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技术公司Visa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28日在北京联合发布《数字支付安全与隐私保护|中国大陆消费者态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消费者在使用数字支付工具时最担心的并非向支付机构提供个人信息,而是“被商户泄露个人信息”以及“个人数据被转移至第三方”。数字支付监管应侧重于防范商户泄露客户信息;同时,金融机构和数字支付机构应加大力度,做好消费者教育沟通工作。
据悉,《报告》在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技术平台,对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其他地区的24387名个人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便利性是前提 安全性是根本
调查发现,消费者使用数字支付工具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地完成支付,但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防范机制,是消费者会否选择该种支付工具的决定性因素,商家的优惠促销并不是决定因素。
在选择具体使用何种数字支付工具时,59.6%的受访者选择“便捷”作为首要考察因素。其次,分别有8.4%、10%和10.4%的受访者会从“安全防范机制”“信赖支付企业的声誉”和“健全的个人隐私及信息保护政策”的角度来考虑。只有6.4%和5.2%的受访者会从“商家广泛受理及促销活动”和“周围人士都在用”的角度来考察和比较。
《报告》认为,成功的数字支付工具是便利性和安全性的结合,便利性是前提,安全性是根本,是影响消费者是否会使用数字支付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整个数字支付产业信誉的关键。消费者对数字支付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有着同等高的期待和需要。
Visa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数字技术公司,‘安全’已经成为Visa企业文化的DNA。我们始终倡导‘负责任的创新’,即不断在数字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张明表示,“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数字支付的安全性,也非常关注对客户隐私的保护。为了顺应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搭建了云平台治理体系和自主可控的安全防护系统,组建独立团队,保护客户端、合作伙伴和内部系统的安全,推动支付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非接触支付最安全
《报告》指出,消费者对潜在隐私泄露渠道的关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对“被商户泄露个人信息”这种隐私泄露方式非常担心的消费者比例高达67%,对“将个人数据转移到第三方”这种隐私泄露方式非常担心的消费者比例达到62%。而仅有38%的消费者担心“被支付机构获取个人信息”可能导致隐私信息泄露,明显低于前两种方式。
《报告》同时也发现,消费者作为非专业人士对金融机构和数字支付工具的认知,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反映出金融机构在消费者教育与沟通方面存在欠缺。金融机构应该就自身在保护消费者/持卡人隐私信息方面的投入与措施等方面,与消费者/持卡人保持有效沟通,并进一步做好相关教育工作。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看,对数字支付的监管,应侧重于防范商户可能成为泄露客户信息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消费者眼中,“通过银行卡非接触式支付”安全度最高(68%),其次是“二维码支付”(67%)。而“基于设备终端的非接触式支付”的安全性排在第三位(60%)。此外,调查显示,在回答“常见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时,消费者认为“收到实时交易信息”是最重要的安全措施。
加强消费者教育必不可少
《报告》认为,高支付环节安全水平和加强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不仅需要支付服务商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开发产品与服务。同时,还应加强对消费者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的教育,要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报告》还认为,由于罪犯分子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高明,支付机构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合作和完善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努力创建多层次的安全机制,以确保总能走在犯罪分子的前面。
Visa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表示:“我们必须动员、教育消费者,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都在系统安全方面负有责任——其中包括消费者自己,消费者必须成为支付安全解决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协同合作,才能维护数字支付产业的信誉,从而推动经济与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记者 李保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