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科技发展历程
(一)发展背景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加快应用,金融行业风险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各种欺诈、跑路、圈钱事件不断发生。尤其在网络借贷领域,仅在2018年6月间,就有多达数十家P2P平台出现信用违约和跑路事件。金融科技应用在带来广泛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新风险,给金融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形势下,金融监管对科技的应用需求愈发凸显:一是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来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监管制度深刻变革,监管要求升级;监管措施更复杂,为应对不断升高的监管成本,各国监管部门开始关注和研究监管科技。二是从金融监管需求来看,金融监管机构需要通过科技应用来提升监管能力,降低监管成本;金融从业机构需要利用科技来满足监管要求,降低合规成本。三是技术方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为监管科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从监管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的应用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风险,行业监管面临更多的新型挑战。
(二)发展阶段
2014-2015年是监管科技发展的起步阶段。2014年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发布《创新工程,征求意见书》,第一次提到监管科技概念,将其定义为“运用新技术,促进金融机构更有效地达成监管要求”。其后,国际金融协会(IIF)将监管科技描述为“能够高效和有效地解决监管和合规性要求的新技术”。
2016年开始,监管科技在全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受到全球各个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相继发布促进监管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2017年1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金融科技监管白皮书》,专门提出了在应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方面的目标和原则。
二、监管科技全球发展态势
(一)近五年全球监管科技投融资持续上升
2013-2017年,全球监管科技在五年间的融资额增长了2.2倍,从2013年的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3亿美元。
图1 监管科技全球投融资情况2013-2017
从监管科技的投融资分布区域来看,美国和英国的优势十分明显。其中,美国投融资交易量占到全球的74%,英国的占比为10%,其他国家总共占比16%。
图2 2013-2017年全球监管科技投融资数量区域分布
(二)各主要国家的监管科技发展各具特点
从监管科技在全球主要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不同地区的金融行业发展水平和监管需求存在差异,所以监管科技发展的侧重点也各具特点:
美国的监管科技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更为侧重于研究和跟踪科技底层技术架构,并着重强调趋势前沿追踪。
英国侧重于“监管沙盒”的实践应用,鼓励并大力指引金融科技公司在监管科技领域创新,侧重建设“创新中心”和“监管沙盒”。
加拿大利用监管科技推动监管框架变革修订,成立专属科技实验室进行研究,侧重监管业务流程改造、监管框架修订和监管沙盒应用。
澳大利亚大力发展和推动监管科技应用实验,监管部门、独立的创新中心及监管科技创业公司联合组建行业协会,培育监管科技,开展监管科技应用实验。
新加坡成立了专业组织推动监管科技应用合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FinTech与创新组织(FTIG)来负责金融科技的政策、发展和监管。
表1 2017年全球监管科技主要公司国家分布表(单位:家)
(三)中国监管科技发展起步晚,但成长迅速
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监管科技起步相对较晚,与之差距仍比较明显。从上表可以发现,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能够跻身于全球监管科技领域的主要公司名单。但是,中国监管科技的发展积极性高,应用需求非常广阔。政策层面,国家给予监管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提出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作为丰富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2017年6月,《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金融科技(FinTech)和监管科技(RegTech)研究与应用。
同时,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监管科技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中心,正在建设反洗钱监测分析二代系统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银保监会将分布式架构运用于EAST数据仓库,将现场检查方案与大数据相结合;证监会运用大数据分析打击内幕交易,使得线索分析处理精准度大幅提升,线索来源大幅拓宽。
三、监管科技核心技术与应用
(一)监管科技核心技术
监管科技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API等五大领域。云计算为监管科技提供廉价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数据集中汇聚提供大规模的数据资源,提升监管工具的共享程度。大数据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高效实时的处理能力。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力,提升客户交互能力。区块链保证获取的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效率,保证业务合规性,同时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API有助于监管政策及合规准则的有效落实。提高监管的规范性,以最小扰动的方式进行监管。
图3 监管科技核心技术体系
(二)监管科技应用场景
监管科技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用户身份识别、市场交易行为监测、合规数据报送、法律法规跟踪、风险数据融合分析、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六大方向,每个场景都需要多种技术共同支撑,都会在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从业机构中进行广泛应用。
表2 监管科技核心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场景1: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发现和阻止可疑的交易行为
应用背景: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在“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客户尽职调查”(CDD)等方面,有着明确的监管要求。当前金融市场上,存在很多非客户本人操作的金融业务违规违法现象,如信用卡盗刷、用虚假证件开户等。
解决方案:一是应用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利用生物特征信息(如人脸、虹膜、指纹、声纹等)所具有的稳定性、不易复制性和不易窃取性,在建立账户和进行账务交易时加入生物识别技术,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用户身份识别能力。二是应用大数据比对技术。通过大数据比对,识别非常用地区转账、非常用设备转账等异常操作,对账户异常违规操作进行拦截,要求再次验证身份。
场景2:通过市场交易行为监控,发掘关联账户的异常操作
应用背景:为保护金融行业消费者和维持金融稳定,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洗黑钱、内部交易等行为,打击市场上存在的“黑产”和“违约”等侵占金融机构利益的现象。
