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何在零售支付战场中节节败退?

在十几年前,ATM上还不能自如地跨行转账,如果银行客户想从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转款,大多要到银行柜台办理。由于现金业务繁忙,银行营业大厅大多人满为、几分钟的业务却要耗费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转账等业务功能都可以通过网银或者手机银行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的整体离柜率已经超过80%。银行营业大厅人山人海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

消费者发现在银行以外,出现了一种更加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比如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或者支付。而且消费者也越来越习惯甚至依赖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商业银行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变得越来越模糊。

此外,近年来,支付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界到无界,支付的介质、渠道、技术均发生了覆性变革、一扫即付、一挥即付、一触即付,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交易规模快速增长,零售支付的崛起成为支付发展的主流。

第三方支付构建“替代性零售支付体系”

在我国银行业务体系中,支付尽管是金融行业的一项基本功能,但在银行的业务版图中并不是主要盈利中心,而支付机构对支付业务是“ all in”,在打法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围绕支付便捷性和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逐步通过“外围到腹地”“线上打线下”等方式,利用场景、流量等优势进入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银行支付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被蚕食。

首先,第三方支付机构从银行账户上“嫁接”出一个完整的支付账户体系。支付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和便捷服务,将银行账户的权益体系复制到支付账户中,并进行“互联网化”改进,由于支付宝等支付机构所拥有巨大客户群体,使支付账户在数量、便捷程度和附加服务等方面并不逊色于银行卡账户。

比如大部分具有平台流量和场景优势的集团企业以及金融科技企业都在通过线上开展消费贷款以及金融理财产品代销等业务,对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如余额宝的业务规模超过1.5万亿元,对银行活期存款形成显著的替代效应。

其次,在零售支付的客户端,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当于承担了类似发卡行的角色。通过支付账户定银行卡,虽然付款方是定的银行,事实上对于消费者而言,首先打开的是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无论是业务流程、品牌认知等方面,银行退居了幕后,成为付款通道,用支付机构的APP代替了手机银行APP,用支付账户隔离了银行账户,用支付机构的品牌覆盖了银行的品牌,对银行的消费者黏性和品牌忠诚度来说非常不利。

最后,从零售支付的商户受理端来看,主要支付机构的受理优势在扩大。在主要支付机构统治线上支付后,利用二维码支付切入线下,取得空前成功。高频次的应用打败低频次的应用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通过对二维码进行大规模、大力度的补贴推广,再加上消费者对于手机支付宝、微信等软件的高频应用,扫码支付逐步从高频小额业务替代了副卡支付,形成了在受理端更为广泛的业务覆盖,通过受理端来提高和稳固第三方支付产品的使用频率,通过客户黏性和使用习惯形成“护城河”。

银行为何在零售支付领域节节败退?

在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初期,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非常有限,银行缺乏互联网基因,对于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估计不足,同时,也没有意识去占领电子商务的支付市场。由于第三方支付业务需要嵌入到各个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各个其他银行,涉及大量的工作和资源投入,而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回报并不明显,银行缺乏动力。

在线上受挫后,银行对移动支付非常重视,智能手机出现后就很快开展研究面对面支付的产品方案,特别是近场支付的解决方案很早就出现了。

但其解决的思路均不能突破风险硬约束,倾向于智能芯片和外接设备的结合。然而该选择使得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安装使用门槛非常高,不适合互联网时代客户对便捷性的要求,难以被客户认可,只能坐视第三方支付机构借助O20发展的契机,迅速占领了移动支付市场。

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的易会满在一次座谈中谈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发展,客观上对银行支付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他指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支付业务,秉承的理念不尽相同,银行更多地追求安全性,要求客户诚实、可信任,交易有记录、可追潮,客观上造成了线下支付流程的烦琐;而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多地追求便利性,主要在线上,关注点比较集中、相对简单,机制比较灵活。

如果排除银行在策略上的偏差,单是从银行的业务场景和客户黏性来看,相比依托电商和社交以及那些具有强互联网基因的支付机构而言,银行在局部战场处于明显劣势。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银行缺乏互联网交易场景流量和客户黏性,其业务场景是垂直和分割的,无法覆盖到客户的多维场景,因此其使用频率必然不高。正如消费者每天衣食住行必不可少,但是用得上银行的不多,也不可能天天跑银行。银行业务只是其生活中的一部分,属于低频业务。

二是银行的风控要求导致支付流程中的安全和验证方式更多,再加上对用户体验的追求还不够强烈,导致用户体验方面与以用户为导向不断选代的互联网企业的支付产品相比,明显烦琐,虽然宣传强调其资金安全的优势,但未能得到客户的认同。特别是U盾这些安全硬件,被很多消费者吐槽。面对失去的支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不惜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来获得场景上的支持,并采取价格补贴等激进的营销举措,力图扭转不利局面。由于错过了最佳拓展窗口期,所有的补救努力难以产生理想中的效果。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金融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最大威胁将会来自行业外的入者,跨界竞争成为主流的竞争模式之一。类似对支付领域的攻城略地状况或会更多发生。

在支付发展的浪潮中,银行是一个当前的失意者,虽然在大额支付方面,银行凭借其主导地位和安全优势,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未来支付的战场开始转向零售支付,银行不再具有固有的优势。银行的业务不是高频的业务,在零售支付方面,银行已经被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全面超越,这是大势和站位有关,跨界和降维的打击,使银行在一个新老交替的战场步步后退。

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竞争的丛林法则对于实力强大的银行机构而言,也未有例外。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2-08
银行为何在零售支付战场中节节败退?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金融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最大威胁将会来自行业外的入者,跨界竞争成为主流的竞争模式之一。类似对支付领域的攻城略地状况或会更多发生,同时,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对任何机构都未有例外。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