场风险防控,规范创新发展;
《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2017〕248号)——强化备付金集中存管,切断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
《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2017〕296号)——规范条码支付健康发展。
支付机构备付金监管文件:
2017年1月13日下发的《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实施集中存管,亦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2017年底《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强化备付金集中存管,规定从2018年起,1月仍执行当时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4月份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
2018年6月29日,人民银行再发《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宣布自去年7月9日起,再按月提高缴存比例,直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2018年11月29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8】238号),规定支付机构应在2019年1月14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也要实现100%比例的缴存。
(六)断直连与网联
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的直连模式,使得第三方支付公司事实上扮演着跨行清算的角色,央行难以掌握资金流向。断直连势在必行。
“断直连”一词来源于2017年8月份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
而“网联”的全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断直连”断的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直接进行结算交易的直连模式。从资金流向来看由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服务商--收单机构→商户的流向过程中加入银联/网联作为清算机构,变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网联(清算)--收单机构→商户”。
由网联/银联作为清算机构,避免第三方支付机构即做支付机构又做清算机构造成的数据‘黑箱’,使央行能够监控资金流向,从而避免出现洗钱、诈骗、私自挪用资金等犯罪行为。
在清理直连的时间安排上,自281号文印发之日起,各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机构间直连处理跨行清算的支付产品或服务,至于存量,281号文要求“应尽快迁移到合法的清算机构处理”;但综合此前人民银行支付司发的《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下称“209号文”)给出的时间结点,线上直连模式迁移至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的最后期限,是2018年6月30日。
2018年11月11日,网联平台当日处理跨机构交易笔数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为“双11”支付交易提供了平稳保障。
2019年1月,全部持网络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机构以及424家银行已接入网联平台,99%的市场存量跨机构业务已完成向网联平台的业务迁移。
在断直连之后,与支付密切相关的代收、代付通道以及四五要素鉴权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笔者曾在《九卦| 银行网络金融的“第二春”要来了?》一文中做过阐述,不再赘述。
总结来看,随着支付机构备付金100%缴存和断直连监管政策的持续推进,备付金红利的消失,给支付行业带来阵痛期的同时,也在推动行业向着更深度、更综合的方向转型,不少支付机构依托行业场景和深耕优势,将服务B端行业客户,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信未来的支付行业,将迎来大浪淘沙、生态重构的新局面。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