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新闻联播首次以《互联网+金融加出融资高效率》为题头条报道互联网金融,时长6分钟,并披露P2P网贷相关数据,显示了政府对网贷行业的正面肯定与支持,网贷行业群情激奋,一致看好未来前景。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少人只看好大的、有实力、有背景的网贷平台,觉得草根平台没啥机会了。最近凤凰网财经频道一篇《草根网贷平台已GameOver》的文章就持此观点,文中写到:“现在来说,没钱没实力的草根网贷平台根本玩不转,要么得像陆金所一样有个非常牛逼的干爹,要么像智融会背后有第三方支付、跨境电商、海外公司那样强大的土豪集团背景,要么像人人贷那样拿到巨额风投。”笔者非常不赞同此观点。先定义下草根网贷平台与实力网贷平台:一般来说,草根网贷平台是那些资本实力较为薄弱的平台。相反,所谓的实力网贷平台,即是银行系、上市公司系、风投系、大集团系等手握大资本,在资本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平台。
P2P网贷行业发展到现在,虽然还是处于监管缺失、蛮荒无序的局面,但是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关注,监管原则的逐一确立,行业也呈现明朗。整体形势向好,必然能够吸引资本进入。所以,不断地有上市公司入股、或是自建平台,又或者是银行纷纷成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风投机构大手笔注资P2P网贷平台等等。如此密集的资本进场,喜了实力平台,苦了草根平台。就互联网运作来说,P2P网贷是基于线上的金融新业态,线上推广突出一个字——砸,砸的是真金白银。实力平台自然轻松,有的就是资本、资源,一个月动辄百万的推广费用。草根平台呢,经费有限,做推广吧,烧钱肉疼;不做吧,网站流量小得让人心疼。
可以说,行业内有80%的草根网贷平台都处于这种窘境当中。不免让人觉得草根网贷平台在这个行业里基本没什么机会了,拼不过实力平台,也玩不动项目,找不到资源,做不好引流。然而,草根网贷平台就真的活不过来了吗?未必。
一、“船小身轻”是最大优势
我们常常说实力网贷平台有背景优势,其实背景都是由人组成的,人一多,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网贷平台,背后是一个大集团。大集团有什么弊病呢?一是股东众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二是管理体系庞大,流程繁琐。P2P网贷是一个具有互联网属性的新行业,讲求简单、极致、高效,所以P2P网贷平台一旦跟复杂庞大的利益体系挂钩,极有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运作。这种时候就体现出了草根平台的优势。草根网贷平台的架构简单明了,短时间就能搭建团队,迅速开展有效工作。在一些实力平台受困于集团化管理,拘束在烦冗的流程中的时候,“独门独户”的草根网贷平台可能已经进入正轨了。
二、专注细分市场,实现小而美
草根平台受限于资本和资源,因此不可能像资本巨头一样,爪牙遍布每一块领域。而目前来看,国内的P2P市场仅仅被开发了不到10%,大多数平台的业务模式、业务人群基本上都表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待开发市场广阔,这就是草根平台最大的机会。在大资本占绝对优势的领域,草根平台已经没有进入的必要了,反而应该深耕一些“小众”的细分市场。比如,在地域上,一些乡镇、农村的小微金融市场仍大有可为;在人群上,专门针对某一特定人群提供投融资服务;在产品上,不必囊括所有贷款类型,重点做某一种细分业务,如车贷、票据等。对于草根网贷平台来说,与行业巨头争食一块蛋糕,99%的结局是折戬而归。但是如果避开巨头,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就极有可能实现小而美。
三、坚持真实、透明的小额分散业务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一个平台的体量做大之后,大单也开始出现了,少则千万,多则上亿。不管是从核心宗旨来说也好,从监管方向来看也罢,P2P的精华就在于小额、分散,覆盖的是难以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因此,实力平台上巨额标的频现,一是违背了P2P普惠金融的宗旨;二是积聚了风险。平台再有钱,能吃下几次坏账?既没有那么多资金,又没有太多项目来源的草根平台,就更不可能效仿实力平台为了追求大体量而接触巨额融资项目了。控制风险就是控制成本,对于草根平台而言,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就是坚持小额分散的业务,分散风险。
四、积极创新,建立核心竞争力
其实创新是每一个P2P平台都应该坚持的。但是现有的竞争环境下,实力平台往往能获得更优质的借款人、更好的项目来源、多样化的推广渠道等等,草根平台要在如此夹击中存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整个P2P行业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类型仍然大同小异,大多数平台都还在照搬照抄一些固有的平台模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少之又少。这种行业现状跟当年的“千团大战”极为相似,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P2P平台的产品竞争变成了资本竞争,最后胜出的还是资本。因此,资本实力薄弱的平台必须比其他实力平台更加意识到创新的价值,建立核心竞争力,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才有机会获得一席之地。
- 蚂蚁国际任命首席创新官,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发展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