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腾讯,正在朝着成为一家投行和金融控股集团的路上狂奔。
当腾讯不如预期的2018年财报让市场大跌眼镜,其中有两个超预期的业务亮点出现了,但它们都跟金融相关。
一方面,投资与并购成为腾讯扩张的一大路径。财报显示,腾讯投资了逾700家公司,超过100家公司的每家估值达到10亿美元,其中包含了60多家已经上市的公司。有数据统计,腾讯2018年花了2700亿人民币去投资;
另一方面,腾讯“其他业务”在2018年收入录得同比增长80%,这一块主要来自金融科技及云服务。
不过,这种扩张模式还有很多问题待解:这种高增长能持续吗?腾讯金融如何摆脱低利润率?
而当金融服务收入成为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最大亮点之一,这是金融的胜利,还是互联网的悲伤?
金融业务大扩张
腾讯的金融科技版块(下称腾讯金融),包含了理财(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和财付通)、证券(腾讯微证券)、创新金融(一生保、腾讯征信、腾讯云、腾讯区块链等)等。
其利润来源是以微信为切入点,从不同业务层面覆盖传统金融机构较难触及的小微以及C端客户。最大特点之一,是所有牌照均使用微信支付作为核心支付解决方案。
在2018年,腾讯金融业务有不少增幅可观的数字。在财报中,“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金融科技及云服务。
先来看支付。2018年日均总支付交易量超过10亿次,2018年,腾讯的商业支付收入同比增长逾一倍。
在理财与贷款服务上,2018年底,理财通协助管理的客户资产超过人民币6000亿元,理财通累计用户达1亿;微粒贷贷款余额实现迅速增长。
在金融云领域,腾讯2018年进一步扩大了在金融及零售等其他重要行业的业务。腾讯称,“已成为中行、建行及招行等头部银行的首选合作伙伴。大部分的头部互联网金融和保险公司是我们的客户。”
腾讯金融收入具体来自哪里?
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向商户收取商业交易手续费;二是向用户收取提现费用及信用卡还款费用;三是向金融机构收取分销金融科技及云产品(例如「微粒贷」及在「理财通」平台提供的财富管理产品)的服务费。
利润率“维持同业最低水平”
在游戏等业务受冲击的预期之下,腾讯金融在贡献腾讯营收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但腾讯金融利润率之低,对整体贡献目前看还有限。
腾讯金融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于交易佣金费用。“鉴于运营利润率低于以消费信贷为主的竞争对手,我们预计腾讯支付业务的利润率将维持同业最低水平。”S券商评价。
G券商指出,腾讯金融等B端转型起步,前景仍需观察。截至2018年中,财付通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85.4%,财付通用户数量增速未来将有所放缓。
该券商还预测,腾讯金融业务(不包含云服务)2018年~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55.3%、26.3%、12.8%,收入增速在2019~2020年将出现较大的降幅。同时,由于获客难度增大、竞争格局未明,未来毛利率将有所下滑。
J证券分析,腾讯在高附加值的金融业务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对手。
“在央行重视金融风险、提倡互联网金融机构缩表的情况下,腾讯的谨慎是有道理的。但是,缺乏高利润业务,却让规模庞大的其他业务收入很难贡献实质性的利润。”
腾讯表示,“在金融科技方面,将推动支付产品开发的创新,增加新的支付使用场景。同时,会扩展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及产品组合,以满足用户的财富管理及财务需要。在云服务方面为金融等不同产业提供定制解决方案。”
不过,第三方支付收入的增速会不断放缓;腾讯正在拓展包括金融支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业务,在这些领域已经存在强大的竞争对手。
是否对金融预期过高?
在互联网金融严监管背景下,腾讯金融的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开始强化B端业务。
不过,想要打通B端,难度巨大。论是京东、滴滴、唯品会,都有自己的金融平台,对于如此庞大的体量来说,腾讯获得的一部分支付服务费用,未来空间有限。
腾讯怎么办?
国金证券认为,腾讯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弥补备付金上缴所损失的利润:第一是减少支付补贴;第二是向微众银行等合作伙伴收取更高的服务费或利息分账;第三是积极开拓高利润业务,例如基金分销、消费信贷乃至中小企业贷等。
然而,在移动支付市场,腾讯面临着蚂蚁金服、银联等众多竞争对手。
“我们估计,即便到了2021-22年,互联网金融业务也不可能成为腾讯的主要利润来源,因为竞争将一直非常激烈。”
一边是市场并不看好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的空间,另一方面却被腾讯寄予厚望。
2015年开始腾讯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一路攀升,从2015年的5%上升到2018年9月末的25%,其收入也呈10倍增长。腾讯曾说,对金融科技未来的收入期望是达到总营收的40%。
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腾讯内部在其他业务地位依然稳固来看,腾讯在金融领域是否应该抱如此大的期望?
目前的腾讯金融不独立不拆分,对其发展和主动接受监管也是一个大的制约。或许,腾讯应该重塑金融的地位了。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