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
记者丨李维 北京报道
从日前监管层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来看,近年来关于现金贷缺乏足额资本约束的“表外链条”成为了此次通知打击的重点之一。
一方面,通知收紧互联网小贷公司及跨区经营“新增”的同时,也严令禁止小贷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下称ABS)、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实现资产出表;另一方面,银行、P2P平台的现金业务不但迎来更加细化的规范、清整,银行通过投资现金贷类ABS,为小贷公司曲线输血的方式也被叫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现金贷的表外链条主要可分为小贷公司ABS为代表的资产表外化,和以P2P模式为代表的业务外化两种模式。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新政限制的主要对象是资产表外化,即遏制小贷公司的风险出表,而P2P等业务表外化有可能成为现金贷的新寄生所。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通知对现金贷的“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的“四无特征”总结,亦有可能促使部分贷款机构虚构场景及用途来开展现金贷业务,这也将对当下的监管构成挑战。
ABS回表的逻辑
小贷公司的现金贷业务正在遭遇增量和存量上的同步遏制。
增量上,通知以叫停网络小贷公司的批设和小贷公司的新增跨省业务;存量上,小贷公司通过资产转让、ABS等方式所展开的融资亦被新政视为无效。
“过去即便是小额信贷业务也仍然处于高度管制状态,所以除了银行、信托等传统机构,更多的民间借贷则以线下钱庄和后来兴起的P2P模式为主。”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最近这些年小贷公司的门槛不断降低,越来越好申请,许多资本通过拿小贷公司来做信贷。”
该国有大行人士认为,过高利率、隐私侵犯、不当催收等问题均是现金贷业务的负面表征,但不受资本金约束的表外化经营规模及潜在风险,其实更加被监管层所警惕。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12月2日的公开表态也流露了这一态度。“监管方将加强从业机构资产负债的审慎监管,控制高杠杆率,ABS需要纳入表内融资计算。”。
事实上,近年来以BATJ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信贷业务一度成为ABS市场的新宠,互联网企业所控股的小贷公司进行放款,再经过ABS实现资金额度的腾挪,理论上可实现反复放贷效应,“无形杠杆”也最高可达数十倍级;而如今该模式或将受到限制。
不过,通过ABS让信贷资产出表,通过能够实现信用风险分散,这种模式也一度被部分成熟市场国家所适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ABS产品的局限性和私募特质,让其风险分散效果存在“打折”。
“理论上说,只要市场认可贷款机构的审核能力,即便出现了循环放贷和更高的杠杆,这个风险也会被分散到市场中,让证券持有人承担。”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但国内ABS品种发展较慢,只实现了原始权益人的出表融资,但在风险分散上表现得并不好。”
“ABS实际上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方式,但国内的问题在于目前ABS都是私募化产品,最高持有人只有200人,这也注定了ABS是一个机构间市场。”华东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业务董事表示,“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原始权益人都在ABS的风控措施上提供了差额支付补偿、流动性支持等,风险承受摘得并不干净。”
此外,将信贷资产在金交所、互金平台转让的“另类出表”也被明令禁止。通知提出,“禁止通过互联网平台或地方各类交易场所销售、转让及变相转让本公司的信贷资产。禁止通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融入资金。”
有分析人士认为,通知并未叫停转让小贷资产收益权,而未来能否以收益权为标的与第三方合作仍然有待观察。
“通知全文都没有提及收益权的问题,不排除收益权有可能成为新的出表标的。”华东地区一家民营企业旗下小贷公司负责人表示,“但转让收益权只能视为一种资金回流,风险还是无法出表的,对于规模扩张的意义也非常有限。”
业务出表、场景伪造?
以小贷公司信贷资产出表为典型的资产表外化虽然受到遏制,但业内人士认为,业务端的表外化模式有可能将新的现金贷需求招致麾下。
与先“形成表内资产,再转移出表”的资产表外化不同,业务表外化模式下,现金贷业务的信贷资产一开始不在贷款机构表内体现,而是以借贷信息中介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等名义存在于表外。
该模式的主体中,最为典型的非P2P平台莫属。名义上,P2P平台只是借贷双方的信息服务中介,但在实质业务中,不少P2P平台已变异为信用中介,即在借贷两方进行分离报价并从中赚取风险利差,同时在坏账出现时,自身出面或关联方为投资人进行刚性兑付,并坏账事实。
在最新要求中,对于P2P平台的约束包括不得先行扣非或撮合非法利率、不得外包客户信息采集筛选、信评开户等业务,同时也依照上半年的19号文(《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对P2P的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实质关系尚未理清的情况下,一些贷款机构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法律关系来增加潜在的现金贷业务,例如F2P业务(fund-to-person),即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从事现金贷业务。
12月2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就指出,目前发一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入现金贷领域。
对于资管产品参与现金贷业务的可能,此次通知也有所涉及,但其只强调了银行资管不得参与现金贷ABS产品投资,以及P2P不得撮合银行资金参与;而更多资管模式却未被提及。
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资管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如果涉足现金贷很容易造成规模上的失控,特别是私募基金,本身就是缺乏净资本约束的。”
而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在通知给定现金贷的“四无特征”下,部分现金贷业务有可能通过虚构场景用途的方式存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部分银行就曾与担保公司、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向非特定群体发放个人消费类贷款,但该类业务的“消费用途”由第三方协助“包装”完成,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亦可视为“伪消费贷”。
“银行本身不愿意承担(伪消费贷)这个风险,所以这部分业务大多数的获客是由第三方来完成的,贷款发放后再和第三方来分成,一般是贷款额的0.8%-1%。”一位与多家银行合作发放消费贷的担保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多家股份行银制针对特定人群提供金额在20万元至50万元的消费贷款。
不过,此次通知也针对银行与无资质机构合作方的行为进行了约束;而该类现象是否会出现在小贷公司、P2P平台,亦引发业内猜想。
“虚构消费场景和用途的方式并不难,而且许多虚构方式都已经流程化了;因为消费金额、消费用途五花八门,实现有效监管的成本并不低。”一位互联网小贷公司人士表示,“关键还是看借贷金额,如果单笔过小,还要接受用途审核,那这么做的动力就不大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