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陆续公布2018年业绩情况,虽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依然保持较高增长,但是已披露业绩的10家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净利润仅为44.35亿,反而下降1%。
麻袋研究院认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拥有金融牌照,背靠银行、上市公司等大树,且不断增资扩股,但盈利增速依然乏力,主要是行业整体竞争加剧,合规成本及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导致。
一、 持牌消金公司如何展业?
2018年,各消费金融公司在不断优化线上移动端、线下网点扩张事业版图的同时,还积极与第三方流量平台合作获客,或者通过助贷、联合放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1)导流平台合作
消费金融公司展业时,首先想到的是与通过微信、QQ、今日头条、支付宝等流量平台合作,获取借款客户。该模式下,用户既可能在相关平台完成借款申请,如微信,也可能是互联网流量平台将用户推荐到消费金融公司APP端借款。
与线下拥有众多门店的机构合作也是一种重要的获客方式,特别是捷信。
值得一提的是,从股东处获得借款客户也是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客户来源,比如招商银行给招联消费金融推荐借款客户。
导流模式下,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是按照CPA或者CPS方式付费给合作伙伴,合作方一般没有风险控制能力,不承担借款逾期责任。
(2)助贷机构合作
据麻袋研究院了解,目前众多消费金融公司都在与助贷机构合作,从事消费金融业务,信用卡余额代偿就是典型的产品,如中银、河北中原、陕西长银、包银、杭银消费金融公司等都与维信卡卡贷合作,兴业消费金融与还呗合作。
与助贷机构的合作,消费金融公司较看重助贷平台的股东背景、风控实力、流量资源和技术实力,尤其是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还很重视合作方的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贷备案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部分头部消金公司对与有P2P网贷背景的助贷平台合作比较排斥。
此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一般要求助贷机构进行逾期资产回购,或者提供风险缓释金,有时,还要求有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增信,特别是保险公司担保。
在收费方面,助贷机构按推荐客户数量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该比例从1%-3%不等,具体取决于业务种类。由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本质上是做资金批发业务,成本较银行、信托相对较高,助贷机构获利空间相对有限。
(3)联合放贷
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想从事联合放贷的消费金融公司很多,但真正在做的并不多。
一是自有资金充足的消费金融公司,一般不愿意做联合放贷,除非有改善收入结构的需求。
二是要看与银行的谈判结果,包括出资、分润及风险承担的比例等。
三是联合放贷模式下,一般与商业银行合作,其中消费金融公司做风控,银行提供资金,获取固定收益。但对一些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在大数据风控方面尚缺乏经验和数据积累,较难获得银行信任。
二、 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实现降本增效
借助于大数据风控、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消费金融从营销获客、风险定价到贷后管理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具体来讲,招联自主搭建的“天网”风控系统,使用人脸识别、机器学习、大数据等人工智能领域先进技术,以消费金融场景为依托,构建了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风险管控能力,系统自动化审批率达99%以上。在极大地提升审批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审批的成本。
捷信消费金融2018年开始采用ALDI模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ALDI模式下,捷信直接培训商户店员或店长,让商户直接为客户办理产品分期,不再经过捷信销售人员。
消费金融公司向客户经理或中介机构提供移动审批系统或APP,指导用户在线申请消费借款,实现线下无纸化签约。有效解决了线下面签时,资料填写繁琐审核慢、门面租金高、人员管理难等痛点。
三、 业绩分析:分化严重、增速放缓成为关键词
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股东资金、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发行金融债及ABS。其中,融资成本从低到高为:股东资金、同业拆借、发行ABS、金融债、银团贷款。
部分成立时间较早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股东资金、发行ABS等方式以较低成本募资,获得较高利润,加剧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分化。
但是,从目前已经公布业绩的10家机构看,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增速必然大幅度下滑。麻袋研究院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拖累整体;
据麻袋研究院统计,与2017年相比,捷信、马上、海尔、中邮、海尔等消费金融公司保持高速增长,但是捷信仅增长5%,中银、苏宁、华融等消费金融公司更是下降(同比)59.3%、79%、88%,严重拖累整体业绩。
2. 行业整体运营成本增加
据麻袋研究院统计,2018年,招联、捷信等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净利润增长,部分公司甚至出现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负增长的尴尬境况,这说明各家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成本出现了大幅度增加。
据麻袋研究院了解,监管要求持牌金融机构风控不能外包,对于违规经营,监管给出了6张罚单,远超往年,迫使各家平台不断招兵买马、积极整改、加大研发和风控投入,再加上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参与消费金融业务,获客成本大幅度增加,种种原因导致整体营业成本增加,净利润增速放缓就不可能避免。
3. 战略布局决定业绩分化
麻袋研究院认为,战略定位过于保守也是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平平的主要原因。
最早成立的一批消费金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如捷信、招联。
与此同时,成立于2010年的锦程,九年以来净利润均未破亿,业绩乏善可陈。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2018年以前业务活动范围局限于四川省内,所覆盖的经营地区与成都银行基本重合,同时也在业务发展与获客上对成都银行有着极大的依赖。获客渠道主打“线下”,以成都银行营业网点与合作商户为主,线上目前仅有微信公众号及安卓版APP—锦囊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同属巴蜀地区的马上消费金融,成立时间虽较锦程更晚,但马上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在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2654%,净利润同比增长8757%,实现“火箭式”增长,2018年净利润突破8亿。
四、 行业乱象屡禁不止
1、高利贷
低借款利率、高逾期罚息等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当前的主流获利方式。一般通过逾期罚息、灵活还款服务费、保险服务费、提前还款服务费等多种名目收取费用,规避借款利率国家法定红线。
以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其向借款人发放的一笔本金为18000元、分24期以等额本息方式偿还的贷款,最终需还本金、利息及各种服务费31214.16元,IRR则高达59.28%。
2、砍头息
还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以“秒到秒扣”的方式收取手续费,在被借款人以“砍头息”为由投诉后,则返还了该部分手续费。
3、暴利催收
在21聚投诉年度排行榜上,有两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居榜首前十,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高利贷和暴力催收两方面。
由此可见,被称为消费金融正规军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乱象不断,亟需规范。
五、 总结
总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方兴未艾,但是短期来看,随着消费金融领域玩家不断增加,监管政策也越来越严格。
麻袋研究院建议各家消费金融公司要不断加强自身合规风险管理,息费收取方面坚守合规底线,不与714高炮等违法违规平台合作,谨慎选择线下合作渠道商,谨防诈骗集团伪装成渠道商或渠道商违规展业带来潜在声誉风险,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展业、加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最后,麻袋研究院根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绩、股东实力、发展潜力等多项指标对行业进行排名,其中捷信、招联、中银和马上消费金融四家为第一梯队。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麻袋研究院;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