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乌镇互联网+峰会·中国数字经济论坛——数字经济构建智慧未来”在桐乡乌镇举行。会上,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IF)院长贲圣林教授发表了题为“数字经济的中国实践与全球机遇”主题演讲,并作为嘉宾参与了“数字经济引领金融创新”主题圆桌对话,与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BBD(数联铭品)董事长曾途、益博睿大中华区总裁黄坚和蚂蚁金服战略部资深总监孙涛等嘉宾一起就数字经济发展风险防控、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应用与管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内容根据贲圣林教授在该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主持人刚才提到金融创新在经过2015-2016年的两年狂奔式的发展之后,2017年整个金融环境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严监管的周期,再来谈创新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确实,对风险和监管问题的关注是我们当今的金融体系和社会环境所迫切需要的,但是,我认为我们仍不应回避金融创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技术驱动的、良性的创新,因为当今时代许多正在发生的问题都应该依靠创新来解决。各位嘉宾提到的过度监管、监管不力等我们所遇到的金融监管问题,本质上是对创新手段、创新领域、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不断提高的迫切需求。我个人认为,金融讲求的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掌握好这个“度”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值得肯定的。我们的研究团队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在此也和大家简单分享和汇报一下。
首先,中国的金融科技确实呈现出世界领先的态势。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说,我们拥有非常多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这一点是大家耳目共睹的;从金融科技的生态高地角度来说,中国目前也已经形成了粤港澳、大杭州湾、京津冀雄三大发展高地;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说,我们的金融科技企业很多都具有生来全球化的特质(Born-global),它们的国际化路径一定是和传统金融企业不同的,也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优势。
其次,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在领先世界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正处于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我的研究团队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对排名前一百的网贷公司的529名创始人和高管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其中四分之一的创始人和高管没有大学本科学历;最近我们在进行金融科技中心研究的时候,也对几个大中城市金融科技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北京的金融科技从业者的学历水平是最高的,但是也只有62%是大学本科或者以上学历,而上海是55%,杭州是52%,一些城市的这一比例甚至低于50%。虽然我们不应唯学历论,但是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过去的几年,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还处于初期“勇者不惧”的阶段,有些不太成熟,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朝着“仁者不惑、智者不忧”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真正地去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金融,金融应当为谁服务。以往的金融创新大多是套利型的创新,将财富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未来的创新,应当更多的是以社会总财富的创造为目标的创新,从转移价值的创新到逐渐地走向创造价值的创新。
第三,我们正处于将传统金融发展劣势转变为金融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阶段。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更多地利用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将我们经济、社会生态中的劣势转变为优势,这也是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差距所在。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属于“成长的烦恼”,是行业规则和标准不清晰所导致的。我们浙江曾经提出政府要服务市场、服务企业,做企业的“店小二”;与此类似,在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金融也应成为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与健康需求的“店小二”,而且还应是五星级的“店小二”。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现金贷事件,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当我总结和反思这些现象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先曾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祖先是有大智慧的,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乃至整体社会金融的发展都应该做一个君子,不仅要成人之美,更要不成人之恶,阻挡掉一些不理性、不健康的需求。这是我们金融的责任与使命,也是金融发展未来应达到的高度。
我自己有一个期望,就是希望我们的金融行业能够真正做到把好方向、守好底线、抓好机遇、做好平衡,为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可以真正打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绿水清山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中国的金融科技走到今天非常得不容易,我们的消费者快速地接受了新鲜的事物,我们的技术实现了飞速跨越式的发展,而我们的监管规则相对来说确实是一个短板。未来的中国,面临着全球领先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强调风险而完全忽视创新丧失掉这样重要的机遇,我们的政府、企业、消费者需要共同努力做好平衡,我们需要赋予金融更多的温度与责任,从而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贲圣林教授12月5日在乌镇举行的“乌镇互联网+峰会•中国数字经济论坛——数字经济构建智慧未来”会议“数字经济引领金融创新”主题圆桌论坛上发言整理而成。整理人:陈雪如)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