解决方案: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关联交易数据的多维度、高频率、全动态实时分析,可以有效识别诈骗、集资、多账户操纵、票据虚开等违规违法行为。
场景3:通过合规数据报送渠道的数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应用背景:合规报告是监管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手段,高水准的数据报送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后,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数据报送内容的要求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需要面向多个监管机构报送不同结构、不同统计维度的数据。
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据资产管理提升合规数据报送能力。通过整合内部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增加统计维度,实现合规数据报告快速生成。报送规则以API的形式实现数字化,提升报送效率和真实度,并减少报送成本。
场景4:通过智能化的监管法规信息跟踪与分析,提升合规能力
应用背景:在金融行业监管不断提升和细化的背景下,监管法律法规密集出台,金融机构需要追踪最新的法规,还要逐条对比新旧条文间的异同。跨国金融机构还需要追踪所有业务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
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归档新发布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对比新旧文件的异同,最终生成跟踪报告。法务人员可以应用工具快速从海量法律文档中找到需要的条文字段。
场景5:通过风险数据融合分析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洞察
应用背景: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得到更多重视,监管的实现需要全面融合各个金融机构数据,进行整体性风险分析管控,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的数据很难及时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决方案:通过监管平台的建设运营,实现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在成员认证、接入管理、数据查询、索引记录、流通规则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有效汇聚和及时分析风险数据,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场景6:通过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在隔离环境中进行风险评估
应用背景:严格的金融监管条例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新业态的发展。金融创新既需要新技术的应用支撑,也需要有效的风险防控,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必须并重。
解决方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监管沙盒”,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交易场景,测试金融机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指标。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持续记录金融机构运行数据,评估系统风险防控能力。
四、监管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一)监管科技应用带来金融行业监管新特征
监管科技应用给金融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特征:一是更加敏捷化,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相关应用的快速部署,对错综复杂的数据组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二是更加实时化,能够实时监控各种指标数据,及时生成报告和解决方案;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及时处理风险事件,提高事中监管的效率。三是更加智能化,高效快速地识别风险,并对监管数据进行挖掘,释放数据潜力;智能掌握监管尺度,制定合规要求。四是更加标准化,实现监管数据的共享性和数据结构的统一性;对监管合规数据形成统一的标准,实现宏观监管和机构内部监管的统一。五是更加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报告数字化和合规流程的自动化,能够快速收集和分析处理复杂的数据,实现由了解客户KYC到了解数据KYD的转变。
(二)监管科技将在金融监管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
监管科技的应用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升监管能力,实时对监管数据收集、处理和共享,提前防范和感知金融风险,有效监测金融违规操作和潜在风险。二是持续监管创新,监管科技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更加丰富,能够有力推动监管规则、监管框架、监管方向的不断创新。三是增进监管合作,增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过渡;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科技公司之间监管目标的统一。四是降低监管成本,实现监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繁重工作带来的成本和人力的投入;金融机构减少合规成本。五是防范监管套利,监测监管漏洞和不合规业务,有效防范金融机构规避监管、牟取超额利益的行为。
(三)监管科技发展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认知层面,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行为驱动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二是政策层面,监管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有待提高,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加强,监管制度框架的衔接需要强化,监管适度弹性有待提高。三是产品层面,产品应用效果和数据安全能力还有待验证,需要关注数据高度集中后的泄露风险,以及技术与传统监管框架的融合问题。四是成本层面,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都面临系统更新的成本压力,金融机构系统和技术改造难度大、成本高。五是生态层面,国内监管科技专业公司的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监管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热炒概念,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发展监管科技的策略建议
1.统筹规划应用体系,优先推进行业标准建设:统筹规划监管体系框架、技术标准、保障措施等顶层设计;完善数据信息使用、数据安全、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新型信息化监管体系。
2.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开发新型监管工具和手段:积极探索新技术与监管应用场景的结合,加快监管工具和监管手段的研究;加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快速有效地推进新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有序开展监管科技的试点,进行持续创新。
3.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加强沟通研究、促进交流共享: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兴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引导和组织建立行业联盟组织,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链各方的有效合作和成果交流;增强与其他先进国家在监管科技应用领域的学习交流。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