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支付宝在微博直接怼了微信支付!严格说,是直接怼了腾讯集团公关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微信作为社交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用户使用频率更高”的说法。腾讯集团互联网金融公关部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时,并未正面回应或完全否认该报道的说法,表示“不作回应”。即使腾讯系(财付通公司、微信团队、腾讯公关部)均无意与支付宝打嘴仗,但这个事件颇具有讨论的意义——支付便捷与个人安全隐私,如何做到最大化平衡。
支付宝怼微信:保护隐私就不能保护钱的安全?
9日,支付宝在官方微博上公开怼起了微信支付。
近日,在广东中山工作的黄先生通过微信支付,给微信名为“海阔天空”的表妹转账。孰想,黄先生手误转错了人,此“海阔天空”非彼“海阔天空”,而且还在半天时间里,累计通过多笔转了8.75万元。等黄先生反应过来,找回对方退款,对方却拉黑了黄先生的账号“消失了”。
黄先生找到微信支付客服,被告知汇款已到对方账户,需自己协调;并且,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微信方面无法向黄先生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任何银行、警察都不能随便向公众提供他人隐私信息,更没有随意划拨他人存款、冻结他人银行账户的权利。无法知悉“海阔天空”的任何真实身份信息,黄先生追讨无门,公安、法院都表示无能为力。
另一家支付巨头,支付宝在手机转账时,如果汇款对象是未实名认证的陌生人,平台会弹出“点我验证”(比如验证汇款接收对象的姓氏)的必选项进行多重验证、降低交易失误率。支付宝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汇款双方A和B之间如果不是好友关系,彼此为信息孤岛、并不会知悉对方的信息;只是一旦出现交易纠纷,即使A或B被拉黑,平台也可以找到对方,提供协调援助,或按法定程序要求将信息提供给公安部门。
两家转账时的不同页面
因此,当有媒体向微信支付所属腾讯集团问询,支付宝、微信支付转账为何存在差异时,腾讯表示,“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这下支付宝不同意了,通过官方微博与微信支付公开怼了起来,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保护用户隐私,不意味不能设法保护钱的安全。
对于支付环节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是否会此消彼长的问题,支付宝相关技术负责人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在科技金融2.0时代,通过发展人脸识别核验、引入指纹密码、单点登录等技术方式,即使数字密码丢了,平台也可以做到设法保护资产安全,而且便捷性在提高,安全性却并未减弱。
事实上,用户自愿选择某个平台、但转错账,可能真只能怪自己手欠,和平台、平台技术安全性没关系。一位中部某省的检察院人士告诉记者,“从法律意义来说,转账错误都不能叫技术漏洞,要说也只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尽到提醒义务,况且这些平台有没有这个义务都要另说。因为支付机构的义务应该是保证你财产的安全,而不是保证你操作的每一笔都正确。”
钱转出去就不能反悔?有这几种方式要回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支付中不可能没有错误,良好的风控技术水平,可以将资损率控制到非常低。但市场流传的一个数据是,国际上支付行业的资损率在千分之二。
发个红包、手机转个账、在线支付一笔款,变得越来越便捷频繁。与黄先生类似,后者偶尔“手滑”转账错误、支付错误的不在少数,这时候,如果对方拉黑删好友、拒不认账,而你找平台沟通又无果的话,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介绍,可以直接公安报案,或者去法院起诉。
上述检方人士也认同,如果对方明知道是转账转错了人,收了钱不还,就属于不当收益,按《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尤其是如果涉及金额较大的话,还可能构成非法侵占刑事犯罪。
“这种案子胜算非常大。”该检方人士介绍,转账人走民事诉讼程序,有两种案由起诉,一是撤消转账行为,二是要求返还不当得利,一般情况下都能赢,由没有合法依据的收款人将钱返还给转账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