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回顾及现状
1、金融科技产业正从互联网+金融迈向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在金融信息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尤其从21世纪初互联网开始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始,金融电子化、信息化蓬勃发展,未来科技将支撑金融持续产生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和应用创新。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已经形成监管机构、投资机构、市场主体紧密联系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2、技术方面,人工智能、云服务快速发展,5G技术将重构业态。
首先,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在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决策分析等方面应用已较为广泛;其次,5G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早期,技术普及后将重构金融产业生态,创造新的金融场景和需求;区块链则经历了泡沫破裂,而量子计算尚处于技术萌芽阶段,进一步待时间和实践检验。
3、资本市场,金融科技投融资市场活跃,美国Fintech公司聚焦在垂直领域。
国内外最新金融科技研究热点包括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底层技术变革及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化等领域;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集中在物联网、大数据及数据分析、云服务等领域。2018年金融科技投融资集中在区块链、网贷、理财、支付等领域;轮次分布上,天使轮和战略投资同样各占26.2%,其次A轮占比15%。、
美国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的估值体量远低于中国独角企业,但美国Fintech公司更多集中金融科技垂直领域,自上到下聚焦于网络支付、股票交易、互联网征信、数字健康保险、 车险服务、分期消费贷、智能投顾等领域;中国独角兽公司主要集中在综合性金融科技平台、网络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
4、监管方面,牌照监管强调Fintech的金融安全。
牌照监管强调Fintech的金融安全。2018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金融科技行动计划》,将技术中立原则作为金融科技监管的基础,并提出牌照监管制度;2018年7月美国货币监理署宣布将接受从事银行业务的非存款金融科技公司的银行牌照申请,获得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满足与同类银行一致的标准。
监管沙箱引导金融科技创新。自2016年来,FCA初步达成预期目标:(1)减少创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2)有助于创新企业获得资金支持;(3)产品可以得到测试,并引入市场;(4)监管沙箱可以使FCA和创新企业一起为新产品和服务采取适当的消费者保护措施。监管沙箱推出不久,便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继英国之后,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阿布扎比、迪拜、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探索沙箱监管制度,引导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
坚持监管一致性原则,综合看待金融科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风险本质,因此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将金融科技纳入现有监管框架,而不改变基本的监管原则;对实体、虚拟金融服务遵循一致性原则,防止监管套利。尽管各国金融科技监管的形式各异,但普遍遵守监管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基本上沿用现有法律框架,只要从事相同金融业务,就接受同样的监管,从而既维护了公平竞争,也确保了监管的有效性,防止监管套利。
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及机会
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正迎来五方面的趋势与机会。
其一,技术落地金融场景的标准:解决金融场景“痛点”而非“痒点”。
科技技术在金融成功落地的标准是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金融服务模型和流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驱动技术因其特点和在不同阶段的作用,能针对性地解决金融场景痛点,与银行业、证券基金业、保险业、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中的具体场景落地匹配。
其二,监管科技和合规科技应用场景广泛。
监管科技的应用主要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两个层面,具体场景包括报告生成、数据确认、数据可视化、虚拟助手、市场操作及内幕交易分析、反洗钱分析、反欺诈分析、违规销售分析、风险预测及政策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等。目前美国和英国已在监管科技领域展开实践,重点结合大数据、AI、区块链技术的使用。
其三,大数据+AI:数据是科技赋能金融场景的核心,人工智能实现技术辅助。
通过大数据应用于金融业务的风控与反欺诈,可以降低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安全风险。同时,在征信评估服务方面,结合大数据算法模型与业务场景,深度挖掘大数据的信息价值,通过风险扫描与身份核验、行为统计分析、催收指标等为商户业务审核提供资信评估依据。
其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初期红利结束,聚焦有差异定价和精细运营能力的公司。
在行业发展关注回归本源的过程中,公司聚焦差异定价能力、用户留存能力以及资产质量。
首先,具有前端风控和贷后管理能力的公司将具有差异化定价的能力,通过优化坏账率、逾期率和通过率提高盈利能力;
其次,场景的市场容量、布局门槛是获客能力衡量的关键因素,在流量入口有限的背景下,关注留住用户的能力;
最后,资金获取能力取决于平台的资产质量,风控能力是关键,优质资产不缺资金。
其五,金融云:国内市场空间巨大,行业需求集中在中小规模银行。
金融云计算服务需求主要来自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其中,云计算服务主要采购需求来自银行业,占市场需求80%左右;资产规模在5000亿+的大型银行,IT基础设施投入大,对安全性要求高,一般倾向定制化私有云部署;资产规模在1000亿-5000亿的中小型银行,由于传统IT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业务扩张,更需要通过行业云解决自身IT系统性能差、响应慢、成本高、治理难等问题。
其六,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监管与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新的应用爆发点。
首先,金融科技统一监管。金融科技发展速度超过监管容忍度,造成大量风险事件和风险暴露,为此,人民银行先后牵头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协会,并设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以引导和贯彻国家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
其次,监管推进金融科技普惠化,在监管助推和引导下,金融科技向实体经济和产业纵深化发展,更加注重与实体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和协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和覆盖程度。
同时,投资泡沫出清,产业逐步健康发展,受经济周期下行影响,投融资泡沫逐步回落,新金融领域头部效应凸显,泡沫出清有利于金融科技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最后,新一轮技术进步开始在金融行业爆发新的创业机会,5G、物联网等新的技术形态开始逐步应用,技术商用化和应用多元化带来全新的金融科产业机会。
优秀的金融科技公司画像
我们认为优秀的金融科技公司可能具备以下特点:
1、公司严格执行2B发展路径:纵观所有技术革命发展均从B端开始,B端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需求旺盛且相对单一,相对于C端快速变化迁移的重体验需求,B端更容易巩固先发优势,形成产业化壁垒,打造牢固的护城河。
2、公司紧跟监管思路,业务合规先行:金融监管将越来越成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贴近监管思路、符合监管政策导向成为金融科技投资的首要考虑的原则之一。
3、团队熟悉行业体系和业务逻辑,深刻理解市场需求和机构痛点:金融产品及交易的业务逻辑复杂度高,金融机构更关注科技对效率的提升和痛点的解决,需要团队精确发掘和解读市场需求,从技术层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快速产品化。
4、公司定位清晰且业务聚焦:多层次金融体系十分复杂,行业机会分散在各个应用场景与技术相结合的垂直领域,公司聚焦在垂直场景,能解决机构需求,获得成长空间。
5、公司所处赛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产品准确、通用性地响应客户需求,具备综合性的应用和推广潜力。
6、公司具备敏锐的数据端卡位意识:通过产品和业务模式积累并私有化数据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例如在互联网时代,雅虎通过自建门户数据库整合大量信息满足了C端需求,谷歌整合并私有化网站索引数据,成为挡住竞争者进入的重要策略。
7、公司在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2B类金融科技类公司在B端积累和发力所需时间较长,往往需要较长周期的行业和场景摸索和理解,掌握对应用场景的深度认知,一旦开始发力,将形成一定先发优势。
8、公司产品和服务应经过验证,有实际的市场反馈效果:细分行业赋能的解决方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市场应用和客户反馈较好,基础算法和技术端具备一定领先性仅作为必要条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