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认为是开放银行元年。传统银行越来越多的寻求与金融科技新贵开展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强与其他垂直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改进客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探索自身的开放之路。
基于当前开放银行实践,亿欧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以API技术为手段,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聚合更多生态场景,为用户提供无感、无缝、无界的金融服务体验。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银行网,作者是南京银行网络金融部梁晓欣,以下是精选分享:
2018年以来,伴随着金融科技创新、银行业务转型的发展,数据共享、开放银行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有文章将2018年称之为开放银行的元年,部分金融同业已公开发布开放银行的产品,开放银行概念进一步升温。南京银行作为开放银行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其有自身的思考和理解,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南京银行对于开放银行的思考与实践。
一、开放银行的历程和我行对开放银行的理解
(一)国外开放银行发展历程
开放银行的概念源于英文Open Banking一词,在国际上,其最早由英国和欧盟提出,这两个区域是开放银行发展的先驱者。
1.英国开放银行实践
在国际上,英国对于开放银行理念的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根据英国CMA发布的零售银行市场业务调查报告,大中型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支配地位,无需努力即可获得并留住客户,限制了英国金融业的市场创新和客户体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当局主导,以促进竞争、改善客户权益、打破大银行垄断为目的,英国采取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一些列改革措施,大力推动金融机构之间以开放数据发展金融业务,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标准接口获取客户数据,个人及小企业用户拥有更多的金融选择,客户体验显著提升。
2.欧盟开放银行实践
欧盟开放银行肇始于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其于2015年11月发布《新支付指令》(Payment Service Directive2,简称“PSD2”),该法案纳入两类新兴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并制定支付账户开放规则,规则要求银行必须把用户账户、交易数据开放给客户授权的第三方机构。PSD2要求欧洲经济区各国必须在2018年1月之前将PSD2转化为法律,这为欧盟的开放银行提供了立法基础。2016年,欧盟退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通过赋予欧盟居民对个人数据的更多控制权,对包括银行在内的网络安全、数字经济提出严格监管和禁区,同时对违反条例行为规定巨额处罚机制。为欧盟开放银行的规范有序发展和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提供保障。
欧盟和英国的举措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西班牙、美国、新加坡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开放银行[注1]。
3.法国巴黎银行开放银行实践
法国巴黎银行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业银行,也是南京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其提出的BAAS(Bank as a service)模式是一种更加激进的开放银行模式:银行作为底层服务商,封装自己的产品、服务和金融能力,通过第三方合作平台服务到客户。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不直接面对客户,通过向第三方服务平台上输出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借助其去拓展客户、增加交易。
(二)国内开放银行发展历程
在国内,明确提出“开放银行”一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围绕着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的开放所进行的实践却早已有之。我们认为,开放银行是信息网络化、数据化以及客户行为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的开放经历了从线下到线上,从运营线上渠道到运营线上客户,从本行物理网点、网站、APP到第三方网站、APP的过程。按照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银行提供的将不仅是一个个具象的物理网点,而是通过把自身金融产品、服务以及科技能力等与合作平台、场景嵌入融合,为用户提供更易触达、更易使用、体验更佳的一整套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三)我行对开放银行的理解
国内监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对于开放银行的初衷和理解上目前是存在差异,对其定义各执一词。但总体来说,开放银行致力于“银行的金融能力以及金融数据开放和共享”这一核心要旨已是业界共识;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的目标基本一致。
围绕着“开放什么”与“向谁开放”,“为什么开放”,开放银行的核心问题主要有几点:
第一,开放的内容是什么?
开放的内容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是技术能力的开放,以提供硬件、网络和计算能力(Cloud)为主要展现形式,国内以互联网领域的阿里云、腾讯金融云;银行领域兴业数金的云服务、南京银行“鑫云+”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等为典型代表;第二层是业务能力的开放,包括将Ⅱ类Ⅲ类账户体系、聚合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等业务能力开放;第三层是数据层面的开放,包括公共数据的采集加工、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欺诈模型和信用风险模型等。
第二,通过什么形式开放?
国内开放银行通常提及的都是线上模式,包括线上API、SDK、H5等。但根据我行发展实践,我行认为,开放银行也应包括线下模式的的金融产品及管理能力的开放。国内对于开放银行的宣传和推广形式主要是以技术形式进行的,无论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还是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首先都是一个技术概念,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形式,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程序更加便捷的嵌入合作方自己的应用程序和场景,使银行可以直接通过合作方的应用场景获取客户及数据,并直接向客户提供有效便利的金融服务。
第三,开放的对象是谁?
