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业务暗藏美团金融“千亿野心”
记者 张姝欣 编辑 苏琦
随着TO B业务成为美团收入的重要支撑,组织架构也做出侧重B端的调整,这将为后续金融业务带来更多可能。
手握四块金融牌照,曾许下“打造千亿资产规模金融事业”豪言的美团金融又有新动作。
近日,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中金-美团生意贷”获批了总计50亿规模(储架发行)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第一期5亿元专项计划已经设立完成,包括4.18亿的优先A级资产,和5300万的优先B级资产。
这项ABS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向美团网及大众点评网合作的510万小微商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11月美团取得小额贷款牌照后,美团就已上线自己的业务美团小贷,在平台上为用户及中小商户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
“在没有发放ABS之前,美团只能使用自有资金,现在多了一条选择。既可以转嫁坏账风险,也能增大受惠范围而扩大贷款规模。” 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
这也与美团点评发力商户端供给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相同,美团点评三季报中,CEO 王兴表示,“ 过去我们大力投入和发展消费侧的数字化,但商户端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美团希望持续通过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商家,帮他们实现数字化。”
但实际上,美团金融近年的发展并不如预期。2018年9月4日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平台上约有20.92亿的应收贷款,距2015年王兴喊出的“千亿规模”的口号,相去甚远。
首次发放ABS,能让美团金融朝“野心”更进一步吗?
首发ABS ,面向550万商户做B端小贷生意
从2016年起,美团小贷业务就由美团旗下的重庆三快小贷为商家提供贷款支持,向美团生态圈的产业链用户发放小微商户经营性贷款。
而本次的ABS融资,是美团和中金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合作,其基础资产为重庆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美团小贷”)向美团网及大众点评网合作商户发放的“生意贷”贷款债权。
“这就相当于美团整合借款端的信息资源,把小微企业生意贷整体打包成一个证券化产品卖给机构,也就是中金,美团也能够获得现金流。”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本次中金和美团的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生意贷分极速贷和大额贷两种,极速贷只需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基本申请资料,10秒内便出授信结果;后者涉及人工审核,半日内可以完成授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不同于科技创业型公司因研发费用更高,倾向于融资;小微型餐饮公司倾向于贷款来覆盖采购、开店等运营成本,目前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生意贷是关注了商家这部分需求。
这笔生意看上去规模颇大,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的十二个月里,美团点评平台上 B 端活跃商家数达到 550 万,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44.3%。
而之所以选择将业务重点放在to B小额贷款,而非to C消费金融,是因为这样更能发挥美团优势。
“美团掌握众多的商户信息,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借贷业务中大量借款端的资源;掌握了商户交易信息等运营信息,也更好做风控”,于百程分析。
这与其定位有关,美团定位为生活服务平台,薛洪言表示:“C端场景以餐饮外卖为主,属于典型的小额高频场景,金额小,贷款的必要性低,这类场景的支付属性强于分期属性,只能通过先支付、后账单分期的方式来做,市场蛋糕基本被信用卡和C端支付巨头占据。”
“C端场景也无法像银行一样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收支流水,风控难度较大,容易产生高坏账率。”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表示,“与机构资金合作让美团在资产端多了一个选择,既可以转嫁坏账风险,也能增大受惠范围而扩大贷款规模。”
四块牌照打通金融链条
“美团小贷业务,及其主打产品生意贷是美团金融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小贷也是美团金融的核心牌照之一”,多位专家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
拿到支付、小贷、银行、保险四块牌照后,美团金融打通了整个金融链条。如今,美团提供理财、信用卡、借钱、保险等各项金融服务。
薛洪言分析,在支付、消费金融、小微金融这三大美团金融业务线中,支付是流量入口和场景入口,通常不赚钱,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作为高毛利产品,是整个金融生态主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就美团金融而言,小微金融的地位强于消费金融,生意贷是小微金融业务线的拳头产品。
目前美团的生意贷业务已经覆盖全国 1556 个县域,户均贷款额为 8 万元。“但相比于饿了么,生意贷的业务规模还存在一定差距。”网贷之家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
据美团招股书显示,从2016年末开展小贷业务起,截至2018年4月底,美团向商家发放的与小额贷款有关的应收贷款总额为14亿元;而2018年1-10月,饿了么与蚂蚁金服向饿了么商户投放的小额贷款应收贷款总额达到150亿元。
她分析,应收贷款规模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背后生态布局资源竞争,美团立足自建的生态圈,而饿了么除了自建的商户圈,还引入了蚂蚁金服背后的淘宝、银泰等商家,存在一定差距。
当然,规模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于百程表示,在借贷业务上,还要通过商户数量、坏账率、贷款复借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其中一些指标我们不得而知。同时,美团商户包含吃喝玩乐等生活类商家,饿了么还是以吃为主,美团覆盖面更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美团整体的金融业务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都要慢半拍,在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都错过了行业最佳风口期。
他表示,现阶段,美团金融业务仅限于生态圈流量和资源的金融变现,既看不出进一步做大的野心,也缺乏足以撬动其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亮点布局。
抓住小微贷风口,美团未来会和支付宝正面竞争吗?
“小微贷业务风口刚刚起来,依托独家的优质场景,美团小贷现在发力并不晚。”薛洪言表示。
他分析,目前互联网场景巨头的金融业务,包括小微贷业务都是在各自的生态圈内做,还不存在谁是谁的直接竞争对手一说。
“小微商户融资,是供给不足,而非过剩。商家如果同时在两家平台上都有业务,那两家平台其实都只掌握了一部分商业数据,授信额度也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因此商户需要同时在两家申请贷款才最现实。”薛洪言分析。
于百程也持类似观点,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目前竞争不激烈,在现阶段把生态体系内的业务做好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急于竞争。一方面,通过扩大业务,将更多公司纳入自有体系;同时,通过金融服务来提升用户黏性。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场景化小微企业贷款尚存巨大市场空间。薛洪言分析,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要么是基于POS数据做信用贷,要么基于核心企业做供应链金融,要么创新了联保互保等风控手段。
与之相比,互联网场景巨头的小微企业贷款,携场景优势切入金融,以真实的数据和商业场景为风控抓手,在生态圈内做业务,具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不可比的独特优势。
前述不具名人士也表示,随着TO B业务成为美团收入的重要支撑,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侧重B端业务的调整,这也为后续金融业务带来更多可能。
据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新业务及其他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达 471.3%,延续了上期财报超过 400% 的高增长;交易金额164 亿元,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83.1%;变现率由 6.8% 提升至 21.1%。
美团点评在财报中指出,该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商家侧服务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包括供应链解决方案和餐厅管理系统,换而言之,就是TO B业务,其中也包括为商家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
而本次架构调整,将原本的大零售事业群拆分,组合为新的到家事业群,统筹外卖、配送、闪购、智慧厨房等业务,增强配送网络的协同效应,这表明平台侧重于参与B端商户运营。
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木时代CEO彭少鑫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目前小微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普遍挑战有三个:企业如何管理庞大的资产前端人员,引导员工保持职业操守;目前企业的监管成本愈来愈高,如何平衡各类成本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各类成本;在拓展小微信贷市场中,控制人力成本是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长期来看,掌握电商的支付宝、掌握社交的腾讯仍是美团最大的竞争对手。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分析,掌握着生活消费场景巨大流量的美团,未来面临着流量随时被瓜分的威胁,尤其是支付宝,在生活消费的各种场景上将与美团正面竞争。
互联网金融不单单是流量生意,美团想在金融业务上圆梦“千亿规模”,将重点放在风口上的小微贷业务,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