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行业最热闹?当属万箭齐发的互联网金融行业。
纵观这些新兴机构,貌似大同小异,实则风格迥异。
这可追溯他们的出身:第一类是谋求转型的传统金融机构或寻求创业的内部人士;第二类是新增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第三类则是看好互联网金融而进入市场的其他行业公司。
而从底层基因来说,互金各大军团有着两种底层基因:互联网、金融。
他们因为基因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也通向不同的道路。
不同的底层基因,决定了切入点不同
据调查,在一份国内市值和影响力靠前的20家互联网公司排名里,除了陌陌,其余19家公司均不同程度地涉足金融。而规模小且主营业务与金融毫无关系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在探索金融业务。
比如,奇虎360成立了360金融,巨人网络发起设立了蔷薇控股,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网等OTA都在做互金业务......
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背景从业者要远多于金融背景从业者,大概是“二八分”的比例。双方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最直白的原因是变现快,最大的优势是掌握流量入口资源。最鲜明的玩法,就是先冲流量,急速做大,疯狂融资,烧钱再冲量,形成壁垒,然后站在高筑的护城河上,放眼天下再无对手。
金融出身的互金公司,风格保守而谨慎,他们对待金融的态度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敬畏。他们认为,风控如同人性的标尺,稍有偏移就是万丈深渊。所以,他们视风控为命门。
作为业内人,我们在2013年-2014年的P2P时代,看到了太多亵渎风控、利益熏心的案例。2016-2017年,消费金融领域也出现过类似的疯狂。简单来说,很多从业者,正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金融。甚至,一些公司创始人口头上强调风控的重要性,但仍不会搭建一只专业的风控团队。
当然,这无疑是在玩火。
CapitalOne是消费金融的完美案例
事实上,流量和风控都是互金行业的命门,诚如金融、互联网都是互金企业的基因,两种理念是不可偏分的。
如果你是金融出身,要学习怎么迭代产品,怎么找准用户痛点,怎么利用移动互联网特性让用户群体最大化;如果你出身于互联网,就要学习如何掌控金融风险,如果理解“互联无边界,金融有底线”的原则。
只有金融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互补,才能形成真正的互金产品思维。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所言,应将思维理念从产品和供给中心真正转向客户和需求中心,打破思维枷锁,利用金融和互联网的双重逻辑去思考产品逻辑。
观察国内外的知名金融公司,美国CapitalOne是一家不得不提的公司,它将产品思维做到极致,其本质正是金融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有效结合。
曾任职于CapitalOne多年,现为明特量化联合创始人兼CEO的李英浩介绍到,CapitalOne用了30年时间,从一家不起眼的地区银行信用卡部,发展成为美国前列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它成功的精髓,就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构思产品,并通过数万次的测试去验证,以得出最符合用户需求、风险可控并拥有良好营销转化率的产品类型。
举个例子:它的明星产品Starter card(免保证金信用卡)。在美国,传统银行会根据FICO分数(信用分数)对用户采取“一刀切”策略,导致当年大部分人群无法获取信用卡服务。因为传统银行没有这部分人的信用数据,无法控制坏账。
于是CapitalOne做了Starter card,来帮这群人建立信用并最终使他们享受到信用服务。CapitalOne是这么计算风险和收益的:假设一个人群里,有一半相对优质的客户,100个人有5个人会坏账;一半是相对次之的客户,100个人有15个人会坏账,综合坏账人数比例为10%。
乍一看风险非常高,但如果再进一步去探究,计算坏账率时,考虑客户分层(Prime、Near Prime、Sub-Prime)后的信用额度、额度使用率、坏账人数比例等指标,最后加权计算下来的坏账率是远远低于10%的,基于此来判断是否能够为这样的一群人开发信用产品。
李英浩谈到,做互联网的思路是先烧钱获客,再利用产品把钱赚回来,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而CapitalOne基于用户需求和风控两个把控点,通过精细化运营,设定不同的额度、期限、利差、服务费等,去规划不同的产品。
“比如将一个人群分为10个等级,统计每个等级坏账情况,采用差异化的产品和定价。这样既可以把一个人群的坏账率降下来,又可以找到有诱惑力的用户需求。”李英浩说道。
明特量化的智能信贷探索
作为一家技术输出型公司,明特量化发展的这么快,期间也大量借鉴了CapitalOne的发展精髓和数据驱动的理念。它自主研发了独具特色的全流程智能金融服务体系“智能量子引擎”,涵盖了“变量引擎、定量引擎、筹量引擎、盘量引擎”四大模块,可以智能化的满足在线信贷的全部流程需求。
李英浩解读到,定位于ToB端金融科技公司的明特量化,一方面通过技术输出,提升在线信贷行业效率;另一方面,它做的事情是帮助流量公司进行变现。这其中的核心难点在于“转码”。用户标签有很多,用户需求也很多样,将标签和用户需求转化为B端金融机构所需要的、能读懂的逻辑,从而创造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可以说,它承包了从用户数据分析、产品搭建、获客、借贷用户反欺诈、风控等整个流程。
“挖掘用户需求越全面,产品更细化,客户价值才能最大化。”李英浩谈到,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明特量化可以获取到行业内的丰富数据,这有助于加深对垂直行业的业务理解、改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而进一步获取更多的B端客户,形成“业务理解-获客-业务理解”的良性循环。
诚如,李英浩谈到对明特量化的判断,“数字化带来量化精准,互联网带来互联互接。明特量化要以平台化技术输出的角色赋能B端金融机构和新金融业务公司,提升行业服务效率,创新更多产品服务更广泛用户——这是我们终极认准的一件事情。”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