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产业链的顶端都是玩金融。”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曾表示。
金融就如桂冠上的明珠,攀到一定高度的企业,都试图采摘。
不止是BATJ,2018年,TMD(头条、美团、滴滴)在明里暗里,都开始涉足金融。就连携程、去哪儿、小米、OPPO、360等小巨头,也纷纷布局。
巨头有怎样的金融野心?它们在谋定一局怎样的大棋?
百度追击
阿里有蚂蚁金服,腾讯有微信支付,而京东有京东数科。
百度无疑是落后的,它的金融业务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8年。
2018年4月,百度金融完成拆分,并引进19亿美元战略融资,启用新品牌“度小满金融”,实现独立运营。
度小满在2018下半年的宣传势头极为猛烈。
机场里、电梯内、网络视频中,都能看到度小满的身影。
最值得关注的是,百度在今年春晚推出了“撒币”活动,声称斥资9亿发红包。
但红包雨之后,其实际转化情况却受到质疑。
“我们接了度小满的流量,本来以为当晚会大爆发,但实际上只是略微提升。”某公司的流量负责人透露,当晚的反馈数据,并不令他满意。
业内将流量表现不佳的原因,归结于“百度太贪”。
要参加红包活动,用户需下载百度的APP,但要集齐所有的卡,就要去下载百度旗下的其他APP做任务。
到了最后,摇到的红包,却要通过度小满钱包来提现。
这意味着,如果要充分地参加百度的红包活动,就需要下载很多个APP。
此举被网友们称为“雨露均沾”,结果反而导致流量分散,用户反感。
虽然春晚红包雨槽点满满,但值得注意的是,度小满的崛起速度惊人。
一位业内人士称,度小满将获取的流量分化,对用户排出了ABCD四档,对其推荐不同的金融产品。
“A档用户的利率比信用卡都低,是极高端用户,B档和信用卡用户持平,C档是利率24%以内的用户,D档是利率36%的用户。”该业内人士称,度小满对用户分层,并匹配不同的利率产品,这种做法极为超前。
利率分层,被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趋势。
尽管落后,但百度的追击速度的确惊人,不可小觑。
头条暗渡
除了BATJ中的百度在发力追击外,TMD的金融布局也越来越深。
关于今日头条布局金融的消息,从未间断。
2018年7月,今日头条偷偷上线了贷超产品“放心借“。产品介绍显示,它是将用户“推荐给正规持牌金融机构”。
但产品上线后,被媒体质疑“没有牌照、违法经营”。
5个月后,今日头条又上线了两款保险产品,却在一个月后主动下线。
2018年,今日头条的金融之路,走得磕磕绊绊。
但据媒体报道,今日头条正在申请“吾先分期”“轻栗分期”“字节付”三个商标,商标分类均含“保险、金融事务、货币事务、动产事务”。
此举,被解读为今日头条将再次冲击金融市场。
这个技术出身的巨头,似乎意识到在中国开展金融业务的规则。它开始招聘金融人才,并试图拿到牌照。
两位金融科技公司的高层都表示,头条的人事部门曾接触过他们,“头条正在搭建金融部门,试图让我加入”。
在头条旗下的官方招聘网站上,涉及金融的岗位就有14个,包括金融专员、金融策划经理、消费金融产品经理等职位。
另外,在众多招聘平台上,均可找到今日头条招聘金融人才的相关信息。
今日头条的金融野心,早就是“司马昭之心”。业内人士、猎头反馈和招聘网站信息,都透露出今日头条饥渴的金融人才需求。
一切只等尘埃落定。
滴滴布棋
今日头条还在暗渡陈仓,而滴滴的金融布局,已是板上钉钉,且布局深远。
其实,早在2018年年初,新流财经就曝出,滴滴推出了“司机贷”,资金规模在7个亿左右,月新增规模1亿。
但滴滴对此事,并未正面回应。
倒是有不少其他平台的金融公司,抓住噱头,推出了“滴滴司机贷”。
“只要提供相应的证件和文件,证明自己是滴滴司机,我们就可以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负责人称,他们推出这一贷款已有一年,针对所有大型网约车平台的司机放款。
一本财经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滴滴司机。有趣的是,他们均称,并不知道滴滴平台上有司机贷款,也未听说有同事申请过。
但是,对于滴滴平台上的“保险”产品,他们却是不胜其烦。
“每天都能收到滴滴平台推送的广告,比如重疾险、车险。”司机陈强称。
除了各类保险之外,滴滴在司机端还会销售各种产品,比如机油、轮胎。
可见,滴滴金融在司机端的变现方式,主要是贷款、保险和车用产品销售。
而在C端,滴滴的布局也不浅。
今年年初,滴滴“金融服务”板块,在滴滴出行APP端正式上线,提供八项金融服务,包括互助、汽车分期、车险、贷款、理财,等等。
2017年3月,有媒体称,滴滴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金桔宝”,它由华夏基金提供。
滴滴金桔宝自2018年6月4日进行了业务升级,目前刚刚重新上线,但有趣的是,产品的提供方,换成了中信银行。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滴滴的金融布局深远,司机端和C端都没放过,除了常见的理财、借贷和保险,还增加了汽车金融的部分。
美团收网
正在筹划上市的美团,在2018年9月的招股书中,披露了其金融业务。
招股书显示,美团支付及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是2016年该板块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团资产负债表上,向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14亿元,而向个人发放的相关应收贷款总额为7亿元。
业内人士推测,美团的金融业务,主要发力点在中小商户,主打产品为“生意贷”。
那美团的放款依据是什么?
