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未来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越来越成为银行业共识。然而,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处于金融科技布局初期,很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尚未掌握其中要领,发展金融科技仍停留在“眼球经济”阶段。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步伐,全方位推进金融科技布局,为自身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科技布局面临困境
一是战略迷茫之困。在金融科技布局战略上,有不少难题困扰着银行最高决策层。首先,对于“何时布局”,存在观念分歧。分歧焦点在进场时机的选择上,是“率先吃螃蟹”还是“后进搭便车”,两者各有利弊。前者能“抢占先发优势”,但试错成本较高;后者可“享受行业红利”,但机会成本较高。其次,对于“谁来布局”,存在主体分歧。一般来说,科技类布局由科技部门负责,但金融科技涉及范围广、流程多,业务部门必须参与其中。由于双方各有所长,在操作中各有偏好,分歧在所难免。最后,对于“怎样布局”,存在“点、线、面”之争。“点”上的布局,就是以单个项目或部门为焦点,实现单点突破;“线”上的布局,就是以某一板块(如零售板块)为重点,推动做大做强;“面”上的布局,就是举全行之力,开展全方位应用。当前,三种方式都有实践探索,尚无法评判成效优劣。
二是盈利周期之困。商业银行一旦开始布局金融科技,就必须面对盈利困境。首先,金融科技整体投入巨大,尤其在新技术研发上花费较高。其次,金融科技布局周期长、跨度久,考核周期内的投入产出不对等现象突出,这对于需要定期披露业绩的银行不利,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二级市场表现。最后,尽管长期来看,金融科技呈“边际利润递增”特征,但很多银行难以忍受金融科技盈利缓慢的事实,往往在见到盈利曙光之前便戛然而止,未能探索出有效的金融科技盈利模式。
三是合作方式之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正如火如荼,但合作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不少合作“重协议、轻落实”,未能在关键环节有所突破;其次,负责对接具体事项的部门不够明确,事务性磋商过多、流程繁琐、耗时太长;最后,在技术及数据合作上,互联网机构与商业银行分歧突出,表现为“前者不愿分享核心技术,后者不愿分享关键数据”,致使合作进程难以推进。此外,“合作成效如何评判、合作成果如何共享”也为双方所困扰。
四是数据应用之困。大数据是支撑金融科技应用的核心,如果没有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将无用武之地、云平台也将成为摆设。大数据应用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建模,在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待解难题。在数据采集方面,银行内部的数据量虽然大,但数据维度较有限、数据更新较缓慢,并且不同板块的数据未打通,数据割裂现象突出。在接入外部数据时,银行面临成本高、有效性低等问题。在数据处理方面,银行的数据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工具守旧、流程模糊,数据处理时间久、效果差。在数据建模方面,银行现行的基于逻辑回归的评分模型,不能很好地满足大数据特性,而业界最新的深度学习算法又无法立即投入使用。事实上,数据应用之困的背后,除了有技术障碍外,还有制度约束,比如,银行内部数据打通难,其深层次原因是板块间的利益之争。
五是合规创新之困。在科技驱动创新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找寻创新与合规的平衡点。首先,在数据使用上,现有法律尚未详细界定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使得商业银行在“运用哪些数据、如何使用数据”问题上拿捏不准。很多时候,尽管银行扩充数据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践中却很容易触碰红线。其次,在技术更新上,分布式存储发展迅猛,但在银行集中式存储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针对分布式技术的监管体系还很难推出,制约了分布式存储的规模化应用。最后,在产品创新上,受制于监管要求,很多创新仍停留在“半成品”阶段。比如,在《证券法》约束下,国内的“智能投顾”只能算是“智能推介”,其在买卖及调仓等环节仍需投资者参与,未能实现流程全自动运作。
六是激励模式之困。有效激励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目前银行业通行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一方面,行业存在“重考核、轻激励”的情况,在考核文化过重的氛围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组织内部存在“重前台、轻后台”的现象,导致后台人员在现行考核机制下不具优势,尤其是科技类、研究类人员受影响显著。
金融科技布局需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科技与人的关系。应当认识到,科技虽然能够代替部分人工,但科技无法取代人的创造能力。这就意味着,科技与人的关系,并非是完全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的关系。由此,处理好科技与人的关系,关键是要通过重构业务流程,推动科技与人在同一业务中“和平共处”,各司其职、各展所长、紧密配合,达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成效更好的展业目标。
二是科技布局与架构调整的关系。金融科技将在纵向上打破银行的总分支行架构,使其架构体系愈发扁平化;同时将在横向上重构银行的前中后台功能,使其组织功能更加综合化。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商业银行的架构体系过于庞大、组织功能过于细分,这与金融科技的优势特性形成鲜明冲突。当前,在处理科技应用与架构调整的关系问题上,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拿出两全之策,既能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又可以使组织架构免受剧烈冲击。
三是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联系紧密。一方面,两者相互促进,科技创新能够倒逼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则能加速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两者亦有主次之分,机制创新是主要矛盾,科技创新是次要矛盾,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着力解决好机制创新难题,通过深化机制改革支撑金融科技布局。事实上,行业实践表明,如果忽视机制创新,一味强调科技创新,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四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在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和科技公司的角色不再固定,而是呈多元态势。角色变化带来的是合作模式的变化,当下,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要着眼长远反复权衡利弊,在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防止出现排他式的“闭门造车”。
