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一句话或许是“悲观的人”对未来十年“最乐观”的预测,但在资本寒冬、经济下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环境下,金融科技企业要求生存,就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2019年金融科技的大方向有哪些呢?
一:金融科技的三个发展阶段
“未来科技与金融会达到一个深度融合的阶段。”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北京商报举行的“2018北京金融论坛”上表示,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辅助。电脑算数、记账提高效率。
第二个阶段,渗透。在这个阶段,科技对金融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它会渗透到金融的各个层面中去,包括获客、风险管理、对公交易等各个领域。
第三个阶段,深度融合。未来科技与金融会达到一个深度的融合的阶段,在金融的各个层面有更深度的应用。
事实上,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为传统金融机构创造了新的机遇,在获客方面,金融机构传统的人工线下获客方式成本高昂,而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线上获客极大的降低了获客成本。
从风控方面来看,在科技赋能过程中,通过线上对用户进行多维度检测,可以实现分秒级风险评估,以个人信用为衡量贷款额度的标准,不仅提高了放款效率而且降低了用户在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门槛。
在目前看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不可逆的趋势,包括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传统银行机构,蚂蚁金服、微众银行、度小满、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互联网第二梯队,OPPO、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以及乐信、趣店、智融集团等初创企业都已重仓金融科技。
郭田勇认为,在科技的推动下,通过线上的方式渗透用户,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他直言,金融与科技相结合是未来金融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条必经之路。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企业成本的降低、用户体验的提高以及社会的服务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
二:四大原因揭底金融科技新风险
此前,黑瞳科技董事兼联合创始人时维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表示,新型欺诈正在逐渐产业化且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共同向互联网金融发起“挑战”。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欺诈造成的损失达到四千亿,而为了弥补、覆盖这四千亿的欺诈损失,企业会提高资金服务的价格,相对应的资金需求者就要为此付出更高的利息、更高的资金成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双刃剑,同时鉴于历史的经验,我们在期待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赋予金融业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金融时报副总编辑许志平认为,“企业需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的利用正能量,最大的限度的规避负能量。”
许志平表示,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科技的风险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有可能强化金融固有的风险,这一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系统风险,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处于发展初期,不完全成熟,需要进行整合、测试和风险评估。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信息和资金流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对金融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二是网络数据风险,现在金融科技主要建立在互联网通信的电子数据的处理系统之上,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每时每刻都面临外部的攻击和侵入。
三是规模效率风险,现在信息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金融交易的便利性,使得金融交易规模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巨额的资金在瞬间就可以完成跨区域,跨国界,跨时差的流动。但同时这也埋下了金融风险快速传染,快速扩散,连锁反应的隐患。
四是涉众多元风险,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以金融科技为包装和载体的投资交易活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各种群体延伸和渗透,加速了金融投资的多元化和大众化,在这个市场信息不对称,普通投资者专业知识缺乏,风险意识淡薄,损失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金融科技风险很容易演变成市场的大幅波动和局部的社会动荡。
三:金融科技创新的趋势与展望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表示,金融科技未来有三个较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金融科技已经进入了结构规划期,数字经济引擎的功能已持续显现,数字化的支持和信息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可以更好的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引擎效果会更加明显、持续。
趋势二,近期银行不断地在金融科技方面发力,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冲击,面对金融科技的浪潮,金融机构从被动转为主动,开放银行也将成为银行业未来的必争之路,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平衡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
趋势三,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金融科技行业发展面临着人才稀缺的问题,所以如何将人才的培养建设走向专业化、体系化值得关注。
随着我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应用能力都走在世界了前列,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金融科技的热度却只增不减。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通过监管部门的包容、引导、扶持和金融科技参与方共同积极努力下,金融科技或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以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