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60年的发展史,人工智能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几番沉浮,我们在创造未来智能的同时,也在被它们改变。今天,AI 正以无处不在的姿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究竟会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也许我们可以从金融智能助理的发展中一窥全豹。
金融智能助理:服务员or专家?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贴心的私人助理,帮助自己打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外主要智能助理包括亚马逊ALEXA、Google Assistant、苹果Siri、微软Cortana。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BAT也通过各种方式紧锣密鼓地发布了百度度秘、腾讯叮当、天猫精灵和阿里小蜜,力图从智能助理的场景切入,完善未来的生态布局。
鸟瞰智能创始人袁小芒认为,未来人人都需要自己专属的智能助理。相对于通用领域的智能助理,从垂直领域切入对于初创团队来讲可操作性更强。因为在特定场景下,用户的需求是特定的。在具体的行业选择中,金融产品的标准化以及长期以来用户的“顾问式”服务需求使得智能助理的爆发式应用最有可能从金融、银行、财富规划行业开始。
从需求上看,目前各银行都可以为高净值的用户提供专属客户经理级的服务,但3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很难拥有获得VIP服务的足够资产额,这一批用户现在是各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年轻用户群就是未来。“年轻用户群需要充分互联网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最好是‘只需一句话,就帮主人把事儿办好’。”袁小芒向亿欧介绍道。
真正的智能助理应该是什么样?袁小芒认为,现在的AI更多是服务的智能,服务的方式的改变仅仅提升了用户的便利性。但智能助理最终的归宿不是用户的“服务员”,而应该是专家,能够帮助用户做真实的决策。
她特别强调了智能客服和智能助理的区别:智能客服是围绕着问题做延展的业务,而智能助理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做延展的业务。“用户不仅仅需要一个语义理解帮着开灯的音箱,用户需要的是一个熟悉自己未来需求,也熟悉金融产品的专家型助理,能围绕着用户的现有状况和未来需求,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金融产品并进行组合配置,这才是用户的刚需。”
“我们是离用户更近的人工智能公司”
基于此,鸟瞰智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智能助理”超级大脑Wealth A.I.的研发。据了解,Wealth A.I.是一个让金融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统,金融化AI能力依托于Wealth A.I.可以随时随地被灵活地调用。Wealth A.I.经历了从推荐智能---理解智能---机器决策智能三个阶段的演进。由于每一次演进都伴随着对用户的动态、个性化的需求的及时捕捉和调整适应,Wealth A.I. 是最懂用户的金融超级大脑。
袁小芒介绍,金融智能助理的能力建立在Wealth A.I.之上。2017年鸟瞰智能推出了城市消费虚拟助理“小鸟DoDo”,现在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50万,2018年与建行一起推出了金融智能助理“智能班克”——基于AI+Big Data能力的新型智慧银行服务。在助力建行与用户建立联系的同时,未来还会为用户提供智能财富规划师,融合投资顾问、贷款顾问、信用卡顾问、消费顾问等个性化金融服务,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智慧银行新体验。
“我们将致力于打造能为用户提供实际有用的个性化金融服务的智能助理,相当于银行通过虚拟助理,能为上亿的用户提供专属客户经理服务。智能助理的产品形式很轻,与用户之间没有物理距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服务能力,缩短服务进程,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袁小芒向亿欧介绍。
用大数据推荐、知识图谱打造护城河
在互联网金融进入下半场,金融业务持牌经营的监管背景下,金融科技行业诞生了一批服务于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创业公司。因此如何差异化竞争是商业战场上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这批创业公司里离技术近的人居多,鸟瞰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有用户的大数据积累,同时有行业知识图谱,可以验证在对话交互的过程中,用户是否会对我们的推荐满意。”袁小芒说道。
她进一步解释,Wealth A.I.的DMP有3.5亿青春系用户数据和200+标签,语料库有4000万条日常对话和1000万条行业垂直数据,这些数据是基于此前研发的美食和消费推荐机器人“小鸟DoDo”在不断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而很多的金融产品与消费行业不是独立分开的,比如信用卡分期、场景消费,鸟瞰智能的金融智能助理会将用户的心愿、消费数据和金融产品进行关联,形成独有的金融知识图谱和智能推荐算法。
对于未来的发力点,袁小芒向亿欧介绍,目前鸟瞰智能主要在金融和消费行业建立起了知识图谱,下一步会把数据积累的门槛建立在金融行业知识图谱上。“整理了金融四个层级的40多万个实体,配以相应的意图、属性叠加之后,Wealth A.I.的金融知识图谱里的知识点在1000万条以上,这将是我们在近几年需要加强建立门槛的地方。”
从T2B2C到B2C,未来比拼商业闭环能力
当前,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底,2C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面向B端的企业服务又很难实现盈利。如何在B端和C端之间取得平衡?
