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2017年,小额分散的基础资产越来受到资金方青睐,各类机构的投资热情高涨,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出现井喷。2017年底,受监管与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金融ABS急刹车,一度有相关项目停滞甚至中止,到2018年1月底才有所恢复。
凤凰网WEMONEY梳理报告发现,2018年消费金融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2018年前7个月仅发行40支消费金融ABS,不足去年同期1/3;二是2018年非持牌机构发行量近9成,阿里系独占鳌头;三是2018年消费金融ABS融资成本最高超6%,4月份后保持平稳;四是消费金融场外占比一度超25%,2018年全部回归场内。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认为,消费金融ABS产品模式多元,保理类ABS或大有可为。
消费金融ABS的基础资产包括信用卡分期、个人消费贷款、保理融资、信托受益权等。
2016年之前,常见的消费金融ABS基础资产主要是信用卡分期和个人消费贷款;之后,得益于非持牌机构的大力参与,涌现出以小额贷款、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和信托受益权等为基础资产的各类消费金融ABS。
目前,我国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众多,虽然实质上的资产都是消费贷款,但因为商业模式和合规原因,一些机构(尤其是非持牌机构)选择通过保理或信托等方式设计架构,以成功发行ABS获取资金,使得消费金融类ABS的基础资产表面上有所差异。比如唯品会就以“上海品众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保理融资的方式为唯品花消费贷款发行了ABS。
据统计,2018年发行的产品中,个人消费贷款类ABS有35支,发行规模达759.53亿元,占比78.86%;信用卡分期类ABS有2支,发行规模为190.72亿元;保理融资类和信托受益权类共3支,金额都较小,均不超过5亿元。
报告称,由于目前监管要求小贷ABS也要纳入表内计算杠杆率,小贷ABS的发行总额无疑被大大限制;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直接发行ABS,受商业模式的制约较大;信托合作的门槛较高,产品灵活性较差;而保理融资的操作灵活,可适用多种商业模式,且保理公司的杠杆率上限较高,预计未来保理公司(与企业合作)发行的消费金融ABS会越来越多。
此外,报告认为,预计未来消费金融ABS的规模会有所回升,但在去杠杆和担忧资产质量的背景下,大幅扩张的条件尚不具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WEMONEY。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