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长期以来,银行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通过大规模设立分支机构、优化产品收益等方式,挖掘潜在客户,争夺其他银行客户,从而获得资产负债规模和盈利的增长。随着市场竞争的饱和,银行服务和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形势不断加剧,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

而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获得高速发展,银行竞争压力来源不仅包括银行,还包括各大金融科技公司。比如,国际上的PayPal、Apple以及国内的阿里、腾讯等金融科技企业,不仅引领了金融科技发展潮流,也推动了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升级改造。金融科技作为当前国际、国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趋势,已经在伦敦和纽约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受到的影响将愈来愈明显。在新形势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如何应对金融科技产生的影响,将对银行未来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产生决定性作用。

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负债影响机理分析

金融科技,起源于英文“FinTech”,主要是指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产物,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对原有金融功能和模式进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为更多人提供获取信息的渠道,降低金融行业的垄断程度,使金融与实体得到更有效的融合。通过金融科技可以使金融与实体经济在更多层面实现有效融合,提升金融产业链效率,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银行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向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这也是银行以往更多地被视为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共事业机构的重要原因。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银行也能够提供更有创新性和更好用户体验的服务,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因为银行通常是金融科技发展的“跟随者”,而非“领先者”,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银行首先受到的是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冲击,进而被倒逼进行科技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支付渠道向多样化、高效化转型。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线上支付无处不在。线上支付的发展,不仅增加资金流通的速度和规模,还提升了资金周转方向的不可预见性,导致银行面临的资金流动形势趋于复杂。这将直接影响银行资金管理的准确性,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

二是借贷向普惠领域发展。银行贷款由于门槛较高,通常只能惠及部分高信用客户,难以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推广。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借贷变得更为简单、便捷,更具有普惠性。例如,P2P企业通过在线交易撮合买方和卖方,完成了借贷业务的去中介化,能较好弥补银行贷款所不能覆盖的领域(P2P领先者以美国Lending Club和国内陆金所为代表,在该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推动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客户风险,并根据风险情况匹配贷款定价,使贷款惠及更大范围的客户(通常来讲,普惠金融在降低银行贷款门槛的同时,获得的贷款收益也将更高)

三是金融产品收益逐渐上涨。对投资者来讲,通常可以选择的投资产品有限,主要包括基金、理财、存款、股票等。而对于大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讲,首选是银行存款,其次是银行理财,获得的投资收益往往较低。金融科技正在改变这种现状,股权众筹平台、P2P借贷平台、金融超市等正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新型选择。这些高收益产品平台对银行存款和理财的替代效应将逐渐增强,迫使银行不断提升产品收益,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上涨

四是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随着移动智能设备技术的发展和价格的下降,越多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智能设备,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金融科技将使客户不受区域、时限等物理因素的影响,这将进一步加剧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推动银行各项产品和服务收费的下降

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金融科技将重塑客户金融行为和选择,进而颠覆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银行作为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将极其显著。在当前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

负债成本不断上行,净息差管理难度日益增加。银行追求利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低息吸收存款,高息投放贷款,从而获取利息差。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投资者可选择的更高收益率产品在逐渐增加,银行存款产品吸引力大幅下降,低成本负债流失现象加剧。同时,对于银行传统的贷款派生存款机制,将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而受到削弱。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将推动直接融资的大幅增长,降低银行贷款融资占比,抑制贷款派生存款的机制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剧低成本存款流失,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不断上涨。余额宝作为互联网理财代表性产品,因同时具备高收益性和高流动性,对银行低成本负债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2013年年中至2018年年末,尽管余额宝收益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银行活期和短期定期存款,其规模大幅增长266倍,期间最高达到近1.7万亿元。同时,受互联网发展影响,公募基金管理的货币基金净值规模年化增速高达44%,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增速,规模已接近9万亿元,均体现了对银行低成本负债明显的挤压效应。

为对冲负债成本上涨,维持净息差处于合理水平,银行被迫提升自身风险偏好,选择投放高收益类贷款。通常来讲,通过非银行渠道获取的贷款定价往往大幅高于银行贷款定价(银行直接贷款利率受到一定限制),但由于其具备更高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正迅速发展成为借款人的重要选择。在这样一个具有较高盈利空间的借贷市场,银行受净息差管理驱动,将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更多投放高收益贷款。从2013年开始,银行净息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出现企稳迹象,2018年小幅好转。2013年,股份制银行(选取八家排名靠前的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普遍高于2.2%,此后持续出现下降,至2017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平均净息差下滑58BP。2017年,股份制银行开始加大对高收益贷款(包含信用卡贷款、互联网渠道贷款等)的投放,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银行净息差下降的局面。2018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平均净息差同比上升2BP,净息差保持总体稳定态势。这反应了受负债成本上涨影响,银行净息差普遍出现下滑,从而促使银行加大高收益贷款投放,以扭转净息差下行趋势。未来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深化发展,存贷款市场竞争将日益严峻,银行净息差管理难度不断增加。(见图3)

