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吴雨、孙飞)百行征信23日在深圳揭牌,“信联”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面对近年来个人征信企业间“信息孤岛”、个人信息滥采滥用等问题,人们对这个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8家市场机构入股的个人征信联合机构充满期待。在“国字头”协会的引领下,“信联”能否将个人征信产品打造成行业的“国家标杆”?
征信没有覆盖的领域,往往是诈骗风险集聚的领域。“近年来,民间借贷中的不良现象多发,与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直接相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与此同时,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普遍缺乏信用数据,未有效纳入央行征信等传统征信,这对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形成一定制约,需要市场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补齐短板。
为此,2015年人民银行同意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8家机构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组建了一家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2018年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其发放个人征信业务许可证。
百行征信的股东中,不少机构在非传统金融机构客户的信用方面做了不少探究,有的则具有集团数据、市场优势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级市场自律组织,更是会员资源丰富、数据来源稳定。市场期待百行征信能在各方面做成行业的“国家标杆”。
不过,“强强联合”的“信联”也曾经历了一番波折。
个人征信在我国发展较晚,长期以来,围绕着什么是征信、征信的业务边界在哪、到底该怎么发展个人征信,市场争议较多。个人征信市场“开闸”之初,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用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的各种表现为用户“画像”、打分,打车爽约、婚恋网站征婚、淘宝差评等信息,都一度进入“个人征信报告”。
“社会上经常把信用同诚信、征信服务同信息服务相混淆,认识的不清晰直接导致行为的混乱,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甚至滥采滥用,侵害个人信息隐私权和财产权。”百行征信相关人士说。
此次百行征信明确表示,回归“独立第三方共享债权人掌握的个人债务信息,以防范信用违约风险”的个人征信本源,厘清个人征信与数据服务、风控服务的界限,从根本解决个人征信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规划问题。
“采集个人的信用信息必须遵循'合理、正当、必要’的原则,不经信息主体同意不采集,与个人信用状况无关的信息不采集,不符合客观公正的产品不推出,与信用无关的场景不应用。”百行征信相关人士表示,在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和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提供个人征信产品服务,同时挤压网上虚假诈骗信息、倒卖个人信息的生存空间。
除了个人信息滥采滥用,8家个人征信机构的“信息孤岛”问题也一度引起监管关注。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曾直言,8家个人征信机构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的闭环,客观上就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
据悉,百行征信成立后,8家市场机构将不再直接从事个人征信业务,而作为百行征信的主要股东,通过百行征信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参与个人征信市场。
其实,8家市场机构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而是技术、资源、数据的贡献者与共享者。芝麻信用相关负责人表示,芝麻信用希望能运用自己的技术能力,与各家机构一起,做好百行征信,推动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的发展,为广大用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此外,百行征信的成立不仅对征信行业意义重大,还是互联网金融整治的重要一环。
董希淼认为,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相应的征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网络借贷机构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动预警机制,过度多头借贷、骗贷等行为屡屡发生。 “百行征信将体现互联网金融整顿的成果,实现个人负债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全面、真实地展示借款人的整体杠杆水平和风险状况,有利于形成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百行征信开业仪式上表示,作为市场化经营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必须按照金融监管要求,依法合规地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让良好的信用记录转化为红利,使信息主体享受到“守信受益”带来的优惠和便利。(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