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块链技术颠覆社交媒体的讨论,早已有之。
数字货币在2017年占尽资本市场的风头,区块链也开始成为2018年重要的潮流概念。而人们对科技巨头垄断的反感越是强烈,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新型社交媒体的心愿就越明确。
最早的时候,社交媒体吸引用户的原因之一,在于信息在此地的无障碍爆炸。这种传播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我让你看什么”,人人都可以发声,所有的信息都有被浏览的机会。
但是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熟起来,情况开始生变。平台也开始筛选信息,无论是刻意的搜索热门,还是广告商获得的优先显示的机会,内容的呈现已经开始严重倾斜。用户不再能主宰自己看到的信息。
原创作者也心存不满。他们的高质量内容多为平台做嫁衣,自己收获了百万浏览,数千点赞,一时名声大噪,然而实际上的经济利益却多数流到了平台方。
而且随着大众越来越明白数据的价值,用户也变得不愿意把私密的个人信息分享出来。社交媒体掌握的个人数据不但对官方公开,也曝露在广告商面前,包括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或者是与它们对标的类似产品,都有可能在“隐私”这件事情上表现糟糕。
而且,随着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公司逐渐筑起壁垒,让一系列的媒体服务局限于数个巨头手中。他们曾经打散了信息传播的权力中心,但他们现在又建立起了另一个集权中心。
换句话说,社交媒体开始失去自己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不一样,至少在先驱者看来,它们比已有的社交媒体巨头做得更好。主张区块链技术重塑社交媒体的观点认为: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帮助社交媒体的用户更好地控制信息的隐私,而发行的代币成为这种社交平台上的货币,用户用代币购买商品或服务,交易记录也受到保护。普通用户恢复了更多的权利,区块链支持下的社交平台,可以拥有更可靠的内容排名和社交系统,免受于广告商垃圾内容的困扰。原创内容生产者也能从自己的创作中获利,而不是被平台剥夺权益。
已经有人开始了这种区块链社交媒体的尝试。onG.Social的用户可以用代币来激励真实信息的发布者,以太坊支持的Akasha被认为是“去中心化的推特”,Steemit则是有三种代币的社交网络,在内容原创者获得认可时会进行激励,其代币之一Steem Dollars甚至被美誉为下一个比特币。
从目前的尝试来看,区块链先驱者对现有的类似于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不满主要在于:安插广告,无力打假,泄露隐私,不尊重原创。
他们希望打破垄断,依赖真正的民意来解决这些问题。科技巨头们自然也明白这些,Facebook已经开始拥抱区块链技术。
去年12月,Facebook宣布Messenger副总裁David Marcus将加入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董事会。当时市场纷纷猜测,Facebook此举是否是有意在Messenger上探索加密货币的应用。
而扎克伯格也在新年致辞里提到,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的力量博弈,是“技术领域最有趣的问题之一”。他如是说:
随着一小部分大型科技公司的崛起——加上政府正在以技术来监察公民——许多人相信技术只会将权利中心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对此有利的反驳是,正如加密或是加密货币,它们把权利从中心化的系统中分离出来,交还到普通民众的手中。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是,它们变得难以控制。我有意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正反面影响,以及如何最好地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服务中。
谷歌也已经成为仅次于高盛的,最大的区块链技术投资者。亚马逊也在上月和R3公司达成合作,给AWS引入了首个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方案。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尝试似乎大有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区块链革命》合著者Don Tapscott就提示,去中心化这件事情,绝对不能依赖剥夺用户剩余价值的大公司。
封建制度下,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资产。农奴在这些土地上工作,创造了价值,但大部分的价值被地主剥削。今天,数据就是新的资产,我们创造这些资产,但是我们的数字化“地主”(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政府,银行等等)把他们夺走了。
我们需要恢复这些数据,恢复我们的“数字权利”,并基于我们自己的利益来经营它。
应用区块链技术,用户(真实用户或是数字化账户)可以在“数字化黑匣”中拥有独有的身份。它将捕获我们的数据,帮助规划我们的生活,并保护隐私。
……
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给大型数字集团们构成了危机存亡的威胁。今年,我们会看到这些公司拥抱加密货币,甚至是区块链技术的许多其他应用。
准备好来自帝国的反击。
这种愿景很理想,这也是区块链被寄予“下一次技术革命”厚望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的革新不单局限于社交媒体,在整个注意力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上,区块链代表的反对权力中心化的态度正在逐渐崛起。
但是事实上,区块链未必能如理想派所愿,完全自外于权力的中心化。尽管区块链技术基于分布式数据库,但从一开始的开发,到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依然需要一定程度的集权才能开发出来。
就以社交媒体为例,最开始的社交媒体也未必有今天这么多的弊端:广告、隐私或是版权问题。但当它们越做越大,无论是维护成本需要或是政府监管的介入,它们都不可避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而且在激励“真实新闻”这一点上,以Steemit为例,它支持的是用户对内容的自律调节,但这如何保证用户簇拥支持的是“真实”新闻呢?如果用户仅仅是支持自己想看见的“真实”,由此产生信息孤岛,甚至助长极端势力,去中心化的监督又有何意义?
最坏的情况是,再次出现一种掌握了公民身份、资产状况、行为规律等等记录的技术,它不但未能阻止权力,最终连自己都落入了大型企业乃至更高层的手中。
不要忘了,二三十年前,互联网因其匿名特征,同样被视作肆意妄为的理想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