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近期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后,业内暗流涌动,现金贷平台和借款人之间博弈的气氛愈发激烈。
借款用户借机指责放贷平台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现金贷平台却表示一些借款用户恶意拒绝还款,导致首次逾期率急速攀升。一家经营现金贷的平台对独角金融表示,他们公司的逾期率达到将近60%。
有人惊呼“全民逾期时代来临”。
借款方与出借方的攻防大战一触即发——现金贷平台催收力度不断加强,而借款人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拒绝还款,甚至还成立了“反催收联盟”。
双方势均力敌,剑拔弩张。
01
反催收:软件轰炸催收人员
“我没钱”、“就算有钱我也不还”,“国家都说不合法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还”,“XX平台借1000,到手850,逾期一天每天加20元,还的人就是脑残”……
独角金融在一个名为“反催收联盟”的QQ群里,看到众多借款人每天商量着如何不还款。
他们专注于去各个现金贷平台借款。《通知》下发以来,这个群变得异常活跃,有人甚至表达了“借到一笔就赚一笔”的小窃喜。有人还说,最后悔是“才借50个平台,没有多借几个平台”。
(图为借款人的逾期项目)
他们是与催收人员接触最亲密的一群人,双方经常恶语相向,但有些却也成为了朋友。催收人员最典型的催收手法就是爆通讯录,向借款人通讯录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短信。
而借款人一般会采取拒听、换工作、换手机号等方式,甚至有些借款人还会利用派出所朋友的便利,把催收电话呼叫转移到派出所,手段层出不穷。另外,还有一些借款人会鼓励自己“通讯录爆了你就成长了”。
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催收还能帮助他们“
看清一些朋友的嘴脸,倒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但是通讯录的曝光也让他们压力重重,因为声誉遭到了损害,他们不得不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一位“撸了很多口子”(老赖们管向平台借钱叫做撸口子)的借款人透露,“
有些催收还打电话到我丈母娘那里去,我只好解释说因为在网站上办信用卡,没办下来信息被卖到诈骗公司了,现在快年底,骗子都出来活动了。”
除了撒谎,他们还心存侥幸,期待催收公司尽早倒闭,“只要坚持住电话不接,家人朋友通知到位,他们就没有办法了,这是他们最后的疯狂,估计过两天打电话的人都下岗了,公司倒闭了。”
如果说借款人对催收的防守是攻防战的开篇,那么,借款人采用疯狂呼叫软件轰炸催收人员的方式就把整场剧情推向了高潮。据独角金融了解,借款人拉帮结派成立了“反催收联盟”,采用多种呼叫软件去轰炸催收人员的电话,让对方始终处于忙音,打着“让他体会一下被电话轰炸的感觉”的小算盘。
飞刀乱飘,血溅四起,这场大战硝烟正浓。
(图为借款人总结的借贷平台类别)
而催收人员则以更激进的方式来迎战,比如上借款人的工作单位和家里去催收,甚至采用拉横幅“某某某,欠债还钱”的办法去威胁借款人。
这场大战,就像是幕布后的另外一个世界,黑暗、玄机混杂其中,大家有着自己的语言,有着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02
催收:上征信、发报案通告
在这场大战的激烈焦灼下,现金贷平台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谋定而后动。为了合理地解决催收问题,现金贷平台使出了浑身解数,提前还款、互联网仲裁、接入征信、甚至报案等手段轮番上台。
独角金融了解到,目前马上消费金融、捷信、用钱宝、买单侠、贷上钱等机构已经都接入了征信系统。
贷上钱12月13日通过官方微信号宣布,已经正式通过海南银行,潍坊银行,以及其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向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用户逾期数据上传,包括用户逾期数据和不良等数据。
这意味着,贷上钱的借款用户无论是之前的逾期,还是未来借款的逾期信息,都会上传到征信系统。
此外,独角金融还注意到,12月12日买单侠资金方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买单侠上的贷款用户征信信息,将会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
(图为渤海信托发行的项目)
买单侠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我们还与芝麻信用达成合作,逾期客户会有负面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助贷机构的用户信息一般是不能上传至央行征信系统的。资深业内人士马明涛向独角金融透露,“连接央行征信的都是持牌机构,比如银行、信托、消金、网络小贷等,而且这些机构还要有实际业务发生才行。所以,助贷机构只能通过持牌机构比如银行去接入征信。”
但是通过持牌机构去上征信也会有一些限制,马明涛补充道,“银行可能只上自己放款的那部分,而且也得银行愿意帮助贷机构上征信才行,因为一旦上征信,银行就要承认这笔贷款是他们的不良资产,所以这还得看银行的意愿。”
另有业内人士谈一鸣表示,有些助贷机构的资金渠道也不全是来自持牌机构,可能还会来自网贷等渠道。网贷平台目前并未直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这种情况下,部分借款逾期上不了征信倒也不是不可能。
针对逾期严重的借款用户,甚至有平台方直接报案,比如飞贷,直接通过律所下达《报案通告函》。
(图为飞贷的报案公告函)
逾期失信的问题已然成为现金贷平台的一块心病,但针对多头借贷、过度借贷等乱象,《通知》第六条第二点早已作出规定,“各地应当引导借款人依法履行债务清偿责任,建立失信信息公开、联合惩戒等制度,使得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现金贷平台不断出新招,就看借款人能不能接得住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独角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蚂蚁国际任命首席创新官,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发展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