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难关后,网贷行业将见到黎明的曙光。
六月,网贷行业雷潮滚滚,整个行业面临危机。
在危机的冲击下,很多投资人和从业者都灰心丧气,认为网贷行业要不行了。可实际的情况是,网贷行业的危机是一时的,度过危机后,网贷行业的前途仍然是光明的。
首先,六月雷潮存在客观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宏观经济风险引发债务违约,导致大量平台无法及时兑付,投资人恐慌情绪蔓延导致挤兑,这才酿成了危机。
同时,网贷行业仍然具有存在合理性。中国庞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合理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广大民众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网贷行业正是为解决这个痛点才形成的。
为了投资人能安全落地,也为了网贷行业的未来,网贷行业和投资人必须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度过了难关后,网贷行业将见到黎明的曙光。
六月雷潮存在客观因素
对投资人来说,今年六月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月份,网贷行业的雷潮滚滚,让不少投资人寝食难安。
网贷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甚至有很多投资人一度大放悲音,说网贷要不行了。
网贷行业真的要终结了吗?对此,观察君有话要说。
观察君并不想要为网贷行业“甩锅”,只是想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问题。六月雷潮并非完全是网贷行业的问题,客观因素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客观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的风险。众所周知,为了降低风险,金融行业正在去杠杆,可是去杠杆导致大量银行大幅减少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大量企业想获得融资度过困境可谓是难上加难。
上半年债务违约事件此起彼伏,到6月,由金融机构担保和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也出现大批违约,这些都反应市场已经进入“钱荒”的状态了。
再加上国际贸易纠纷对国内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市场上整体债务违约的风险就更高了。这些债务违约最后通过经济产业链的层层传导,就会让一部分P2P平台的贷款项目发生违约,导致P2P平台发生大面积的逾期现象。比如,如果某些P2P平台是给出口企业融资,那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就相当高了。
6月24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70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这标志了央行已经感受到市场上的“钱荒”,并赶快着力解决问题的现实。
在这次雷潮中引发连锁反应的,还有投资人的恐慌情绪引起的挤兑。任何一个网贷平台都很难经受住投资人的挤兑的,哪怕是银行也很难经受储户的挤兑。
只有把视野拉宽,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看待此次网贷风波。
网贷行业仍有存在合理性
是的,网贷行业确实出现了危机,但观察君要说,危机并没有动摇网贷行业存在的根基。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网贷行业?因为中国有网贷行业生存的土壤。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极其困难,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处获得贷款。另外,绝大多数小额投资人很难获得超过通胀的理财收益渠道。
正是因为资金的融资方和投资方都存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网贷行业才应运而生,解决这个困扰中国金融行业的痛点。
因此,网贷行业是有存在合理性的。我们不能因为网贷行业出现的风波,就一棍子打死整个行业。
我们同样要看到,在这次环境波动的大背景下,同样有稳如泰山的平台,并且这些稳健发展的平台仍占多数。
那些爆雷的平台,都是没有加强内功修炼的平台,甚至有很多不合规的平台。比如,一些有线下网点和活期业务的平台,在这一次雷潮中都应声倒下。
只有在退潮后,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这句话仍然是真理。
同时,退潮后也可以发现真正的健将。那些在这次雷潮中岿然不动的平台,业务合规按时回款的平台,为行业发声的平台,才是真正的优质平台。
这些优质平台,才代表着网贷行业的未来。
网贷行业和投资人应共渡难关
为了投资人能安全落地,也为了网贷行业的未来,网贷行业和投资人必须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出现逾期和挤兑问题的平台,面对投资人的恐慌情绪,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更不能一跑了之。而是应该积极接待投资人,了解投资人的诉求,和投资人商量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接待投资人的同时,平台应向监管部门汇报平台的情况,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监管部门肯定是不希望平台出现问题的,平台应该和监管部门坦诚相待,有了监管部门的加入,对于平台问题的解决,投资人也会更有信心。
其它暂时还没有出现问题的平台,要积极保持平台的合规和稳定,少一个平台出现问题,就少流失一份投资人的信心。
网贷行业的各个平台,应积极对外发声,宣传行业正能量。向投资人科普网贷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让投资人看到网贷行业更积极的未来,维护整个行业的形象。
投资人在此时,应该尽量保持冷静,不传谣不信谣。面对平台问题,投资人应该建立专业的委员会和平台沟通,探讨合理的方案。在网络上散播负面情绪,或者冲到平台大闹,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雷潮也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雷潮过去后,留下来的都是稳扎稳打的优质平台,网贷行业的黎明就要到来,光明一定会出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