鸟瞰智能的打法是先从T2B2C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转向To C。具体的来讲,鸟瞰智能会先和银行一起共同投入,打造垂直于属于某一银行的金融智能助理,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打通各个银行的接口,积累数据、训练模型、磨砺算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更多的银行开放API接口,鸟瞰智能会再将金融产品和技术能力赋能到自己的C端产品“小鸟DoDo”上。
之所以第一步选择T2B2C的商业模式,袁小芒的思考是赋能B端服务C端是目前鸟瞰智能最快获取用户的方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现有的B端客户(银行为主)已经拥有了海量的用户,借助B端来触达C端,能缩短创业公司用户积累的过程,使产品快速地推广到市场上接受检验,不断积累数据、磨练算法。
而第二步必须要回流到自身的C端平台上去是因为,未来金融科技比拼不仅仅是科技能力,更是闭环能力,是能否面向用户需求形成完整的闭环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就要金融科技公司必须既有科技,又要有触达用户的能力和运营能力。
银行与科技公司双向赋能,通道悲剧不会重演
有观点认为,虽然科技赋能金融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牌照赋能效应对持牌机构本身的综合经营效益和风险的评估上还有待考量。
一个重要的例子是,银行与各类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联合放贷,虽然量出去了,但是收益也被中间平台进一步消化,银行的“无形”现象越来越突出。“金融”赋能在很多时候变成了“资金”赋能。
对于这种观点,袁小芒认为,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双向赋能的过程。她以自己在运营商行业工作时的体会举例。
“以前腾讯QQ是运营商力捧的一个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BAT变成了生态入口,运营商变成了通道,这个悲剧会不会在银行里面重演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运营商离用户比较远,银行离用户比较近,银行自己就能触达用户。以前银行获客需要用户线下物理网点中去,未来银行会通过开放银行的模式会入驻到各种各样的场景里,和用户保持触点。只要离用户近,做C端业务就不会沦为通道。”袁小芒解释道。
因此第一阶段鸟瞰智能以to B to C的方式在银行的场景下提供有竞争力的智能助理产品。这是金融科技赋能银行的过程。
第二阶段,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银行会入驻到各种场景里去。这时鸟瞰智能会和各家银行合作,将不同银行的产品都聚合在一起,直接开展面向C端用户的业务,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便捷的金融产品。这是银行赋能金融科技公司的过程。
袁小芒认为,现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有17.8万亿,数量太大,不存在一家独大通吃的问题。最需要做的是行业参与各方共同努力把服务做好,开拓更多的市场,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共赢。
人工智能大潮来临,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2018年创业公司遭遇资本寒冬的侵袭,全员募资、机构关停、企业倒闭裁员的信息充斥着市场,创业者们的压力与日俱增。
袁小芒坦诚,创业非常艰难,作为一个科技行业的女性创业者,更加艰难。当投资人在选择科技类(尤其是大数据或人工智能行业)创业公司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选择男性主导的企业,即使公司本身已经在IT和科技行业有很完整的产品和平台,投资人还会倾向于认为公司的技术比较弱。
同时她也庆幸,市场是理性的,用户是理性的。“行业里的专业客户,会更加客观地根据产品性能、技术指标来进行合作伙伴的筛选,因此我们也还是有机会去继续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人工智能项目。”
在采访的最后,亿欧惊讶地发现,袁小芒先后2次创业,历经15年,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爱情、家庭、两个孩子,并且直到现在仍然坚持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
“人工智能的大潮来临,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我希望可以坚持自己的产品理念,做出能影响很多人的美好产品,同时也证明自己有把科幻落地的能力,为此,我不会放弃。”她坚定地说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