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监管下的“生死劫”

一纸通知,让火热的现金贷行业瞬间进入“寒冬”。大平台缩量,小平台垂死挣扎。

平台们上演“逃生秀”的同时,长期依赖借贷生活的借户也面临悲惨的境地。或是裸身陪睡、或是向年迈的父母求救、或是逃亡他乡……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上演一场场人间悲剧,留下血和泪。

绝望的借户与现金贷公司

最近,GPLP君在某个现金贷论坛发现,上面大多都是靠现金贷生活的80、90后。有的借贷的平台超过十几个,多的超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现在,众多平台被放弃贷款,借户们过去依赖多头借贷获得的丰裕现金流一下子被“截断”,绝望、恐惧的阴云笼罩在年轻人头顶。

GPLP君发现,很多借贷用户都选择向家里坦白,让父母帮自己还贷洗白上岸。一位在75个平台借贷的网友盖伦,在父母帮忙还完现金贷后发帖写道:

“上岸了老铁们。父母帮忙贷12万3。突然觉得很轻松。不过看着卡里的钱一分分转走。心疼累了父母。很对不起他们。本人没有逾期严重过。就前几天强制了一个星期。心累。一天50个电话。还完重新做人。最可悲的今天把借呗还了。还是出了6个负面。慢慢养回来吧!望老铁们珍重。有空会回来跟你们交流的。网贷深似海。害苦很多人。”

“被骂了半天,终于从妈妈贷那里拿到银行卡。贷出钱了。这回一次性把所有小贷还完,再也不碰了。拿到钱这一刻,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用熬夜了,也不用怕被爆通讯录了。”对于那些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借户,网友莫甘娜建议,“真心希望,如果家里不是特别紧张,跟家里坦白,把事情解决了,这条路真的不好走。”

靠父母已经上岸的用户来说,紧张、恐惧、害怕权当是人生的一次教训。但是,对于那些家里经济不好,不能上岸的用户来,未来要面对的是绝望的深渊。

这充分验证了科技金融现金贷所做的业务人群主要是一群消费水平超出了其收入能力的低收入人群,普遍不了解金融,缺乏自控力,情感脆弱,依赖父母或者他人生活。

一旦发生问题,他们难以走出生活的沼泽,而网贷公司针对那些逾期不还用户所用的手段,正好是其最为重视的情感关系。

通常而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网贷时,通讯录里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借贷公司获取。如果借户逾期不还,接下来网贷公司会把所有信息传遍自己通讯录里所有的亲朋好友,让他没有脸面见家里人,如同丧家之犬。

“这下好玩了,缺钱么公司催收牛逼,发短信竟然发到我姐姐姐夫那里去了。”一位叫洛克的网友在称,现金贷公司“说的还很难听,竟然还大大的写着缺钱么几个字,姐姐直接把我叫到办公室去问了半天,姐夫又叫去问了半天”。

贷后催收问题也是整个现金贷行业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如果借户是女孩,很可能一生就被现金贷毁掉。曾经“裸条贷”现在就以这种方式重新出现江湖。

“不少借钱的女孩子,没钱还就以身偿债。到期不还就她陪睡,一次不还陪睡一次,无休止,直到她最后把钱换上。”24岁的从事暴力催收工作的卡萨丁曾表示,欠债还钱,不还以身偿债,这是江湖规矩。既然敢借钱,就要明白下场,我们可不是你爹妈。

除了和催收人员培睡,借钱女孩借条还会被转让出售给他人,让她继续培睡别人。也就是说,女孩因为债务变相被迫从从事“卖淫”。

当现金贷重新走向地下,江湖规矩逐渐成了催收方和借贷方共同认定的方式。“催收狗说今天来。不要怂,就是干。大不了同归于尽!”一位叫德莱文的现金贷用户说。

最后,玩命的人,如果豁出去了,也就逃脱一劫,而剩下的大部分的老实人,则成为催收被收割的对象,也就形成了现金贷平台盈利的最主要方式,即“高利率覆盖高坏账”,多头借贷以及畸高利率造成逾期率高,然后暴利催收就成了现金贷公司的收尾工具,形成一整条产业链。

如果大家翻看很多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财报的话就会发现,如果这家公司前几年亏损,那么去年一定是盈利的,而且是盈利大增,净利润甚至达到50%,这就是现金贷的魔力。

