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持续升级 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同时,维护金融稳定,把握行业风险是近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首要任务。

谈及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上强调,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始提供金融产品,有些公司取得了牌照,但有些没有任何牌照却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监管部门加大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治力度,在政策层面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搭建起合规发展框架,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政策引导 推动行业回归理性发展

纵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理性”,监管政策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互联网金融的首个纲领性指导意见是2015年7月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国内各类从事P2P、众筹、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监管政策持续跟进,两年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等行业整顿、监管文件陆续出台。

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政策由鼓励支持到积极引导,监管强度由宽松转向严厉。

从P2P网贷平台监管办法落地之后的效果来看,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自去年8月的2799家降至今年9月的2004家,大量不合规平台退出市场,综合收益率由10.08%回落至9.53%,逐步回归理性区间。

在今年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厦门、大连等省市密集出台了P2P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根据不同的监管目标与监管标准,各地区在资金存管、备案材料、信息报送、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存在差异。

整体来看,受政策影响,市场上不良竞争明显减少,行业开始加速整合“洗牌”,逐步回归坚守普惠金融定位,走向理性发展。

监管细化 资金存管是平台合规基本

当前,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正趋于细化与完善。行业中,针对P2P网贷出台的法规、监管细则相对较多。

从P2P行业来看,目前《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下简称《资金存管指引》)已被视为是P2P网贷行业的“1+3”制度体系。

而进一步细化到银行资金存管方面,除银监会出台的《资金存管指引》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规范》以及《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24日,共有772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其中有538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

需要指出的是,资金存管并非是P2P平台的“保险箱”。据不完全统计,有17家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出现停业、提现困难和“跑路”等问题。网贷之家研究员王海梅表示,银行存管并非是选择平台唯一的标准,投资人在投资时需认清银行存管的本质。银行并不审核项目的真实性,不保证收益,不承担资金管理运用风险,投资人还需多方观察平台的资质情况。

日趋严格、密集和细化的监管政策,尽管从短期来看,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经营带来较大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推动行业的清理整顿与健康运行。

风险管理须贯穿始终

风险防控始终是贯穿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营的核心。

可以看到,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所释放出的加强风险防范、维护金融安全的信号,已成为当下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共识。

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金融科技在兴起与创新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与隐忧。

事实上,金融科技跨时空、地域、机构、市场的特点,令金融风险的波及面更广、更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此前在“南开金融科技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强调,金融科技的服务面扩大了,但是参与者对风险的识别和承受能力各不相同,风险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容易产生羊群效应波及社会,带来社会影响。

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着包括互联网IT技术风险、欺诈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对于平台而言,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有业内专家也表示,互联网金融领域“灰犀牛”已存在,行业应重点防范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在提升机构风险识别能力与防控能力的同时,应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加强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0-23
监管持续升级 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监管持续升级 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