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兰州银行首推微信、支付宝ATM扫码取款因违规被叫停之后,关于银行的取款方式以及实体银行卡将消失的议论在业内引起一股热潮。 近日,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宣布,贵州农行ATM已经上线“刷脸取款”,又进一步颠覆了银行ATM的取款方式。 据介绍,农行ATM刷脸取款的操作流程总结如下:1)点击农行ATM右上角“刷脸取款”;2)按照操作规范,脸部对准摄像头;3)输入手机号或者身份证号;4)输入取款金额和密码;5)ATM吐钞,完成取款。 和兰州银行此前宣称的不同,农业银行推出的此项功能,用户既不需要银行卡,也不需要手机就可以完成取款。 目前,农行的ATM刷脸取款暂不支持跨行取款,且不支持存款。据悉,为农行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是云从科技,云从科技(广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算法,是人脸识别国家标准起草与制定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面貌会随年龄变化,或者因其他情况面目发生大幅度变化时该怎么处理呢?对此,有消息透露,农行需要十年左右进行不断存档,重新录入用户的面部信息。 但是“刷脸取款”也存在一个缺点,当本人不能去ATM取款需要人代取时,银行卡在这时就被需要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实体银行卡暂时还不会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并不是ATM“刷脸取款”的首例。通过兰州银行的官网可以看出,该行也已经开始上线刷脸取款,还有静脉指纹取款等。2016年12月中旬,招商银行正式宣布,招行在全国106个城市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的功能,招行的用户不用带银行卡、身份证,不用输入银行账户,靠“刷脸”就能取款。来自上海的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为招商银行ATM机“刷脸取款”提供了人脸识别技术支持。 相对于招行和兰州银行,农行作为四大行之一,其用户和ATM布局范围较广。据透露,农行总行已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刷脸取款。将为全国24064家分支机构、30089台柜员机、10万个ATM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这意味着,“刷脸取款”不再是大城市、城里人的专利,有利于深入乡镇农村用户。 在技术上,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在安防、金融等多场景,不仅大量帮助公安系统锁定疑犯,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任何密码的刷脸门禁也被众多公司应用。但数量级决定可用性,金融应用因其用户规模大,难度也就更大。 在ATM机取款这样的场景下,用户数在亿级体量,支付额度最高上万元人民币,这就需要考虑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 人脸识别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活体监测。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相关技术验证。 如今“刷脸”科技几乎成为金融科技巨头的新战场。随着商用试点的推进,“刷脸支付”时代已经正式来临。
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需要手机,通过刷脸即可支付。这也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8月底,京东线下的京东之家体验店已经开始内测“刷脸支付”功能。 8月28日,苏宁的全国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在南京开业,采用了刷脸支付的技术。 日前,百度已与首都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人脸闸机的形式让旅客直接“刷脸坐飞机”。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尽管人脸识别技术有30多年的研发史,但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仍然受制于光照、遮挡、视角、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效果突出、环境适应性强的面部识别系统综合成本高,并且设备功耗很大,有一些面部识别技术使用场景很有限,只能在特定光照环境下才能运行。-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