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金融领域风云变幻,P2P、消费金融、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金融科技附能金融产业新现象颠覆业态……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如今,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正在成为许多金融科技企业CEO们关注的焦点。
在4月13日召开的零界·新经济100人2018年CEO峰会上,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CEO董祺与同盾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蒋韬、51信用卡CEO孙海涛等,就“新金融:风云变幻,如何突围?”的话题进行专场讨论。
一、BAT抢食,伪命题?
周炜:蚂蚁金融是金融行业的独角兽,BAT都积极布局金融领域,面对巨头林立的形式,各位认为创企应该如何做到差异化的竞争?
董祺认为,在金融科技领域,企业最大的挑战并不是BAT,而是监管;由于金融的风险属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每个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
他认为:“金融行业是少数几个完全不用担心BAT巨头渗入的行业。”一方面,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一批金融科技巨头的持续崛起,也让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另一方面,监管收紧,似乎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已经机会不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金融科技作为整个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所在,不仅用户足够多、空间也足够大,用户的需求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完全可以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入手,为用户打造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同样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
董祺强调,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整合只是一种相对整合,比如流量整合、效率整合等;但金融行业经营的是风险,如果一家企业占领整个市场,也就意味着它要承担这个市场上所有的风险,没有企业能够承担这种风险。
他认为,金融科技接下来会发展到2.0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可以真正回到用户价值上来的。从策略上来讲,第一个阶段里,企业带着“用户思维”做生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渐渐意识到这是一门风险管理的生意,一笔交易成交后的风控管理是高成本的,于是这也教会了企业“账户思维”。
二、技术迭代:产业颠覆者
蒋韬:阿里、腾讯、京东是同盾科技的客户,在特定的技术上其实会跟同盾科技合作,这是一种竞合关系关系,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关系。
我最担心的未来有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像智能支付把整个信贷流程替换掉,很可能我们现在使用这些产品和技术,就会被瞬间的取代掉。所以我们对于一些创新型的技术,包括创新性的产品保持一个非常高的关注,一旦有这样的技术和产品出现我们会投入专人做一系研究。
三、人工智能:大鱼瓜分VS小鱼蚕食
周炜:人工智能领域,新创公司的领土,还是大公司的机会?
蒋韬:新创公司机会更大。当然,大公司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招到更多好的人才、团队。但是,本质上,大公司的心态更加开放,合作方包括上市公司,但是也认可能够做出成绩的小团队。
董祺:人工智能方面可能机会属于比较大的公司,除非有新的技术类型出现。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这是从小公司最先出来的。但是,在已有的数据源领域,我相信大公司可以抢夺更多的数据,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开发出更成功的人工智能。
支正春:我认为AI科技的发展,可能的巨大机会会来自于小公司,但是AI的技术设施会是来自于大公司。比如,谷歌会提供更多AI套件以及AI体系,但是这个上面更大的应用会来自于小公司。中国移动搭建了一个庞大的用户体系,一个庞大的通讯速度、网络,帮助腾讯能够在运用他的商业模式。大公司、大投入会创造一个更大的平台,但是新的机会永远还是那些小公司。我们只能相信一句话,我们的未来会比我们聪明。如果我们不相信人类就没有未来。
至于人工智能落地金融,蒋韬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人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具体落地场景有:客服;风险的自动化决策,例如,债务催收。
此外,三位一致认为,海外金融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技术出海与模式出海都是很好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零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