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定于2019年3月10日(星期日)上午10时30分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新京报记者:当前金融科技受到广泛关注。请问,未来央行在加强金融科技的规范和管理方面有哪些考虑?
易纲:有请范一飞行长回答。
范一飞: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兴起,为金融发展持续提供了创新的活力。党的十九大也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金融科技必将迎来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与监管体系建设,引导科技在金融领域合理运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去年底,我们又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启动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分析计划能力提供实践经验和相关经营借鉴。
首先,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助力疏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探索利用神经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降低信贷业务成本,提升信贷服务效率,推动融资审批更加自动化、产品营销更加网络化、风险识别更加智能化。
二是做好顶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惠民服务水平。针对信息系统多头连接、资金流与信息流割裂等问题,运用人工智能、开发API等技术,推动金融与民生领域信息系统总对总互联互通,实现金融在主要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推动数据资源融合运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针对实体经济供需不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利用安全多方计算、标记化等技术,加强数据整合与深度运用,提升数据洞察能力,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金融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四是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提高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高、传染性强、传播快等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金融风险科技管理机制,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提升风险探视感知和计划能力,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以监管促发展,总结试点成功经验,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谢谢。
金融科技作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立足于新理念、新政策,三者汇聚成的澎湃合力将重塑中国金融产业新生态。届时,亿欧智库研究院还将发布《2019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
2019年6月14日,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