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外星人》里,黄勃吐槽沈腾(剧中饰演大飞)的种种不靠谱行为,其中一条就是投资P2P。听上去,投资P2P和无知老太太参加蚁力神集资一样荒诞可笑。
这个负面标签,正在变成大众认知。
就金融企业来说,都怕负面标签,但也有例外,如“良性退出”的P2P和踩线经营(年利率36%以上)的现金贷。于前者,清退迫在眉睫,马上要死的人,谁还在乎舆论的褒贬;于后者,狡兔三窟,被曝光,大不了换个马甲。
违规平台可以跑路,但合规平台还得活着。天塌了,只能合规平台顶着。
1、行业火了,却火得惨烈
经历过2017年,现金贷火了,头部平台却加速退出;经历过2018年,P2P火了,整个行业却迎来寒冬。行业火了,却火得惨烈。
现金贷新规(2017年末)以来,行业龙头二三四五先后斥资37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只统计期限三个月以上产品),同比翻了两番还多。若用于放贷,这笔资金每年可多贡献约4亿利息收入,比一个季度的净利润还多。放着现成的钱不挣,足见窘迫。
新规是个分水岭,现金贷之前的火爆悉数化为制度的枷锁,拿手的业务不能再做,昔日龙头纷纷转型。拿钱买理财还算稳健打法,有些机构一头扎进场景里,踩了大坑。
2018年初,趣店提出要做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商,委托百余家猎头高薪招聘近700位名校毕业生,奔向年销售汽车10万辆的目标,意气风发;年末时,下调目标、业务线收缩、减员,一个不少,前三季度目标完成率仅为五分之一。
汽车金融变故连连,租房分期也不甘平静。上半年机构一窝蜂涌入,下半年又慌乱退出,再晚一点,租房分期就成了套路贷的代名词。
从无场景的现金贷到场景金融,看上去是模式进化,实则是一个坐拥三环三套房的房东,变身一个富士康的打工仔,工作更努力了,日子却更难过了。个中滋味,试过才知道。
说到日子难过,P2P居第二,无人敢争第一。2018年上半年,P2P行业喜气洋洋,洒扫庭厨,迎接备案到来;之后备案延期的消息传来,大家仍可泪里含笑,在失望中自我安慰;但年中的爆雷潮,才是致命一击,寒夜大幕开启,活下去竟成了奢侈的事。
不少平台死于踩踏。出借人慌乱抽资,全行业遭受无差别打击,居心不良的平台应声倒掉,狠抓风控的平台也死了。一个平台负责人曾于清盘后告诉我,决定退出时,几个创始人相视泪流,坚持多年的理想,说没就没了,有委屈、有无奈,唯独没有办法。
还有些平台规模太小,175号文(主张能退则退、应关尽关,小平台在清退之列)后,坐等关门。
有一个小平台,创始人从房地产业攫取了第一桶金,以做实业的心态做P2P,谨慎发展,待收余额一直在亿元左右。行业整改以来,他严格遵守双降(业务规模不新增,不合规业务不新增)要求,把规模做小,多次受到地方金融办的口头表扬。在几次交往过程中,他也颇以平台的合规性自豪。
顺利熬过了爆雷潮,本以为他苦尽甘来,前几日却向我咨询良性退出事宜。末了还感慨一句,“像我们这样的小平台,无论合规与否,都是没前途的了。很后悔,明白的太晚。”
人力有时而穷,大趋势变化时,只能随波逐流。
2、遭人恨的一刀切
行业变局,总应有受益者。违规平台恣意妄为,监管介入,合规平台等着糖豆奖励,监管却给所有人戴上了紧箍咒。
危机发生时,监管的操作时常引人诟病,原因大多如周小川所说,“人们希望监管政策是逆周期的,但事实上经常出现顺周期的情况”。
比如,全球金融危机后,应鼓励银行放贷以拯救实体经济,全球监管机构却更新了巴塞尔资本协议,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再次收紧了银行的钱袋子。
P2P爆雷潮后,受恐慌情绪支配,出借人加速逃离,平台面临严峻的流动性压力。很快,监管就升级了对集合理财和债权转让的管制,在削弱平台的流动性调剂能力方面,挥出了釜底抽薪的一击。
行业遭遇危机时,金融机构期待监管出台扶持政策,监管却常将危机视作加强管制的信号,找不到半点慈父式监管的影子。
行业风平浪静时,才有慈父监管。
危机将行业隐藏的“勾当”批量暴露,金融机构成为罪魁祸首和千夫所指,慈父震怒,才能稍缓民众愤怒,若还“胆敢”予以支持,难免会被视作“一丘之貉”。
2008年,美联储明知不救雷曼兄弟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但为了避免民众误解,还是放弃了救助,市场应声断崖下跌,美国次贷危机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在危机时刻,急着秋后算账似乎不是好主意,但想想那些在P2P跑路后损失养老钱、无奈无助的出借人,再看看那些拿着出借人的钱挥霍铺张——买下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广告、给员工发LV和住房、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平台高管,监管的重拳出击也不难理解。
当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给员工发LV。行业鱼龙混杂,有人卖白粉,有人卖白菜,让卖白菜的平台去承受卖白粉的压力,个中委屈又能向谁述说?
时间是化解矛盾的良药,监管的一刀切VS合规平台的委屈,把时间点错开,未必不可调和。危机时刻,要缓解市场恐慌情绪,一刀切的政策立竿见影,面面俱到会延误战机;危机之后,应及时纠偏,把卖白粉的送进监狱,也要让卖白菜的挺直腰杆做生意。
现金贷新规发布一年之久,卖白粉的超利贷平台(年化利率超过200%,远高于一般意义的高利贷)我行我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持牌机构受限于场景和利率限制,缩手缩脚,进退失据。
P2P爆雷潮过去大半年,一千多家平台关停,正常运营平台持续遭受用户流失和人才流失的双打击,消磨了激情,只是努力活着。
是时候纠偏了。
3、挺直腰杆做生意
P2P出事后,一些业内大佬公开宣称从未动过做P2P的念头,以此表明自己对金融的敬畏,仿佛这种敬畏让他们错失几十亿。
而P2P并非暴利的生意,2017年之前,盈利的平台寥寥无几;P2P创业也不是什么“昧良心”的事,在那些最火爆的日子里,P2P一直是普惠金融新模式的代名词。
如今,现金贷三个字仿佛也成了某种瘟疫,让人避之不及。现金贷的字面意思是直接把钱打给借款人,以和直接把钱给房地产商的房贷等做区分。所有贷款机构都有直接把钱打给借款人的产品,为了避现金贷的嫌,却不得不冠以“线上贷款”、“自助贷款”、“现金分期”这样的名字。
遮遮掩掩只关乎面子,遮掩背后的行业生态,则关乎平台的生存:
出借人谈P2P色变,不愿意投资;
存管银行宣布不再提供存管业务;
持牌机构宣称不与现金贷和P2P合作;
广告商也在拒接P2P和现金贷的单子;
……
在整个产业链的嫌弃下,合规平台也顶不住了。拼尽力气,可能只想挺直腰杆说一句:“我们只是做了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做的事。”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