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征信到智能风控,从精准营销到智能催收,当前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已经向纵深处演进。
对于金融行业的创业者而言,科技赋能金融不应该仅是一套时髦的话语体系,推动前沿技术与理念在金融领域迭代应用,才能使金融行业的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发展。
技术与应用相互碰撞,释放出极强的生产力的前提,必然要理解金融科技对场景的适配性所在,技术赋能金融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所在。同时,金融科技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意味着 “一切创新皆合理”?金融科技创新要守住那些底线和原则?
近日,北京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在第三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表示,金融科技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一次技术革命,金融科技显著地改变了金融业态和模式,但金融的本质目标和风险没有改变。
亿欧根据现场材料整理其主要观点如下:
1、5G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早期,5G对金融的最大的影响是一切上云。
2、移动支付使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大大加强,从横向来看,移动支付催生了新行业,以前非商品化的、内部的自然经济活动逐渐商业化。从纵向来看,移动支付促进了交易流程环节细分化。
3、金融行业的跨界经营将变得更加容易,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除了牌照之外,将没有任何差别。企业间争夺的将是获客渠道、比拼的是获客成本以及谁更了解用户。
4、普惠金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本质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解决了这两点问题,普惠金融将从黑海走向蓝海。
5、未来数据是所有企业的必争资源,利用数据的技术会成为核心竞争力,没有能力利用数据,再核心的经济资源也没有任何价值。
6、技术改变了金融业态,但金融的本质目标和风险没有改变。
7、金融行业具有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的天然倾向,如果不顾风险,想赚钱,企业在短时间内会发展很快。如果比较保守风险意识较强,就会慢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就会落后,因此必须有外部的机制来进行调整,要进行准入、设置牌照管理,按照业务实质管理而不是业务名称管理。
8、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机制转换期,也是历史跳跃期。企业前期积累的资本、分支数量、人员数量都不重要,未来真正的竞争力是对技术趋势的洞见和适应未来能力,每个创业企业都要有信心。
以下为范文仲演讲全文:
金融科技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一次技术革命
回顾历史,人类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革命:
第一次是土地革命,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这次革命主要解决的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其中土地和人口是核心的经济资源。
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实现了能源的转化,使人变得更加强壮,这次革命中矿产和能源是核心的经济资源。
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信息革命时代,这一次革命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人变得更加智慧、更加聪明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信息和数据是核心的经济资源。
未来数据是所有企业必争的资源,而利用数据的技术就会成为核心的竞争力,因为没有能力利用数据,核心的经济资源也就没有任何价值。
如何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的技术?
大数据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原材料,智能设备、5G、物联网技术提高了采集原材料的能力,实时、大规模的采集数据成为可能。
采集完原始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炼化”。现在每个公司会购买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相当于自建小的 “炼油设施”进行数据“炼化”。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会出现大规模集中的炼油设施和炼油人员聚集地——炼油厂,通过管道、线路将 “炼化”数据输送给政府、企业、家庭。
“炼化”后的数据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应用。人工智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工艺、流程, 近些年来机器自我学习的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数据的理解能力也更强,这有利于数据的挖掘和应用。
金融科技显著地改变了金融业态和模式
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使碎片化、实时支付成为可能,带动了交易行为和商品交换方式的改变。
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大大加强,从横向来看,移动支付催生了新行业,以前非商品化的、内部的自然经济活动比如外卖、外包商业化。从纵向来看,移动支付使得交易的流程环节细分化。一些小餐馆、夫妻老婆店开始有了前台和后台,前台招待客户顾客,后台的财务处理集中到大的服务机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产权交换变成了使用权的交换,共享经济开始崛起。目前的共享经济发生在家用耐用品和消费领域更多,未来基础的商业设施以及固定资产都会走向共享。
支付本身不是金融业务的目标,但有了支付以后,就会沉淀数据,可以对客户画像进行精准描述,也就为开展其他金融业务打下基础。
在间接融资领域,信息不对称大大下降,信用风险更加明确。以前基于个人信用的判断是基于单维度的历史数据,现在是基于全维度的实时数据;同时,交易成本不断下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技术可以更容易地获客、更快捷地授信、贷后管理可以实现全流程、可视化。
信息不对称下降和交易成本下降改变了间接融资的本质要求,商业模式也必然会被重构。
众所周知,普惠金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本质的难点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而解决了这两点,普惠金融将从黑海走向蓝海
另外,未来大型金融机构的组织模式一定是扁平化的,分支机构会萎缩,会变成体验店,突破柜台内外的格局,变成服务社区。
跨界经营将变得更加容易,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除了牌照之外,将没有任何差别,未来争夺的是获客渠道、比拼的是获客成本,以及如何更了解用户。交易将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一旦用户粘性形成,向其销售其他任何产品都是非常容易的。
金融的本质目标和风险没有改变
千百年来,金融永远是为了更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促进商品交换、提高人的整体社会福利,让人有更多的产品,让人有更多选择。从支付创新来看,无论是聚合支付、无感支付、还是未来其他支付形式,都会促进商品的交换。
另外,金融风险并不会应为科技的跃升而消失,因此一定要注意风险的管理。
在间接融资领域金融机构要真正把社会资源从低效率、有钱人那里分配到能挣钱、促进生产的领域。金融科技创新,首先要能分辨哪些是生产效率高的个体,哪些是忽悠投机的个体?不能做好辨别和区分就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在直接融资方面,金融是具有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的天然倾向,如果不顾风险,想赚钱,企业在短时间内会发展很快。如果比较保守风险意识较强,就会慢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就会落后,因此必须有一个外部的机制来进行调整,要进行准入、设置牌照管理,按照业务实质管理而不是业务名称管理。
创业企业的感悟
如今创业者正处在一个特别有压力的时代,技术迭代不断的加速,企业从0开始到成为世界大企业至少要20年,但同样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适应商业环境变化,从顶峰到破产或者只需要10年甚至更少的时间。
但同时创业企业又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机制转换期,也是历史跳跃期。企业前期积累的资本、分支数量、人员数量都不重要,未来真正的竞争力是对技术趋势的洞见和适应未来能力,每个创业企业都要有信心。
第二个感悟是,技术虽然重要,但技术不是唯一的推动力,技术发展一定要与金融目标相一致,不能自娱自乐。比如支付创新,如果脱离了商品交换的目标,纯粹追求新奇性是没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技术从业人员要懂金融,金融从业人员要懂科学。
最后,创业一定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创业不能只是为了上市,打造几个亿万富翁。科技创新也不能够只是培养科技狂人,而要看到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时,科学是有伦理观的。未来需要思考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是要为人类找能干的管家还是主人?在这些创新中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