金融脱媒化趋势加快,中间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金融科技通过降低各项金融交易的成本费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使金融脱媒化趋势逐渐加快。在金融脱媒化的背景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为中间业务收入是主要的金融交易成本(比如,跨银行间转账收费和银行办卡收费等),正是金融科技重点解决的金融交易痛点。总体来看,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占营收比重处于20%~30%的区间范围内,主要由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构成。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金融服务和产品数字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使客户对银行卡以及银行转账等需求大幅下降,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下降。

日间资金波动性加剧,流动性管理难度有所增加。银行日间流动性管理核心主要是通过预留备付金作为缓冲垫,根据头寸预报、汇报的数据,调整货币市场拆入、拆出的资金规模,保证备付金(备付率)处于合理水平。从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银行要防止备付出现过低的情况,保证备付金满足客户资金支付需求和监管要求。但从盈利性角度看,银行倾向于预留尽可能少的备付金,从而降低备付金机会成本,提高资产收益。所以,在银行备付金管理体系中,资金头寸预报、汇报的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金融科技推动着支付领域的快速变革,线下支付向线上转移,资金流动更趋复杂,对资金头寸的预报、汇报出现偏差的幅度和可能性均将加大,导致备付金出现过高或过低的可能性提升。此外,还将加大银行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难度,对传统静态现金流预测方式产生较大冲击,影响压力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流动性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以某中型股份制银行为例,受互联网支付渠道发展影响,银联备付金对该行存款影响大幅增加,单日波动幅度可超300亿元,显著加大了该行备付金管理难度。

业务发展不确定性增强,合规风险有所增加金融科技作为新兴领域,尚未有确定的发展路径和业务模式,导致银行相关业务发展不确定性增强,容易滋生出不规范的业务乱象。同时,当前金融科技监管存在较大的空白区域,监管基础设施和监管方式处于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使得发展金融科技面临的合规风险随之增加。国内P2P行业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应用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以及相应领域的监管空白,这不仅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运行,也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应对策略

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冲击将随着技术进步和年轻一代的成长而持续加大。因为金融科技更好满足了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并提升了客户体验,对传统银行服务带来了较大挑战。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为更好应对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银行应做到以下三点。

建立金融科技经营理念,深化与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作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数字化经营,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5月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实现数据驱动银行发展,体现了监管层引导银行重视数据,使用数据,向数字化经营转型的倾向。尽管当前大部分银行已经意识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并推出各类线上金融服务,打造属于自身的数字化银行。但受制于银行组织结构不适宜、专业人才缺乏以及核心IT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路上充满了障碍,使得当前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与十年前并没有本质区别。在充分认识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之后,重点深化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作,是发展金融科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深化与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已有的成熟技术和系统,对银行海量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客户潜在需求和喜好,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观点,进而为客户定制更符合需求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增强获客能力,整体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构建切实有效的智能风控体系,重点管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提升贷款普惠性,并推动负债成本上涨,从而扩大并提升银行追逐高收益贷款的路径和动力,使得潜在信用风险增加;同时,金融科技还将促使资金流动速度加快,流通渠道和方向分散,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提升。传统风控管理体系难以应对信用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只有基于金融科技构建切实有效的智能风控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智能风控体系应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找到化解新时期主要风险因子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利用金融科技建立用户风险画像,提升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防控水平和效率。利用内外部数据,建立精准的客户风险画像,通过分析其交易行为、舆情、经营、行业等数据,及时、准确地发现客户潜在的信用风险,并尽早进行化解和防控。二是强化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和预测。借助金融科技将数字银行、丰富的电子数据交换和基于云端的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处理好企业、个人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做到对现金流动的“动态监控”。三是警惕金融科技本身具有的特殊风险。主要有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算法失效及客户信息安全等问题。

积极适应并面向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引导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并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原银监会)等十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基本原则;此后,银保监会(原银监会)等四部委于2016年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框架。总体来看,随着金融科技面临的监管体系愈发完善和先进,银行作为系统性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合规风险,建立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积极适应并面向监管体系,发挥合规管理方面的头雁效应,引导金融科技合法、合规成长,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对未来全球金融竞争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对银行的盈利性、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不确定性等将产生较大影响,积极掌握、运用金融科技对于应对上述影响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4-01
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受金融科技影响,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得低成本负债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在线支付等交易方式使得银行日间资金流动性风险升高。这一系列影响倒逼银行进行科技改革以优化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改革从外部合作、风控、监管合规三方面着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