监管下的末路狂欢 五花八门的套路

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加强对现金贷清理整顿工作。

这让现金贷的狂欢开始走向末路。

对此,众多现金贷平台的直接措施是不再放款,而且为了回笼资金,众多小贷公司还玩起了五花八门的“套路”。

一位叫麦哲伦用户告诉GPLP君,最近一些小贷平台经常发短信告知他信用额度已经提升,但是在借款之前需要偿还之前的现金。事实上,麦哲伦此前借款已经偿还过,而这只不过是小贷平台的一种骗贷行为。

还有的打电话谎称只要还款就能成倍提额。好多借款平台客服打电话给借款还未到期的客户,声称只要现在还款复借就能成倍提额,而结果却是还款后,要么系统升级中要么借款资质不符,已经无法再次借款。

这些伎俩都是平台都是抱着在行业洗牌前,捞足最后一把就走。有少数几家甚至顶风上调借款利率,将之前借1000元14天150元费用调整到200~400元。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一些小贷平台公司每周都在加班,甚至有小贷公司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类似这样的宣传语:

努力30天,买房买车。

然而,这只不过是垂死前的疯狂挣扎的表现,那些玩“套路”终究会留在的现金贷发展史的墓地上,活下来的终究是少数。

在2016年关于P2P的大肆监管之后,截至2017年11月20日,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首次发布我国现金贷发展情况报告显示,目前正在运营的现金贷平台为2693家。

于是,有规模的企业拼命登陆资本市场,借此壮大自己,没有规模的企业开始寻找其他出路,转型电商或者其他类型的公司。

那么,互联网金融监管“一刀切”的背景下,谁会成为活下来的那个呢?

现金贷公司的生死考验

监管之下,要么生,要么死,众多现金贷公司目前正在面临生死考验。

尽管从来没有一个现金贷公司的利率是36%,然而,事实上,几乎每家都不止36%,数目繁多的手续费成为这些公司的主流。

当然,对于这部分的监管也将愈发严格。

那么,接下来,众多现金贷公司面临的则是资金来源的压力。

资料显示,当前市面上现金贷公司资金来源于有两类:一是金融机构,二是P2P公司。对于资金来源金融机构的现金贷公司,在合规一侧可能没有那么严峻,顶多涉及非法放贷。

但是,显然,未来,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将收紧,同时,并不是每家现金贷公司都能够获得金融机构支持,毕竟,面对现金贷这个不错的产品,各大金融机构自己为何不开展呢?

更麻烦的是资金来源是P2P类的现金贷公司,这类公司未来可能会面临双重的监管。特别是一些存在资金池的P2P公司,这些人也会考虑把资金转出做现金贷。

总而言之,就是谁有钱,离钱更近谁活下来可能性更大,做资金的“贩卖人”,已经失去了机会。

以现金贷头部的一些公司举例来说,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其现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私募基金等等。

然而,面对如今不断升级的监管,这些公司的“钱袋子”也会面临压力。

根据最新的监管政策显示,金融机构的资金目前面临规模控制,而且对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现相对较好的现金贷公司,银行会给其进行主题授信,而不是主贷结构,这样他们很难直接获得资金。

因此,对于现金贷公司来说,监管面前,要么生,要么死。如何获得稳定而又廉价的资金,这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另外一个核心竞争力。

其次,决定现金贷企业生死的另外一个核心竞争力为获客能力,也就是将钱卖给谁,到底是优质客户还是次级客户。

确实,理论上说每类客群的风险系数不同,选择了怎样的客群,意味着选择了怎样的风险收益平衡模式、笔均授信额度、及定价模型。通过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客户画像进行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原因在于,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信息是碎片化的,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是否能够精确的刻画用户信用的特征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所以,获客能力是决定各大现金贷公司能否存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大的网络平台往往意味超高的获客能力。

统计显示,各大现金贷平台主要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三种形式运营现金贷业务。其中,通过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1044家,占比38.7%;通过微信公众号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860家,占比31.9%;通过移动APP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429家,占比16%。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金贷平台的流量、资金来源均遭受一定限制情况下,GPLP君发现,各大公司依然通过积极争夺市场流量获得生存,因为流量就是用户。

而当网络一旦被限制的时候,多家平台开始了新一轮的密集短信推送服务,例如,“最好借”微信公众号称“恭喜用户获得一笔3万元的现金可以申请,有效期3天”;“信用白卡”短信通知用户“申请的5000元贷款已到账,戳我提现”;“百度金额”恭喜用户成为百度有钱花-大额尊享体验用户,最高30万额度,借款或免服务费,利息最低万一。

因此,总结来看,现金贷公司本质上做的还是一个资金生意,跟其AI、大数据等科技金融的关联并不大,所以当监管来临的时候,这些公司都将面临生死考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GPL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2-05
现金贷监管下的“生死劫”
现金贷监管下的“生死劫”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