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被不断的运用到金融领域,新模式、新业务、新流程、新产品不断的涌现,包括平安、蚂蚁金服、度小满、京东数科、乐信集团等金融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抢占赛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裴长洪在财经网主办的“2018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从金融科技的发展脉络来来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时金融电子化阶段,利用ID技术进入金融领域的业务流程、办公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业务撮合。
第三个阶段是扣动金融科技3.0的大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驱动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在目前看来,金融科技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务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包括获客、风控、反欺诈、催收等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从获客方面来看,在科技的赋能下,线上精准推荐用户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果,极大的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线下人工获客的成本,同时也为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新机遇,不少手握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做贷款推荐来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度小满、360金融等。
从风控方面来看,传统放贷机构的风控模式较为繁琐,主要体现为用户获取服务的流程长、门槛高、体验差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风控,放款机构可以通过用户的身份信息、运营商数据、电商数据等多维度评估其贷款额度,实现分秒级审核、放款,极大的提高了审核效率、用户体验,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在这个流程中,也出现了新的机遇,包括智融集团、百融金服等创新型企业开始深耕智能风控,并将其输出为产品致力于toB服务。
从反欺诈方面来看,传统的反欺诈是结合专家多年的经验识别欺诈行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出现了新型的欺诈手段,金融机构才会有针对性的搭建反欺诈模型,这种“亡羊补牢”的反欺诈方式虽有效果,但都是基于金融机构受到损失后防范二次欺诈所搭建。通过新技术,运用机制学习、无监督学习等算法,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将部分欺诈风险前置,做到提前预警。目前,黑瞳科技、猛犸反欺诈、氪信科技等都开始深耕智能反欺诈。
从催收方面来看,传统的人工催收较为敏感,催收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因此经常出现辱骂、诅咒等语言暴力催收行为,而通过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研发的智能催收机器人则不存在压力及不稳定性,实现了催收的标准化统一,同时也降低了催收成本。目前,腾讯云、百度等都已切入智能语音催收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科技只能是传统金融服务信用提供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这种新的金融信用提供方式一定要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融合,在融合中得到发展。”裴长洪表示,金融科技的信用提供方式难以避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所以很难回避市场风险。它所形成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传统的信用提供方式有一定的缺陷是金融科技能够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务流程的重塑不仅达到了“提质增效降成本”的效果,也为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整体上看金融科技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监管机构面临“读不懂、读不出、看不懂、管不住”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金融科技市场虽然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但是有浊有清,监管所作的就是激浊扬清,法治才是金融科技企业最好的定心丸。
“我一直认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导致的根源不在于监管失灵和监管的失败,而在于公司治理的失灵,公司治理的失败。”刘俊海指出,如果公司治理有效,则不需要政府监管。但是另外一个结论,如果金融科技企业不能自律,见贤思齐,下一步金融监管力度还得加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