从当前实践来看,开放银行服务的直接对象主要是企业及同业客户,对于个人客户金融服务的开放多通过B2B2C的形式间接来实现。在开放银行中,会同时存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两个角色,两者之间如果能达成一种互利的状态,开放银行的服务逻辑即可成立。
就向企业开放而言,开放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对大型综合性互联网平台、行业垂直性领域平台及供应链领域上下游企业:大型互联网平台需要对其海量互联网用户提更丰富的金融属性服务,以达到构建生态闭环的目的。典型的例如蚂蚁借呗、腾讯微业贷、京东理财等,与此同时,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和场景优势,强化经营长尾客户的能力,两者互为开放关系。行业垂直性领域常精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或服务,但在进行业务综合化延伸时受制于金融能力缺乏,且无法自身解决,因此需要依赖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典型的场景是银行提供收单、聚合支付、账户存管等服务。而供应链企业的业务特点则决定了,其有大量的上下游客户支付结算、信用证业务、票据保理业务需求。
随着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大型互联网企业已经意识到,金融业务领域是强监管领域,没有金融牌照很难深入扩张业务,即使获批相应牌照,后续对于资本金等要求都将制约其发展速度,各大互联网企业逐步由金融业务模式创新转向金融科技创新。2018,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从做金融到做科技的转变。以金融科技为媒介,让金融机构参与到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与金融机构资产方、资金方的关系,完善平台整体金融生态,推动开放银行与B端客户之间合作。
就金融同业领域开放而言,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金融机构,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银行的发展面临人才匮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风控能力欠佳等困难,导致客户服务方式单一、新产品研发能力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在直接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对话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小银行由于自身发展压力,迫切需要有领先的机构向其提供理念、技术、能力上的支撑。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的特点决定了城商行板块、农商行板块之间彼此的竞争较少,同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较为频繁,一些较小的银行更乐于在金融能力的提升上与比较领先的城商行进行合作。因此,加强同业合作特别是优势金融机构的合作、抱团取暖、协作共赢,才能够弥补中小银行自身的短板,快速积累经验,降低试错成本,取得较快发展。
第四,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目前国内的开放银行的各类交流研讨中,谈的比较多的是前面的几个问题,如何开放、开放给谁。但对于为什么开放,开放之后究竟能给银行带来什么价值,却言之甚少,更多的停留在理念层面。主流的观点是,开放银行主要是为了提升银行在未来的竞争能力以及为数字化转型做准备。但由于这一概念近期市场热度过高,也不乏跟风炒作的情况。
二、南京银行的开放银行实践
(一)南京银行开放银行的肇始:服务及流程线上化
按照前述国内银行的开放阶段,南京银行的关于开放银行的实践同样围绕这几个阶段展开。2005年到2014年,南京银行经历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直销银行的上线,基本完成了业务线上化的阶段。特别是2014年直销银行的上线,是南京银行开放性发展的重大节点,自此我们开始尝试开展线上客户的经营工作,并推出一些开放性质的服务,例如与南京银行途牛旅游网深度合作设立国内首家旅游保证金等。
在此之后,随着金融能力的开放理念进一步清晰和具体化,南京银行开始通过SDK、API以及H5等方式进行账户、支付及投资类业务的输出,内部我们更多称之为综合性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金融科技,并未明确使用开放银行一词表述,但其本质和内涵与现在所说的开放银行基本一致。目前我行与互联网头部企业“BATJTMD”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关金融能力的开放合作,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支付、消费信贷、云计算、ⅡⅢ类账户运营等领域。
(二)南京银行开放银行的延伸:搭建金融同业合作平台
在与金融同业合作开放方面,南京银行2015年主发起设立由中小银行组成的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乐部。俱乐部的成员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目前涵盖了148家成员单位,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
俱乐部以“协同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为宗旨,以“自愿、平等、开放”为原则,旨在推动成员间业务合作,搭建业务合作平台,推进成员间客户、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优势互补;俱乐部目前下设8个推动成员合作的专设机构[注2],致力于帮助中小银行形成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案。从最初在金融资产管理投资领域的合作,后来延伸到风险管理、账户管理、科技金融、消费信贷等领域的合作。例如:在资金投资领域,我行与超过100家的俱乐部成员开展了资金联合投资项目,借助南京银行专业的债券投研能力,帮助各成员行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南京银行已与俱乐部20多家成员行开展了线下消费金融业务合作,与14家成员行开展线上贷款业务合作。我行开放了从产品、流程、制度、系统等全方位业务能力,帮助成员行从无到有的建立起消费信贷能力。
在这种开放合作模式之下,范围不局限于南京银行与各成员行之间,成员行之间也彼此提供所需要的能力。这种同业之间的金融能力开放共享模式,取得了很好的业界口碑和实际效果。
(三)南京银行开放银行的进阶:构筑开放基础设施