商户廖静表示,自己借过三次,第一次3万,第二次5万,第三次10万。
“第三次借,美团打电话回访,都没问干什么用,直接通过,就提供了流水。”廖静称。
“美团的风控逻辑,就是看商家的店铺经营情况和流水。”一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CRO林子昊称。
如果一家饭店在美团上有展示,并且使用美团上的“优惠买单”服务,它每天的大致经营流水、客户满意度和关注度等信息,就很容易被知晓。
“根据流水和客流量,就可以计算出一家店铺每个月的收入情况。这些数据甚至比税务数据更强,因为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开发票。”林子昊称。
业内人士认为,美团沉淀数据多年,如今到了变现和收获的时节。
TMD都将触手伸向了金融。滴滴略见雏形、布局宏大,美团背靠数据和场景,规模渐起,而今日头条,也在暗渡陈仓,野心勃勃。
金融野心
除了头部巨头之外,其他小巨头们对金融也满含热情。
小米、OPPO、360、携程、唯品会等,都在各自的领土内施展拳脚。
“对于坐拥用户、流量、场景与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进军金融业务,似乎是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认为。
目前,巨头金融的变现方式,无非就是数据、场景和流量。
给金融产品直接导流,目前来看是最浅的一种变现方式。
比如,今日头条的“放心借”,号称只给持牌金融公司导流。
而滴滴的保险产品,也主要是给保险公司导流。点滴医保的两种保险,分别由甄选保险与众安保险承保。
大家都明白,导流业务赚的就是“薄利”,只有自营,才能赚更多的钱。
是自营还是导流,关乎“牌照”——这也是为何所有的巨头都在争抢牌照的原因。
它们为了获得牌照,采取的措施,就是“金融剥离”,然后让国资入股。
数据的沉淀和变现,是巨头们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京东、淘宝、唯品会等电商,会沉淀用户的购买数据,了解用户大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从而延伸出一些针对用户的贷款产品。
这个数据不仅仅在C端适用,在B端也同样适用。
因此才有了美团的“商户贷”。
除了数据之外,场景也是把控风险的重要依据。
比如,小米和OPPO金融,会给自己旗下的手机产品,提供“分期购机”服务。
它们深入到自己的门店场景中,提供贷款服务,顺理成章。
当然,金融也不仅仅是变现手段,对于巨头来说,它还是一种激活用户、增强用户黏性的方式。
巨头们的金融野心昭然若揭,但接下来,它们也将面临重重困难。
“高流量互联网企业布局金融业务,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周治翰表示。
一方面,很多金融业务都需要持牌经营,但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的大环境下,获取牌照的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它们现在的金融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自身体系内。
比如,支付宝的很多风控数据,只能基于使用过淘宝或支付宝的用户,刚注册的新用户就是一张白纸。
因此,它们只能在自己的牧场中变现。
而这些用户,并不是只乖乖待在牧场中,还会相互串门,于是,巨头们还不得不争抢用户的时间和关注度。
巨头们要精细化运营,甚至还要下场博弈,它们之间,终有一战。
比如,一些场景在变现时,很可能是为其他巨头做嫁衣。
在滴滴场景下,用户选择支付宝付款,实际上可能是为花呗导流。
巨头们恐怕不能只关注自己的牧场,否则可能被其他巨头吞噬。
“要下场博弈,在流量、场景基础上,还需要综合牌照、资金、人才、战略等优势,缺一不可。”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
周治翰也认为,互联网公司做金融,需要告别一味追求流量的思路。
巨头们的金融布局广阔,但是在各自地盘上,局面却盘根错节,各有交集。
对于它们来说,未来恐怕终有一战。
这场高维的金融战争,将成为巨头们综合实力的终极大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