全方位推进金融科技布局
一是更具综合性的战略规划。商业银行要基于“三立足、三坚持、四并重”原则,综合制定金融科技布局战略。“三立足”就是要把立足国家战略、立足民众需求、立足自身发展相结合,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力,通过制定实施“金融科技+”行动计划,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目标。“三坚持”就是要始终坚持面向时代潮流趋势、面向行业生态格局、面向国际技术前沿,深刻把握物联网时代发展方向,深入分析金融科技生态特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四并重”就是要做到科技应用与人员使用相并重、科技布局与架构调整相并重、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相并重、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并重,推动科技与人、科技与机制实现深度融合。
二是更加市场化的布局理念。无论是自我创新,还是合作布局,商业银行都应坚持市场化原则。要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建立顶尖科技人才市场化选聘制度,加大内部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力度,推行重要科技岗位A/B角运转制度。要坚持市场化项目运作,在董事会层面成立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委员会,视自身情况选择性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高标准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在机构内部成立金融科技创投基金、推动前瞻性科创项目孵化应用,推进研究部门市场化改革、加快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要坚持市场化评价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为评价导向、建立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标准,将解决基础性、技术性、应用性难题作为评估科创成效的落脚点。
三是更具协同力的组织架构。横向组织架构上,各部门都要以用户为中心,理清金融科技时代下的新型银客关系;坚持统一服务标准,重新构建适用于金融科技的新型服务流程;着力穿透组织藩篱,联合建立基于金融科技的业务协同架构;彻底打通内部数据,共同开发符合用户需要的金融科技产品。纵向组织架构上,总行要理清分支行在金融科技布局下的新定位,把金融科技对分支行组织架构的冲击降到最小,充分激发分支行在场景拓展、客户维护、新技术试用等方面的优势。分支行要深刻领会总行关于金融科技的决策意图,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通过模式创新,推动人和科技在同一业务流程中无缝衔接。
四是更富创造力的人才储备。积极构建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人才队伍,有针对性、结构化地提高科技人员比重,更加注重补齐数据分析应用、大数据建模、云平台搭建、加密算法开发等关键技术的人才短板。逐步搭建复合人才体系,加强前台人员技术应用培训、中后台人员业务拓展训练,打通前中后台人员轮岗交流通道,形成前台懂技术、中后台懂业务的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储备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少数”人才,设置首席数据官、数据/技术总监等职务,增强数据统筹调度协调性,提升核心技术战略布局能力。更好地发挥研究类人才特长,畅通研究成果转化渠道,激发研究成果应用成效。
五是更具灵活度的激励考核。坚持“激励当先、考核跟进”的制度设计原则,采用包括薪资、福利、职位、地位等在内的多种激励方式,加大针对科技类、研发类人员的激励力度,探索实施金融科技子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要制定契合科技与人协同运作的考核体系,推动“短周期考核”向“长周期考核”转变、“单项指标考核”向“客户综合贡献度考核”转变。着力改革制约前中后台一体化运作的考核模式,基于项目制运作考核“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综合绩效。合理调整中后台部门的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推进成本部门向盈利部门转变,推动长期作为成本中心的数据管理机构、科技研发机构、金融研究部门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权责利对等”的考核激发中后台活力。
六是更富包容度的创新氛围。在组织内部培育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建立支持创新的内部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员工开拓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培训和创新知识学习,制定组织内部创新奖励计划,设立创新失败后的“尽职免责”制度。积极构建灵活性强的风控体系,建立风控与创新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良性机制,基于金融科技推进面向长尾客户、小微客群的风控模式创新。加大创新成果的对外宣传力度,做好突出性创新成果的宣传展示工作。
七是更加高效化的合作方式。着力畅通对外合作渠道,成立专门对外合作机构,不断优化“技术条线搭台、业务条线跟进”的对外合作路径。力争形成看得见的合作成果,将“合作成果能否落地”作为“对外合作是否有效”的评判标准,进一步明确打造拳头产品、扩大品牌影响的合作抓手,积极推动合作成果可复制可推广。建立广泛深入的长效合作机制,树立开放式合作理念,在对外合作中加强总分联动、加快专项授权向分行倾斜,完善板块、条线、部门参与外部合作的激励机制。
八是更富实操性的应用模式。面向后台打造科创孵化平台,巩固后台技术部门的科创研发主力军地位,加大科创专项支持力度,拓展科创成果转化路径,促进孵化成果落地见效。面向前台打造科创应用平台,明确前台的科创应用主力军角色,找准核心技术与前台板块的契合点,面向零售板块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平台、面向公司板块打造“移动互联+区块链”应用平台、面向同业板块打造“金融云”服务平台,推进各大板块与关键核心技术深度融合。面向市场打造科创赋能平台,坚持以“科创提升中收”为发力点,扩大科创平台开放范围,打通自研技术输出渠道,推动基础科创免费共享,加强重大成果增值应用,依靠科创全力推进“赋能银行”建设。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