在与外部互联网企业和金融同业的合作中,我行发现,科技能力短板是制约银行业务开放的一个重要掣肘。特别是面对金融业务的线上化、交易的高频化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强大的IT系统的支撑,金融开放合作无从谈起。为此,2017年南京银行联合阿里云、蚂蚁金服创新提出建设“鑫云+”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以下简称“鑫云+”互金平台),以“开放、链接、赋能”为核心理念打造与实体经济、金融科技企业深度融合的共享生态圈。“鑫云+”平台提出了“1+2+3N”的业务合作模式,打造N场景、N法人、N业务的生态合作体。我行整合了阿里、蚂蚁的强大云计算能力,俱乐部成员行之间的丰富业务场景,把“鑫云+”互金平台搭建成一个连接者——一边连接数据,一边连接金融,畅通连接带来无限创新可能。“鑫云+”互金平台专注于技术和服务的共享,协同广大中小银行一起共同拥抱互联网。在业务数据方面,一年以来通过“鑫云+”互金平台全年累计发放300多亿元,授信笔数超600万笔;“鑫云+”互金平台日均处理贷款发放峰值高达80多万笔。为南京银行及俱乐部成员提供了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三、对开放银行发展动因及意义的思考
在经历了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直销银行、P2P等一系列新金融概念和实践之后,我们发现,无论科技如何叠加、外在形式如何改变,这些业态的核心和本源仍是金融,经营金融业务就必须遵守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律,切实回归金融本源。开放银行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应借鉴前述新金融业态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无论形式上如何创新,金融本质和核心不能改变。
(一)不同主体发展开放银行的动因各有不同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开放银行的目的。就发展开放银行的动因而言,外国的银行及监管的动因在于: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基础上避免数据被大中型银行垄断,并避免由于这种垄断产生的市场竞争力及社会效率的降低。在国内,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2018年几乎同时提出金融科技的概念,强调其不经营金融业务,而是通过开放科技能力,为金融赋能科技。其动因主要是监管层强化了对于金融从业者的规范性专业化要求,于是,缺乏专业牌照的互联网企业寄希望于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更加深入的介入金融领域,扩大自身业务版图。对于银行而言,发展开放银行的动因主要包括应对新金融时代市场转型、适应客户自主行为的变化、借助第三方的优势提升自身能力等。在此我们将其概括为“主动拥抱未来”、“被动接受挑战”以及“单纯跟风逐利”三种类型,并对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1.主动拥抱未来型
正是因为看到开放银行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然模式,一些商业银行将发展开放银行提升至战略高度,这是在“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无处不在”的理念根植之下,开放银行发展的终极归宿。这一动因看到了银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等使得开放银行本身没有跳出银行服务客户、经营客户以及创造价值等理念,开放银行本身就是银行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完善的开放银行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各家银行应结合自身特色业务开展特色化经营,方向一旦确定即持之以恒、耐心坚实的走下去。
2.被动接受挑战型
囿于规模、资金、技术、人才、核心牌照、业务范围等制约,部分中小银行仅凭现有的物理网点及业务经营,很难参与到当今金融脱媒时代下的市场竞争中。其为了在开放银行的滚滚浪潮中分得一杯羹,不得不被迫卷入这场战争。这种动因之下,可能会创造大量的商机,开放银行的各参与方特别是接受方将就此获益。
3.单纯跟风逐利型
在市场热点化的情况下,也会存在一些金融机构,依托银行天然的资金优势,参与开放银行单纯是跟风趁机捞一把快钱,对于开放合作的业务模式和内容不加评析,盲目逐利,甚至试图通过概念炒作直接实现弯道超车。持这种动因的金融机构应考虑好自身的发展定位,避免对部分业务的低效甚至无效投入,造成资源浪费,错失发展良机;对于已实施的业务,应进行有效反思及回溯,及时纠偏止错。
(二)开放银行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开放银行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通过将用户、银行的服务及商品的提供者开放在第三方平台上,搭建平台化场景化金融服务,全方位评估用户的真实状况,为金融决策提供参考,精准的满足用户金融及非金融需求。通过多维度的数据集合、数据关系的不断变化,强化数据的整理、分析、消化、运用能力,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三)开放银行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普惠金融的目标在于提升中低收入阶层以及民营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而该部分群体恰恰非银行传统标准界定的“优质客户”,传统银行对其服务的意愿不强。开放银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长尾客户,打通了信息数据之间的多维度交换与共享,促进金融服务全面均衡的发展,同时,多维度的精准数据推送及校验可以有效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对我国开放银行监管政策的思考
与国外开放银行发展的驱动力不同,我国开放银行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市场竞争这把双刃剑推动着越来越多的银行进行开放。开放银行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银行技术的升级改造、对信息主体的身份验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这些都是开放银行未来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开放银行在监管政策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监管政策方面,就我国开放银行实践来看,面临着如下问题:
第一,开放银行的定义和边界尚不清晰
开放银行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其尚无明确定义。开放银行连接银行与机构,涉及到服务提供方、技术实施方、交易发起方等众多主体,各方参与者在其中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在多方主体获取数据的前提下,该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何方,其他参与方采集、开发、利用该数据的边界和规则为何?
