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在资本的驱动和对未来想象的引领下,“区块链+”的时代正加速而来。
尽管对区块链的作用与前景存在争议,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巨头,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对区块链的关注和投入都在不断增加。
在纽约发起的R3CEV区块链联盟,已吸引40多家银行巨头参与,以测试银行间的清算与结算网络。纳斯达克交易所已表示将考虑成立加密货币交易所。汇丰银行近日宣布完成全球首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交易。Facebook被爆计划发行自家加密货币,促进平台支付交易。还有更早的沃尔玛、IBM等的进入-----这个引人注目的名单在快速拉长。
国内同样如此。各路资本纷至沓来,工农中建四大行、BAT等已纷纷试水区块链项目,与区块链相关的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刚刚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是近几年国内区块链投资高峰期,投资事件接近100起。2018年第一季度,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事件已达到68起。
区块链热,一方面与该技术的独特性分不开。在一个需要信任、依赖中介的社会,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透明性、不可篡改等特点横空出世,给人带来无限想象空间。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区块链有可能重塑金融体系、改变经济运行方式,引领新一轮产业和技术变革。面对未来,谁都怕错过“新赛道”,于是竞相入局。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包括区块链等在内的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已出台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引,以期吸引资本和技术聚集。从全球范围看,各国都在加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图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另一方面,区块链热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特别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市场乱象丛生、诈骗频发。一些代币企业和从业人员,鼓吹一夜暴富的神话,打着区块链的幌子,疯狂“割韭菜”,甚至走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歪路。
央行等几部委去年9月4日已发文禁止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据央视近日报道,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标榜着“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依旧非常火爆。
国外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也在加强。北美证券管理协会(NASAA)本月初发起“加密货币清扫行动”,该协会成员,包括美国所有州和加拿大省级证券监管部门,已针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性投资产品发起约70项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量消耗、可拓展性等方面存在制约,目前也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场景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忽悠造势。
对监管部门,既要监管到位、有效打击欺诈、违法等行为,又要积极引导、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这面临巨大挑战。
对行业而言,需在区块链关键技术上加快研发与突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技术应用落地。
对投资者而言,应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不确定性,牢记法律边界,认清投资风险。
面对“区块链+”时代,应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积极拥抱,推动其理性繁荣。(作者刘凡,系中国金融信息网总编辑)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