第二,对部分业务开放的禁止性规定与业务开放初衷有一定冲突
以近期较为热门联合贷款为例,在客户本地化上,部分区域监管明确禁止区域性银行的资金跨区域,这与互联网的无边界服务理念相悖;在风险能力自有上,优势银行具备开展联合贷款所需的风控能力,部分中小银行正是缺乏该等核心能力而无法开展业务,需要优势同业的开放和输出,但监管规定开展联合贷款又以具备这样的风控能力为前提。此类矛盾有可能会影响业务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部分业务领域的监管配套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以账户支付领域为例,账户支付账户认证等功能是金融能力开放的一项重要基础,但目前并未有很好的账户跨行归集的通道,在断直连的大背景下,原先参与机构不断减少,造成整个业务流程的体验不断下降。基础的配套设施无法支撑业务良性发展。
(二)对于开放银行监管政策的建议
开放银行的兴起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为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监管政策的支持是开放银行的发展的制度保障。对开放银行监管政策而言,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开放银行指引,引导开放银行业务合规发展。
在我国,对于开放银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和实践仍处于初始阶段,其定义尚不够清晰、各参与主体的在不同角色下的权利职责等有待明确。建议在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初期,监管机构能以鼓励的态度让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建议监管下发一些指引性的文件政策,但不建议下发过多的具体和细致的禁止性规定,避免限制各参与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不利于我国开放银行的长远发展。由市场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指引的重点可以集中在在信息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领域,建议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例如《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对于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去约定参考这些标准,留有一定弹性的空间,鼓励数据共享,支持开放银行业务发展。
第二,健全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整个行业开放水平的提升。
开放银行业务涉及众多参与主体,明确各方对外开放和引入开放的统一标准至关重要。数据标准化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共享的范围和边界、技术平台的安全标准、数据共享的规范标准等。针对当前开放银行发展实践中,数据标准不一、安全技术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监管设立数据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共享标准,减少银行、第三方公司等参与机构的额外成本负担以及投入浪费,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系统的互操作性。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开放银行发展效率提升。
这里的基础建设主要指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底层平台的建设前期具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又是业务和数据开放的主要载体,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核心利益,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这类由商业银行作为开放银行直接参与主导方会存在比较大的信任问题,在推广上会遇到一定障碍,特别是银行向金融同业开放面临着一定阻力。建议监管出面建设基础性的共享机制和平台,提供标准性服务,或者监管由监管提出相关的云计算平台、风险模型的标准和规范,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开放银行发展效率提升。
注1:2016年,美国花旗银行在全球推出CITI开发者中心,开放了7大类API接口,用户不仅可以使用花旗银行海量的数据,还可以利用API模块搭建自己的金融服务程序。西班牙对外开放银行(BBVA)是全球第一家以商业化运作开放API的银行,很早就确定了平台发展战略,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实现双赢发展,BBVA一共开放了8大类API。在亚洲,新加坡星展银行走在了开放银行发展的前列,2017年底推出了API平台,共开放了155个API,包括转账、支付、奖励等,2018年5月,星展银行提出“Livemore,Bankless”发展战略,追求更简单、便捷的银行金融服务,节约客户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注2:金融市场专业委员会、零售金融专业委员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公司金融专业委员会、小微金融专业委员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及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
推荐阅读:
拥抱金融科技,共建开放银行生态圈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开放银行大势所趋,生态圈构建正当时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打造开放银行体系,百信银行未来走向平台化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